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蒙商银行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支行的代表将“专业敬业 厚德重法”的锦旗送到乌审旗人民法院时,这份认可的背后,是一段关于“穷尽送达手段,坚守司法公正”的办案故事。
当蒙商银行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支行的代表将“专业敬业 厚德重法”的锦旗送到乌审旗人民法院时,这份认可的背后,是一段关于“穷尽送达手段,坚守司法公正”的办案故事。
送达困局:被告“隐身”,程序遇阻
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被告,在借款逾期后便“销声匿迹”,预留地址无人居住、联系方式全部失效,甚至其亲属也对其行踪讳莫如深。按照常规流程,若无法直接送达,法院可依法启动公告送达程序,但公告周期长、被告应诉可能性低,不仅会拖延案件审理周期,也可能让原告的债权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
“我们不能因为送达难就简化程序,每一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都值得被保障。”承办法官下定决心,要在法定框架内穷尽一切送达可能。
破局:锁定任职公司,从前员工口中“挖”出号码
承办法官首先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查询该公司的登记信息,确认企业仍在正常经营,但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一致。随后,认真梳理原告提供的材料,找到借款人名下的一处房产,为避免打草惊蛇,法官没有直接上门找负责人,而是先与公司前任职员工联系,起初前员工担心“得罪人”不愿透露,法官便从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入手,解释道“提供手机号不是帮银行催债,是保障他的诉讼权利,万一他有还款计划或争议点,总得有机会说出来。”经过反复沟通,前任职员工终于拿出手机:“前阵子他回公司时,存了新手机号,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打通。”拿到手机号的瞬间,法官立即尝试拨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这场围绕“职场线索”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
公正判决:法理昭彰,权益落地
送达难题解决后,案件进入实体审理阶段。被告虽到庭应诉,但仍以“经营失败、无力还款”为由,请求减免债务。承办法官仔细核查了借款合同、还款凭证、催收记录等证据,结合双方陈述,明确了被告的还款义务及违约责任。
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需在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偿还原告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罚息,若逾期未履行,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判决书中,法官不仅清晰阐述了法律依据,还针对被告的实际情况,在判项中明确了分期履行的可行性,为其预留了合理的履行空间。
拿到判决书的被告,从最初的抗拒变为坦然:“法院既讲法律,也给了我缓冲的机会,我会想办法尽快还款。”而原告蒙商银行代表则表示:“法院在送达环节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司法的严谨;在判决中的公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权益的保障。”
锦旗无声,使命有痕
这面锦旗,是对乌审旗人民法院“不惧送达难,只为公正达”工作作风的生动注解。在民商事审判中,“送达难”是困扰司法效率与公正的常见难题,但乌审旗人民法院始终坚持“穷尽手段、为民司法”的理念,通过走访调查、部门联动、亲情劝服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份法律文书都能精准送达,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参与到诉讼程序中。
从“找人”时的锲而不舍,到审理时的法理昭彰,乌审旗人民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专业敬业 厚德重法”的深刻内涵。未来,该院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每一起案件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抵达群众身边。(旗香渊)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