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价格战”的背后:宁可不赚钱,为何也要和影石硬钢到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08:12 1

摘要:影石刚成立无人机事业部,大疆就砸下价格牌——这不是巧合,是战争前夜的炮声。

影石刚成立无人机事业部,大疆就砸下价格牌——这不是巧合,是战争前夜的炮声。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将迎来一场无声却剧烈的地震。

影石创新,这家以全景相机起家的深圳企业,突然从“防守者”变成了“突击队”。

它不光在招飞控工程师、视觉算法专家,还把科创板募集来的几亿资金,全部押进无人机研发。

它的目标很明确:用一台主打智能跟随+全景拍摄的中端无人机,直插大疆Air系列的软肋——不是拼参数,而是拼“你拍得有多自然”。

而大疆的反应快得惊人。

降价不是促销,是止损。

它知道,如果等影石把产品做出来再响应,用户可能已经换了阵营。

所以它先砍价,再推新品:Pocket 4搭载1英寸传感器,支持8K,还能换电池;Action 5升级防抖算法,感光元件更大。

这不是迭代,是重新定义运动相机的体验边界。

大疆不是怕影石,它是怕自己慢了半拍——当用户开始用无人机录Vlog、用全景相机直播登山,你的产品如果还停留在“拍得清”,就已经被淘汰了。

这场战争的战场,早已不在参数表上。

你以为他们在拼像素、续航、图传?

其实他们在拼“场景渗透力”。

影石的优势在于视觉算法——它能准确识别你跑步时的肩部动作,自动追踪却不抖;大疆的优势在飞控系统——它的无人机能精准悬停在浪尖上,拍出水面倒影一毫厘不差。

但用户根本不在乎这些术语。

他们只关心:我能不能一边冲浪,一边让设备自动把最精彩5秒剪成一条社交爆款视频?

能不能在滑雪时,不用遥控器,只靠眼神一瞥,机器就自动切换到低角度跟拍?

这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更危险的是,市场正在变“杂”。

OPPO、追觅这些科技巨头,一个展示全景相机原型,一个加速无人机立项。

它们不搞单点突破,而是把影像能力打包进手机、电动滑板车、智能家居系统里。

未来的相机,可能不再是独立设备,而是你手腕上的一个传感器、你眼镜里的一枚镜头。

大疆和影石的“德比”,很快会变成一场“围剿”——谁先在生态里嵌得深,谁就能定义下一代影像入口。

资本也在悄悄改写游戏规则。

影石靠上市融资砸研发,一年研发投入涨85%;大疆靠规模和供应链,靠全球几千万台存量设备的用户数据,反向喂养算法。

一边是敏捷的初创公司,一边是沉默的工业巨兽。

这不是鱼与熊掌之争,是两种生存逻辑的对撞:一个用速度换窗口期,一个用壁垒锁护城河。

但消费者,千万别被这场“价格战”骗了。

别以为你省下的几百块是“福利”。

大疆新推出的“价格保护”服务,说明它早就知道:用户已经不再信任“首发价”。

你刚买的Action 3,上个月才2599,这个月就1999——你以为捡到便宜,其实你正在被精准收割。

而影石的新品还没发布,现在囤它的旧货,说不定明年就成“博物馆展品”。

真正的理性,不是等降价,而是问自己:我需要的是“一台相机”,还是“一个能帮我讲故事的智能伙伴”?

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别买最新款,买最稳定的。

大疆Action系列市场突破20%,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它的防抖算法已经能让你在暴雨中骑车,拍出电影感画面。

影石在全景拍摄的边缘仍在追赶,但在真实使用场景里,它的算法有时会让画面“过度处理”——你以为是智能,其实是机械。

如果你是普通用户,别被“8K”“1英寸传感器”这些词绑架。

你家阳台拍一只猫,需要8K吗?

你需要的是:按一下就能自动开拍、自动剪辑、自动发朋友圈。

谁做得到,谁才赢。

这场战争的下一幕,不在发布会,而在街头巷尾。

当一个高中生用影石无人机,自动跟拍自己骑单车去上学,视频被抖音推上热榜;当一个摄影师用大疆Pocket 4,在尼泊尔的晨雾中,用语音命令切换构图,拍下第一缕阳光穿透山脊——那时,我们才真正看清:影像设备的终极竞争,不是谁的芯片更强,而是谁更懂人的懒惰、人的美感、人的表达欲。

技术终将平权,但理解人心的能力,永远是护城河。

别买新,买对。

别追价,追用。

这场“深圳德比”没有赢家,只有更懂你的人,胜出。

来源:亲切饼干08nv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