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攻坚行动进行时|打通“大动脉” 铺就“幸福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8:05 1

摘要:今年以来,邯郸经开区以标志性道路工程为突破口,持续推进路网建设与升级。这些道路不仅打破区域交通壁垒,更串联起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让“通衢大道”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打通“大动脉” 铺就“幸福路”

——经开区重点道路建设攻坚与民生福祉提升纪实

今年以来,邯郸经开区以标志性道路工程为突破口,持续推进路网建设与升级。这些道路不仅打破区域交通壁垒,更串联起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让“通衢大道”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重点工程破局:打通“动脉”畅通区域循环

今年以来,经开区认真落实全市中部拉框架行动要求,大力实施城市路网畅通工程,其中全市“断头路”项目涉及经开区共23个,总投资6.54亿元,总长18.56公里。目前,富强路(滏东大街—赵都路)、蔺相如大街(人民路—利民路)等8个项目已具备通车条件;昌通路(蔺相如大街—毛遂大街)、漳河大街(联纺路—建安路)等11个项目加快推进,剩余项目稳步实施,力争早日畅通城市“微循环”。

在经开区路网建设版图中,多条关键道路竣工通车,有效缓解邯临路、高铁站等区域交通压力,打通主城区与东部区域联系通道,显著提升了通行效率。

5月1日,总投资1.1亿元的美的路穿越高速、高铁“两高”项目投用。该路段全长约720米,按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采用“两块板”断面设计,工期仅2个月,较原计划缩短一半。这一“经开速度”为后续北仓路、响堂路等涉“两高”项目提供经验,其向东2公里直达新国道107和绕城高速,降低企业货运成本,还串联共享经济产业园、丛台区北部产业新城,并成为主城区东北部直通广府古城的文旅通道,为沿滏阳河文旅产业带注入活力。

7月,秦皇大街至新凯大街间紫山路西延、响堂路西延、磁山路西延及西填池至邯临路改造提升工程等4条道路联通项目通车。项目全长约5.5公里,含两座1孔8米小桥,缓解邯临公路压力,提升主城区与东区通行能力,便利群众出行。

8月,漳河大街投用。该路南连邯临路、北接规划苏黄路,全长1.4千米,双向6车道并配套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服务沿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美的厨电等企业。“以前货车绕3公里,现在10分钟上主干道,物流效率提升30%以上。”企业物流负责人的心声,印证了道路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9月30日,秦皇大街北延与磁山路相关路段同步投用。秦皇大街北延(响堂路—建安路段)全长1451米,红线宽60米、双向八车道,实现秦皇大街(人民路—邯临路段)全线贯通;磁山路(秦皇大街—廉颇大街段)全长1355米,红线宽30米、双向四车道,与磁山路西延衔接。两条道路串联已建道路,惠及东部美的城、东填池回迁房等小区,解决群众“上班绕路、购物远行”问题。

创新赋能提质:技术与机制双轮驱动建设品质

经开区路网建设既求“通车快”,更重“质量优”,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优化,让道路“耐用抗造”且“贴心便民”。

技术创新筑牢品质根基。防洪排涝配套工程中,JFC立篦雨水口由复合材料制成,无回收价值可防偷盗,成本低于传统水泥收水口,且高强度、防腐蚀,流线型设计兼具泄水与景观功能;月爱湖水闸“泵闸一体”设计,建在创业路雨水系统末端,实现“排涝”与“防倒灌”双重保障。

邯郸市城区排水管网等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集成多项技术,“复合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强化地基,“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提升牢固度,“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保障施工安全,“沥青混凝土路面数字化智能摊铺技术”实现精准施工,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机制优化提升建设效率。经开区推行“水路地下管网、防洪排涝项目与路网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要求同一路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通过“计划联合审查+许可审批”减少重复开挖。起步区城市有机更新中,改造世纪大街、新凯大街时,同步推进管网完善、管线入地等,实现“一次施工、多重效益”。

民生为本兜底:从城市动脉到乡村毛细血管全覆盖

经开区路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以“四好农村路”为抓手,解决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乡村道路从“通不畅”变“行得舒”。

东部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5.039亿元,其中道路排水设施及路面恢复工程2.91亿元,改造四个乡镇道路与排水设施;配套便民设施2.12亿元。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该项目第一部分完工,建成乡村道路118条134公里、排水设施236公里,投资约3.1亿元。

小西堡乡王吕寨村的“幸福路”,是项目惠民的生动缩影。作为“叶菜之乡”,该村此前进出村路仅4米宽,运输车辆常因拥堵延误;改造后道路加宽至6米,升级为沥青路面并配套雨水管网,村民自发将其命名为“幸福路”。“路通了,收购商的车能直接到田间,蔬菜能卖上更好价钱!”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国的话,道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项目建设中,经开区坚持“满足需求与安全并重”——既改造加宽道路,又修葺排水沟,还在沿渠一侧修建护栏,既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又实现“雨季能排涝,旱季能灌溉”。南沿村镇徐庄村通过道路改造解决“涝灾”难题:该村出村路东侧原是土质排水沟,雨季雨水倒灌农田常致减产;改造后,道路加宽并修建混凝土排水沟与护栏,成功实现“雨季排涝、旱季灌溉”。

同时,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与江水东扩及置换(经开区段)项目同步推进。2025年前三季度,农村人居环境工程铺管网42万余米,完成产值1.2亿元;江水东扩项目铺主管网1900米、配水支线9400米等。

从城市主干道“贯通攻坚”到乡村小路“民生升级”,从技术创新“品质保障”到机制优化“效率革命”,经开区以路网建设为抓手,既织密交通网络,更织就群众“幸福网”。未来,随着更多道路工程推进,这片区域将以更畅通的交通、更完善的配套,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佘志娟

图片来源:邯郸经开发布微信公众号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