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的起点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单一点,背后是几家公司在同时往同一个方向推。最先把“对话到成交”这条路在国内跑通的,是字节的豆包。10月15日,豆包接入了抖音商城,能在对话里直接给出数码、家电、母婴、美妆、家居等商品推荐,还把抖音的购买链接直接塞到回复里。你在
现在,你在聊天框里问一句“给我推荐一款空气炸锅”,AI就能把商品、评价、价格和下单链接一次性给你,点一下就跳到支付页,不用再在多个App间来回跳转。
这事儿的起点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单一点,背后是几家公司在同时往同一个方向推。最先把“对话到成交”这条路在国内跑通的,是字节的豆包。10月15日,豆包接入了抖音商城,能在对话里直接给出数码、家电、母婴、美妆、家居等商品推荐,还把抖音的购买链接直接塞到回复里。你在豆包里一问,商品名字点一下,就能跳去抖音下单。移动端先行,开了所谓“深度思考”模式时,购物推荐可能会消失,这点用户要注意,算是个小坑。豆包还把本地生活能力往外拓,团购、门票、美食这些也能在对话里拿出优惠券,体验上挺顺手,尤其是已经习惯在抖音里逛的人,从提问到付款最快能压缩到十几秒。
我们也亲自试了几款国内外生成式AI,把它们的带货能力比了一下。名单里有ChatGPT、Kimi、DeepSeek、元宝、文心一言和夸克。结论有点分明:OpenAI先出的Instant Checkout是一条龙式的下单,ChatGPT可以在对话里直接完成交易;Kimi能把商品显示出来,但还得两步跳转;大多数国产应用只会给购买建议,或者以“外链安全”为由不直接跳转。豆包的链路是抖音内部闭环,所有链接都指向抖音商城;Kimi和ChatGPT会把不同平台的来源都列出来。用起来的感觉上,豆包因为用户本就在抖音生态里,流转更自然,但不是完美无缺,推荐偏差、价格不同步的投诉不少,有时还能看到它在抖音里推荐京东的优惠,这说明信息来源还混杂,训练样本里掺了外部数据。
把时间往前推一点,国外的先动者是OpenAI。9月底,ChatGPT推出了Instant Checkout,拿了像Etsy、Shopify这样的接入,用户可以在ChatGPT内部完成购买。那一步标志性地把AI从“建议工具”往“交易入口”靠拢。OpenAI当时说,现阶段推荐是非赞助的,公司不会从交易里抽成,但未来可能会收约2%的联属佣金——这基本上是在铺一条把流量商业化的路子。
国内的反应很快。字节跑在前面后,阿里系也不得不加速动作。10月23日,夸克推出了被称为“C计划”的对话助手,第一个成品上线;紧接着10月24日,蚂蚁发布了AGI多模态应用“灵光”,它主打能识别现实世界的“AGI相机”,还能用手机号或支付宝账号登录。这两步明显是阿里系在追赶字节和其他对话AI。但实际上,夸克在购物环节还没把天猫、淘宝的下单闭环打通——测试显示,夸克在对话里被问到商品时会提示去京东或苏宁搜索,而不是直接跳到天猫,这暴露出阿里在C端闭环上有短板。
阿里慢一点并不是因为模型不行,而是战略重心不一样。过去一年阿里更多把AI投在商家端:生意管家、货品全站推、店小蜜这类工具都是给卖家用的,帮他们提效率。真正面向消费者的触点一直不够多。夸克的C端路线直到2024年7月才开始系统化,2025年2月才上线“深度思考”功能,而豆包早在2023年就开始铺用户端场景。这样的节奏差,让字节在“对话+电商闭环”上先占了先机。
把目光再拉宽一些看,这更像一场关于“流量入口”的争夺。抖音有海量流量,短视频和直播天然能带来大量即时消费,但这些消费往往偏冲动,用户抓住价格比价和找货的心智,仍旧更倾向去淘宝、京东。数据给了直观印象:淘宝日活大约4.2亿,京东1.8亿,而抖音商城独立App的日活刚突破千万级,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明显比不上传统电商。2025年上半年,抖音商城复购率不足20%,而“淘天”(淘宝+天猫)复购率约45%。从这个角度看,抖音能不能把短期流量转成长期复购,是它能否通过AI改变局面的关键所在。
另一条要紧的线是用户对生成式AI的接受速度。IDC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成式AI用户规模突破5.15亿人,几乎一年翻一番。用户习惯在增长,这就给“说话式购物”提供了土壤。当你在对话里说“推荐一款高性价比的户外鞋”,或者问“周末哪儿好玩”,这些不只是拿信息,而是明确的消费意向。AI把搜索、比对、决策这些环节压缩到一次对话里,这意味着商品能不能被用户看到,不再完全取决于广告投放和关键词,而越来越取决于模型对用户意图的理解和商品匹配能力。可以把它想象成从老路“曝光→点击→购买”,向新路“对话→交易”转变。
回到产品细节说说体验:豆包在推荐时会按价格区间分组,给出使用场景、卖点、用户评价,最低到具体评分和参考价。合作商家多是抖音电商里评分高的店铺,比如评分4.8以上。但系统仍会出现价格不同步、推荐偏差的情况,这说明它在抓取信息和训练数据上还得再打磨。ChatGPT的Instant Checkout在商家覆盖上更多样,Kimi在显示平台来源上更开放,但在流畅度和一步到位上各有差别;豆包的一次跳转因为生态一致,整体体验最接近很多消费者的习惯。
技术之外,平台的履约能力也很关键。抖音擅长把注意力变成即时购买,但把这些零散流量沉淀成稳定的消费关系,需要更完整的交易闭环和本地化服务。字节在外卖、本地生活方面虽然试水过,但没有像阿里和美团那样成熟的配送和履约体系,这限制了它把线上流量快速转化为线下即时配送的能力。豆包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字节试图为自己再造一个可控的入口,好把AI对话变成可分发的流量。
产业里其他玩家也没停着:京东推出了Oxygen架构和京犀购物助手,美团上线了小美智能体,大家都在试图用AI改写用户决策链。谁能把“理解用户意图的能力、商品库覆盖、支付与履约能力”这三样东西串起来,谁就有可能掌握新的流量分配规则。蚂蚁的灵光上线后,又多了一张可能影响闭环的牌,它的AGI相机加上支付宝账号登录路径,表明阿里系也在尝试把现实世界的识别能力和电商交易结合起来。
来源:成熟荷叶lC0pj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