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身自IBM 院士的Glenn Henry Centaur 创办人兼前任总裁Glenn Henry 生于1942 年7 月26 日,在IBM 展开其职业生涯,并在1985 年因RISC 的先驱研究成果(IBM RT PC, PowerPC 的前身),得到
今天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知乎问题文章摘录
猜你想看:台湾省处理器拾遗:超级抠门的Centaur造就了威盛x86
…… 出身自IBM 院士的Glenn Henry Centaur 创办人兼前任总裁Glenn Henry 生于1942 年7 月26 日,在IBM 展开其职业生涯,并在1985 年因RISC 的先驱研究成果(IBM RT PC, PowerPC 的前身),得到了IBM 院士( Fellow)的头衔,拥有汗多达三百份的专利。
但他本人后来兴趣转向于「将RISC 的精神,引入高度普及的x86 指令集相容处理器」,而IBM 高层对此并不感兴趣,所以他在1988 年离开了任职21 年的IBM,转战Dell ,成为该公司历史上第一位研发部门副总裁,并在1993 年升任管理产品线的资深副总裁。 那时Glenn Henry 注意到一个问题:他无法在市面上买到售价低于160 美元的个人电脑处理器,这也变成降低个人电脑零售价格的最大障碍。如果没经历过1990年代初期,各位可能很难想像那时的x86 处理器有多昂贵:在1994年第一季,连486DX2 66MHz 都要440 美元,更不用讲793 美元的Pentium 60MHz 了。
有鉴于此,Glenn Henry 在1994 年离开Dell,重操旧业,投入于x86 指令集相容处理器的研究。有趣的是,当时在MIPS 工作的某位「前IBM 人」Tom Whiteside,希望Glenn Henry 可打造出同时兼容于MIPS 与x86 指令集的处理器,将MIPS 推入个人电脑市场,这也是Centaur 此名的由来:半人半马。
无独有偶的,在那时,IBM 也提出了通吃PowerPC 与x86 的PowerPC615。大家都想「渗透」个人电脑市场,设法分一杯羹,特别当销售x86 处理器的利润还是极为丰厚的时候。 令人难以置信的超低研发费用与超短开发时程 不过他们拿着这个混合式处理器架构的提案,绕了众多研发MIPS指令集兼容处理器的厂商们(那时很多人做MIPS)一大圈后,最后只剩下一间公司愿意买单:IDT,然后Centaur 就在1995年成立了。
但Glenn Henry 和他的老板IDT CEO Len Perham,很快的承认残酷的现实:MIPS 没有机会进入个人电脑市场,专注于x86 会更有价值,Centaur 就开始以极度拮据的预算,在x86 处理器踏出了第一步,因为以MIPS 兼容处理器和SRAM 做为主要业务的IDT,并不是什么有钱的大公司,支付不起像Intel 和AMD 那样巨大的研发团队。
Glenn 只能采取精兵政策,从摆明放弃研制x86 处理器的IBM 和TI,挖来对x86 有经验的工程师,在德州奥斯丁的Somerset PowerPC 研发中心弄来PowerPC 工程师,并从前东家Dell 找来个人电脑专家,组成了大约40 人的研发团队。 接着奇迹就降临了:Centaur 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Tape Out初代的C6 处理器(第一代WinChip)设计,并在1996 年7月,首次Windows 操作系统开机成功。更骇人听闻的是,研发经费仅1,000 万到1,500 万美元,很可能连Intel P6(Pentium Pro)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开发成本缩减至此,就算Centaur 只吃下1% 的x86 处理器市场占有率,都足以养肥自己了。况且这笔钱还有一半是由日本的MIPS 处理器厂商NKK 所分担的,他们在当时被当作IDT 部分产品的替代来源。 Centaur 如何打造如此夸张的世界奇观?在AMD 的K5 创造者Mike Johnson 口中「毫无道理可循」的x86 指令集不是出了名的难搞吗?这就跟他们坚守的三原则:简单(Simple)、迅速(Fast)、便宜(Cheap)密不可分了。 ……
简而言之,30年前就有企业想过整出MIPS/X86同时兼容的大活,然而最后由于意识到兼容MIPS没有意义作罢,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
最后果然事实也是这么回事,兼容了20年MIPS的龙芯不仅一直路边,还在20年之后被迫放弃MIPS转向LOONGARC的同时放弃20年来的所有老用户了。
而centaur的X86却通过VIA秽土转生成了现在的国产X86兆芯。虽然centaur团队早已被VIA卖给Intel,但是他们的技术路线却被威盛大陆团队也就是现在的兆芯研发团队所继承,所以说技术路线是市场决定和选择的,同时兼容两个指令集的操作不是没人能做,而是因为价值不高所以没人会这么做。
所以现在龙芯的LATX打算用LOONGARC转译X86结果转译了这么多年最后也依然是不如国产X86一根的水平。
专业软件是跑不通的,原神反作弊是难以通过的,稍微复杂点的程序调个参数都得调半天,最后打开一看帧数直接PPT还不如21世纪10年代国产X86的水平,我都不知道你这么兼容X86有什么意义,如果二十年前搞这出可能还有戏因为当年还没有国产X86,至少威盛中国芯没人真把它当国产X86。
所以龙芯当年走MIPS的路走不通之后如今又选择了走全美达的路,令人感叹(全美达甚至还没威盛苟的时间长)。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PS:如今回头看当年龙芯扔掉MIPS换LOONGARC怕不是也是为了自主而自主整出来的烂活,而最终市场会教做人的
不仅市场有反应,甚至风评都看穿了网宣营销话术了
做国产CPU高调宣传却迟迟不能民用,让人唠一辈子。
到这咱也只能选择放下助人情节 尊重他人命运 了。
就这样,谢谢朋友们!
来源:失传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