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灸法大会 ,赞 5摘要:灸了=白灸?关键不是时间,是"灸透"!4步手感判断,一学就会!
灸了=白灸?关键不是时间,是"灸透"!4步手感判断,一学就会!
01 先给你一面镜子——对照是否白灸同样穴位,别人30min酸爽传电,你1h只剩皮肤红?
灸完硬度、凉度、痛感零变化?
恭喜你,可能真的"白灸"了——只做了"烤肉",没做到"灸透"。
《医宗金鉴》早就点透:"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火足=热量足够,却不灼皮肤
气到=出现感传、局部由"死"变"活"
形象比喻:
死穴=冰凉、僵硬、按之不痛="冰块"
灸透=冰→水→气,热流自动往深处/远处跑=一敲就响的鼓
(施灸者&受灸者都可摸,建议戴一次性手套,触感更敏锐)
口诀:"凉-硬-僵-硌"变"温-软-顺-圆"=灸透。
04 实操技巧:怎样一次就"灸透"?先开穴
拇指重按穴位30s,或刮痧板轻刮1min,令局部发红="开门"
距离&火力
悬灸3-4横指(≈4cm),体感"温而透",绝不刺烫
用"雀啄-回旋-悬定"三手法:
① 雀啄10s激活→② 回旋20s扩散→③ 悬定1-2min渗透
心神合一
受灸者闭眼守息;施灸者意在掌心,随呼气微移艾条
切忌聊天刷手机="神散则气散"
时间不是标准
出现感传(热流/酸麻/跳动感)后再灸3-5min即可停
无感传但4步手感达标,也可停——"隐性灸透"同样有效
05 常见"透与不透"对照表寒湿重:先刮痧再灸,火力由小到大,时间递增
阴虚火旺:距离拉远,加太溪、涌泉引火,每穴≤10min
气血虚:配合山药小米粥,灸足三里、气海,手摸"软+热"即停
第十届国际灸法大会圆满闭幕!规模再创新高、产业迸发活力、艾灸迅速破圈从“聂小倩”到“艾灸传播大使”!王祖贤:艾灸是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生命语言王祖贤新身份:国际艾灸文化传播大使!余生都将用来推广艾灸国际灸法大会生态链发布!新质生产力将引领艾灸产业发力未来!
来源:小曹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