聊斋志异: 古宅魅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0:00 1

摘要:清光绪年间,莱州府有个年轻书生,名叫陆景行,字仲远。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寒窗苦读十余年,只为求得一官半职,让母亲安享晚年。这年秋闱将近,陆景行为避市井喧嚣,寻了城郊一处废弃的古宅暂住,一来清静便于读书,二来租金低廉,能省下些银两补贴家用。

清光绪年间,莱州府有个年轻书生,名叫陆景行,字仲远。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寒窗苦读十余年,只为求得一官半职,让母亲安享晚年。这年秋闱将近,陆景行为避市井喧嚣,寻了城郊一处废弃的古宅暂住,一来清静便于读书,二来租金低廉,能省下些银两补贴家用。

这古宅原是前朝一位辞官归隐的御史所建,名曰“静尘居”。御史死后,子孙四散,宅子便渐渐荒废,距今已有数十年。宅院长满了齐腰深的荒草,朱漆大门斑驳脱落,墙角爬满了蛛网,院中的石榴树枯槁如骨,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邻里都说这宅子不干净,夜里常能听到奇怪的声响,劝陆景行莫要入住,可他不信鬼神之说,只当是旁人的讹传,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便搬了进去。

图片为AI生成

古宅的正房还算完好,陆景行打扫出一间靠窗的屋子作为书房,又在隔壁收拾出一间卧室,铺了稻草和被褥。安顿妥当后,他便每日埋首书卷,晨读暮诵,除了每隔几日回家探望母亲,几乎足不出户。

起初几日,倒也相安无事。只是每到深夜,总能听到院中有轻微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缓慢踱步,时而还夹杂着几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陆景行心中虽有些发毛,却硬着头皮安慰自己,许是风声,或是老鼠之类的畜生弄出的声响。

这夜,月色皎洁,透过窗棂洒进屋内,照亮了案上的书卷。陆景行读书到三更时分,忽觉口渴,便起身去桌边倒茶。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院中有“淅淅沥沥”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洒水。

“这般深夜,谁会在院中洒水?”陆景行心中疑惑,悄悄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往外看去。

这一看,顿时让他浑身冰凉,如坠冰窖。

只见月光下,院中站着一个老妇人。她身着一身灰黑色的旧衣,头发花白,用一根木簪随意挽着,佝偻着腰,手里端着一个缺口的瓦盆。老妇人的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双眼凹陷,嘴唇发紫,模样十分骇人。她正缓慢地挪动着脚步,绕着院子一圈圈地行走,手中的瓦盆微微倾斜,从盆中洒出一道道银白色的水柱,落在地上发出“淅沥”的声响。

更诡异的是,那水柱洒过之处,荒草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发黑,仿佛被什么剧毒之物侵蚀了一般。而老妇人每走一步,脚下便会留下一个湿漉漉的脚印,那脚印深陷在泥土中,却没有一丝泥土沾染在她的鞋底。

陆景行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紧紧捂住嘴巴,生怕被老妇人发现。他屏住呼吸,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绕着院子走了三圈,然后缓缓走向正房的屋檐下,抬起头,朝着他所在的窗户方向望来。

尽管隔着一层窗纸,陆景行却能清晰地感觉到,老妇人的目光穿透了窗纸,直直地落在他身上。那目光阴冷刺骨,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寒意,让他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老妇人咧开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然后举起手中的瓦盆,朝着窗户的方向,猛地喷出一道银白色的水柱!

“噗——”

水柱撞击在窗纸上,发出一声闷响。陆景行只觉得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窗纸蔓延进来,屋内的温度骤然下降,案上的烛火也剧烈地摇曳起来,险些熄灭。他吓得连忙后退几步,瘫坐在椅子上,浑身颤抖,冷汗直流。

等他再次鼓起勇气看向窗外时,那老妇人已经消失不见了,院中只剩下湿漉漉的地面和枯萎发黑的荒草,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一场噩梦。

可那刺骨的寒意和老妇人诡异的模样,却深深烙印在陆景行的脑海中,让他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他蜷缩在椅子上,直到天蒙蒙亮,才敢稍微放松警惕。

次日一早,陆景行跑到院中查看,只见昨晚老妇人洒水的地方,荒草果然全都枯萎发黑,地面上还残留着一层银白色的水渍,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臭味。他心中愈发恐惧,连忙收拾了行囊,逃也似的回了家。

母亲见他神色慌张,面色苍白,连忙询问缘由。陆景行便把昨夜在古宅中见到的怪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母亲听得心惊胆战,连忙道:“儿啊,我说那宅子不干净,你偏不信!这定是那宅子里的鬼怪作祟,你快些搬回来住,莫要再去了!”

