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全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北京中云国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数字经济第一课上,来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宁博教授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与应用》展开深度分享,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从技术趋势到人
在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 “核心引擎” 的今天,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如何跟上产业步伐?如何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近日,在全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北京中云国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数字经济第一课上,来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宁博教授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与应用》展开深度分享,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从技术趋势到人才需求,为高校专业转型指明方向。
01 数字产业化:五大领域筑牢数字经济 “基石”
宁博教授指出,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通过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转化,将数据要素变成新服务、新应用,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其涵盖的五大重点领域,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 “核心靶场”。
1.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时代的 “铁公基”
就像公路、铁路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 “底座”—— 包括 5G / 光纤通信、超算中心、云计算平台、物联网设施等,为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提供保障。比如我们现在用的 5G 网络、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都属于这个领域,是所有数字应用的 “地基”。
2. 数字技术与产品制造:核心软硬件的 “发源地”
这个领域专注于数字技术核心软硬件的研发生产,像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终端等,直接决定国家在全球数字产业链中的地位。简单说,我们手机里的芯片、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来自这里 —— 没有它,数字技术就是 “空中楼阁”。
3. 数字技术应用服务:连接产业的 “桥梁”
基于 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比如亚马逊 AWS 服务全球 500 万客户,阿里云支撑 12306 春运购票不崩溃,都是典型案例。对高校来说,这个领域需要的是 “懂技术 + 懂行业” 的人才 —— 既会用大数据工具,又知道怎么帮制造业降本、帮金融业风控。
4. 数字要素驱动产业:激活数据价值的 “引擎”
2020 年,“数据” 被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这个领域就是要让数据 “活起来”—— 通过数据交易所实现交易,通过数据资产化(如质押、入表)创造价值。比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国内首家数据交易所,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已突破 7000 万元,数据真正变成了 “可赚钱的资产”。
5. 数字内容与平台经济:贴近生活的 “服务网”
我们每天用的抖音、京东、滴滴,都属于这个领域 —— 涵盖数字媒体、电商、共享经济,核心是 “网络效应 + 数据驱动”11。这个领域最需要的是 “用户思维 + 数据能力”,比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电商推荐、提升网约车效率。
02 产业数字化:三大驱动力让传统产业 “焕新”
除了 “原生” 的数字产业,宁博教授更强调产业数字化—— 让数字技术 “走进” 传统产业,比如制造、农业、钢铁,这也是高校人才需求最旺盛的领域。
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离不开三大驱动力:
✅ 技术驱动:数字技术成本下降、供给成熟,让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 市场驱动:企业要 “活下去、活得好”,必须靠数字化降本增效;
✅ 政策驱动:国家通过政策激励,推动产业提升竞争力。
这些驱动带来的改变有多显著?宁博教授举了 3 个典型案例:
塞力斯超级工厂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 “全流程虚实同步”,产品下线能自检;
钢湛江基地靠 AI 预测轧制力,成材率提升 1.2%,吨钢能耗降 4.1%;
福建陆基智慧渔业中心用 “水下机器人 + 精准投喂”,让养殖更高效。
03 高校转型破局:用 “数字工具” 对接产业需求
分享最后,宁博教授明确了数字经济的核心人才需求:
1、技术创新人才:懂 AI、大数据研发,支撑数字产业化;
2、数据分析人才:会用 Python/SQL,能帮传统产业做数字化转型。
这恰好戳中了当前高校的痛点 —— 传统教学 “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懂知识却不会用工具,企业想要的人才 “招不到、用不上”。
而北京中云国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 “蓝鹰” 系列产品,正是为破解这个痛点而来:
✅ 覆盖核心领域:蓝鹰商业数据分析实训平台、大数据教学实训平台,精准匹配数字产业化五大领域,学生能在平台上模拟 “数据采集→分析→应用” 全流程;
✅ 贴合产业场景:配套的大数据营销案例包、财会课程资源包,还原宝钢、智慧渔业等产业数字化场景,让学生 “学完就能用”;
✅ 适配教学需求:从基础工具教学到高阶场景实训,全链条支撑高校搭建 “理论 + 实践” 课程体系,快速对接产业人才标准。
『 蓝鹰快讯 』2025年数字经济专业开学第一课圆满结束!
活动报名|2025年数字经济专业开学第一课正式启动!
—— END ——
来源:大数据AI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