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在某个以河鲜为特色的餐厅里,见过“长江白鲟”这四个字赫然印在菜单上,价格或许还让你觉得颇为亲民。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 昕昕
●—≺ 前 言 ≻—●
你可能在某个以河鲜为特色的餐厅里,见过“长江白鲟”这四个字赫然印在菜单上,价格或许还让你觉得颇为亲民。
四五十块一斤,百来块就能品尝到这种传说中的“水中活化石”,这似乎是一场难得的“饕餮盛宴”。
然而事实上,长江白鲟已经在2022年彻底灭绝了,哪怕保护力度空前绝大,也没能拯救长江白鲟!
●—≺ 逝去的“中国淡水鱼之王” ≻—●
2022年7月底,一则消息震惊了世界:长江白鲟,这种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古老物种,被正式宣布灭绝。
这个消息对于所有关注长江生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江白鲟又称“象鼻鱼”,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鱼类,曾是长江流域的顶级掠食者,成年长江白鲟能长到7米长,体重可以达到几百公斤。
它性情凶猛,以其他鱼类为食,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强大的生物,最终也没能逃脱灭绝的命运。
穆天荣,原宜宾市水产渔政局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2003年1月24日那次救助长江白鲟的经历,依然难掩心中的悲痛。
那天一个渔民在长江里不小心捕到了一条长江白鲟,他马上联系了渔政部门,穆天荣虽然腰伤未愈,但还是马上组织人手去救援。
这条长江白鲟身长3.52米,体重320斤,从体型看这成年的长江白鲟,可它出现在人类面前时已经奄奄一息了。
穆天荣和渔民轮流下水给它供氧,而全国各地的医生和专家听说后,都带着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赶来了,给白鲟做了手术和全面检查。
经过几天的细心照顾,白鲟终于精神焕发了,1月27日下午专家们给白鲟做了最后的治疗,然后把它放回了长江。
他们开着船跟着白鲟,想看看它平时都去哪儿,结果因为追踪船撞上了礁石,他们最终还是跟丢了那条白鲟。
而这也是人类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长江白鲟。
穆天荣曾坚信长江白鲟仍然存在于某个角落,直到灭绝的消息传来,他才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感叹道,“十年禁渔”虽然对长江生态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长江白鲟来说,已经太晚了。
长江白鲟的消失再次表明长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与中华鲟一样,长江白鲟也受到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此外水坝的建设也挡住了它们的洄游路线,影响了它们的自然繁殖。
为了拯救长江白鲟,科研人员曾进行过多次人工繁殖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人工环境下,长江白鲟最多能活29天,这表明人工繁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白鲟的生存危机。
长江白鲟的灭绝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过度捕捞是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对白鲟进行了大量的捕捞,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其次环境破坏也是关键因素。
长江的水体污染严重,化工厂和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对白鲟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长江上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大坝,改变了河流动态,影响了白鲟的栖息和繁殖。
气候变化也对白鲟的生存带来了不利影响,温度和水流的变化使得白鲟难以适应现有的生态环境。
长江白鲟的灭绝,不仅仅是物种本身的悲剧,更是人类发展模式的警示。
除了已经灭绝的长江白鲟,中华鲟也在慢慢消失。
中华鲟又称“长江鱼王”,是长江流域中最大的鱼类,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堪称“水中活化石”。
它体型庞大,成年个体体长可达5米,体重超过700公斤,中华鲟主要吃小鱼和甲壳类动物,是一种食肉鱼,能活到40年左右。
由于生存环境变差,现在中华鲟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0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古老物种走向濒危?
其实中华鲟走向濒危的原因和长江白鲟的原因一样。
2013年相关部门未检测到任何中华鲟的卵或受精卵,这是葛洲坝建成后32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而这也意味着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已经停止!
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中华鲟正在灭绝的路上,何时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人工繁殖中华鲟虽然管用,但一旦把它们放生,他们依旧没有自然繁殖能力,因为现在的长江水域已经不适应它们生存,产卵更是没条件。
●—≺ “十年禁渔”的成效与不足 ≻—●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江禁渔后,鱼的数量多了起来,种类也更丰富了,非法捕捞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渔民的捕捞行为更加规范。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长江的生态保护。
然而“十年禁渔”并非万能药。
对于一些已经濒临灭绝的物种,例如长江白鲟,禁渔已经无法挽回它们的命运。
此外“十年禁渔”主要针对的是鱼类资源的保护,对于水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其他威胁因素,还需要采取更加综合的治理措施。
要真正守护长江生态,需要采取更加系统、全面的保护措施,而不是仅仅依靠“十年禁渔”这一单一政策。
长江白鲟的消失让人痛心,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某个物种灭绝,就再也无法挽回,我们不能再等到下一个物种消失的时候才开始反思。
保护长江生态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珍稀物种,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长江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着沿岸几亿人的生活和发展。
咱们每个人都得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比如少用一次性塑料,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多参与环保活动。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守护好这条母亲河,让长江的生态系统重新焕发生机。
来源:昕昕科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