陆景行心中也有些打退堂鼓,可一想到秋闱在即,家中环境嘈杂,不利于读书,便又有些犹豫。这时,邻居王大爷听闻此事,前来探望。王大爷是个见多识广的老者,年轻时曾在外地做过货郎,见过不少奇闻异事。

他听了陆景行的讲述,沉吟片刻道:“仲远,你遇到的恐怕是‘喷水鬼’。这类鬼怪多是生前怨念极深之人所化,死后魂魄不散,留在阳间,以喷水为乐,所喷之水带有阴毒,沾染到人身,轻则大病一场,重则危及性命。那静尘居的御史,听说当年是被人诬陷,含冤而死,死后便葬在宅后的花园里。想必这喷水鬼,便是那位御史的夫人,因夫君含冤而死,悲痛过度,郁郁而终,魂魄便留在了宅中。”

陆景行闻言,心中愈发害怕,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他道:“王大爷,可我秋闱在即,急需一处清静之地读书,这可如何是好?”

王大爷道:“那喷水鬼虽有怨气,却也未曾伤及人性命,想来本性不坏。你若实在要住,可去城外的白云观,请一道辟邪符回来,贴在房门和窗户上,再在院中焚些纸钱,祭拜一番,或许能相安无事。”

陆景行别无他法,只能按照王大爷的说法,前往白云观请符。白云观的观主玄清道长听闻他的遭遇,便给了他三道辟邪符,又嘱咐道:“此鬼怨气未消,辟邪符只能暂时护住你周全,却不能彻底化解她的怨气。你若想长久安宁,需得帮她了却心愿。”

陆景行连忙问道:“道长,不知她的心愿是什么?”

玄清道长道:“那位御史当年被诬陷通敌叛国,实为冤案。你若能找到当年诬陷他的证据,为他洗刷冤屈,她的怨气自然会消散,不再作祟。”

陆景行点了点头,谢过玄清道长,便带着辟邪符回到了古宅。他按照道长的嘱咐,将三道辟邪符分别贴在大门、书房和卧室的窗户上,又在宅后的花园里焚了纸钱,对着坟墓恭敬地磕了三个头,道:“御史大人,夫人,晚生陆景行,在此借居读书。若二位有冤屈,晚生定当尽力相助,还二位一个清白。”

说来也奇,自那以后,陆景行再也没有在夜里见到过喷水鬼,院中的脚步声和叹息声也消失了。他心中安定下来,重新投入到读书之中,只是心中始终记着玄清道长的话,暗中留意着关于那位御史的旧事。

一日,陆景行在整理书房时,发现书架的角落藏着一个尘封的木盒。他打开木盒,里面竟是一叠泛黄的书信和一本日记。书信的内容多是那位御史与友人的往来,字里行间皆是忧国忧民之情。而日记则详细记录了他被诬陷的经过:当年,御史因弹劾朝中一位权势滔天的奸臣,遭到奸臣的报复,被诬陷通敌叛国,打入大牢,受尽折磨,最终含冤而死。日记的最后一页,还写着奸臣的名字和一些关键证人的线索。

陆景行看完,心中愤慨不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御史洗刷冤屈。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那位奸臣的势力,唯有考取功名,进入仕途,才有机会为御史翻案。

自此,陆景行读书更加刻苦,日夜不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秋闱,他一举考中举人。次年春闱,他又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进入仕途后,陆景行并未忘记自己的承诺。他利用职务之便,四处搜集证据,寻访当年的证人。历经三年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了那位御史的清白。此时,当年的奸臣早已失势,被罢官回乡。陆景行趁机将证据呈给皇上,皇上大怒,下旨为那位御史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并追赠谥号。

圣旨下达的当晚,陆景行再次回到静尘居。月光依旧皎洁,院中却不再阴森。他刚走进院子,便看到一道白色的身影从宅后的花园中走出,正是那位喷水鬼。

只是此时的她,面色不再苍白,眼中也没了往日的阴冷,反而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她对着陆景行深深一揖,声音轻柔地道:“多谢公子为我夫君洗刷冤屈,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如今冤屈得雪,我也可以安心离去了。”

陆景行连忙拱手还礼:“夫人客气了,这是晚生应做之事。”

喷水鬼微微一笑,身形渐渐变得透明,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月光之中。与此同时,院中那些枯萎发黑的荒草,竟奇迹般地抽出了新芽,宅中的阴森之气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祥和安宁的气息。

陆景行站在院中,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喷水鬼之所以作祟,并非恶意,只是因夫君含冤而死,心中怨气难平。而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件分内之事,却不仅为一位忠臣洗刷了冤屈,也让一个冤魂得以安息。

后来,陆景行将静尘居修缮一新,接了母亲前来居住。母亲在宅中居住多年,平安顺遂,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怪事。而静尘居喷水鬼的故事,也在莱州府一带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人们都说,陆景行之所以能高中进士,仕途顺遂,是因为他积了阴德,得到了鬼神的庇佑。而这个故事也告诉人们: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即便是冤魂,也并非全是恶意,只要心存善念,秉持正义,便能化解怨气,带来安宁。同时,也警示着世人,莫要为了一己私利,诬陷忠良,否则必将遭到报应,遗臭万年。

来源:朵朵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