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张蹲在农资店门口,烟头快烧到手指才猛地一掐,嘴里嘟囔着:“五亩地还泡着呢,这天刚放晴,再不种真来不及了。”他这话一出,边上好几个汉子都抬头看了过来,一个个眼神里全是焦灼。可不是嘛,眼瞅着都快11月了,黄淮海、华北这一片好多地还是烂泥塘,前阵子雨下得邪乎,一脚
老张蹲在农资店门口,烟头快烧到手指才猛地一掐,嘴里嘟囔着:“五亩地还泡着呢,这天刚放晴,再不种真来不及了。”他这话一出,边上好几个汉子都抬头看了过来,一个个眼神里全是焦灼。可不是嘛,眼瞅着都快11月了,黄淮海、华北这一片好多地还是烂泥塘,前阵子雨下得邪乎,一脚踩下去半截鞋陷进去,拖都拖不动,机械根本进不了田。
有人就琢磨,干脆撒点种子完事,好歹算种上了。可真这么干,风险不小。农业专家早就说过,10℃是小麦播种的“生死线”,不是吓唬人。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这个数,种子发芽就得拖到七八天甚至更久。本来三四天就能冒头的苗,硬生生拖成“慢郎中”,出苗后还细得跟针似的,农民叫它“一根针”——分蘖少,根系弱,冬天一场风雪可能就全趴了。
要是气温再往下掉,连续几天低于3℃,那更麻烦,种子直接“土里捂”,烂在地里连芽都不出。冬小麦还得过“春化”这道关,得在0-7℃的低温里待够一段时间,来年才能抽穗。播得太晚,温度不够,春化没完成,就算苗出来了,也可能光长叶子不结穗,白忙一场。
今年这情况,说白了就是雨太多、降温太猛。霜降前后本该是播种黄金期,结果一场接一场地下,土壤含水量爆表,秸秆泡得发胀,散墒慢得像蜗牛爬。更有些老把式信“寒露种麦正当时”,天暖时早早下了种,结果苗旺得不成样,还得打药控旺,反倒耽误了整地节奏。
可事儿没到绝路。气象预报说了,今年大概率是个暖冬,黄淮海部分地区播期能延到11月15号左右。但方法得变:地不能急着耕,得等墒情降下来,土攥得成团、轻捏就散,含水量在70%-80%才合适。秸秆多的地,先堆一堆或浅翻下,再用旋播一体机带肥浅旋,省事还匀实。
种子也得讲究,别图省事用去年剩的陈种,得挑半冬性或者偏春性的,像“郑麦9023”这种春化时间短的,抗冻又出穗稳。千万别乱买没审定的“野种”,冻一场全军覆没都有可能。播量更要灵活,10月底播种,每亩得多加2.5到5公斤,平时播25公斤,现在就得上30公斤;要是拖到11月初,干脆30-35公斤。但也不能瞎加,密过了抢养分、易倒伏,病虫害也跟着来。
深度3-4厘米最合适,深了顶不出土,浅了根扎不牢。播完还得镇压一遍,让种子贴紧土,保水促芽。要是干得厉害,浇点“蒙头水”,小水慢浇,别大水冲,不然土一板结,苗更难出。基肥用缓释复合肥,配上点磷钾,别光上氮肥,不然苗虚胖,风一吹就得倒。
就算拖到11月中下旬,也不是完全没救。换春性强的品种,盖层秸秆保暖,开春早点追肥,产量或许低些,但总比荒着强。种地这事儿,经验重要,科学更不能丢。方法对了,晚种的麦子,照样能扛住寒冬。
来源:火龙果中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