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判还在走,外头还没看到一纸正式协议。把两家做射频芯片的老牌选手放一起,听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像那种“合力对付大对手”的生意活。按美东收盘算,Skyworks市值大概1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02亿元;Qorvo市值在85亿美元左右,约合604亿元。两个加一块
Skyworks正跟Qorvo在谈收购,谈了好几个月
谈判还在走,外头还没看到一纸正式协议。把两家做射频芯片的老牌选手放一起,听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像那种“合力对付大对手”的生意活。按美东收盘算,Skyworks市值大概1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02亿元;Qorvo市值在85亿美元左右,约合604亿元。两个加一块儿,分量不是小数目,外界也都盯着看这盘棋能不能走通。
说白了,两家公司都碰到一个老问题:对大客户的依赖太明显,还在被别人抢市场。Skyworks跟苹果的关系过去一直很紧,报告里写它在高端智能手机用的射频模块出货量超过10亿件,市占大约30%。可今年2月它自己就警告了,给苹果那块业务的份额恐怕要下降20%到25%,这对今年和明年的营收影响不小。市场上普遍的看法是,Skyworks在这轮竞赛里被博通挤了一下。
股市能把这种状况直观地反应出来。Skyworks今年到目前为止股价跌了接近14%,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反而涨了约23%,这差距让人心里有底气不足的感觉。Qorvo那边故事又不完全一样:它是2015年由RF Micro Devices和TriQuint合并出来的,企业特性里一直有并购调整的影子。Qorvo对苹果的依赖也很明显,截止到今年3月的财年,苹果贡献了大约47%的收入。公司高层在1月对分析师的说法是,到2026财年止,对最大客户的销售会“持平或小幅上升”,听着是稳中带谨慎。
还有个外力不能忽视:激进投资者。Qorvo在今年1月披露,激进基金斯塔博德持有7.7%的股份。披露之后,Qorvo股价累计上涨大约32%。有这种大股东存在,管理层在策略上愿意考虑不同选项的概率就上来——并购,改组织结构,优化成本,都会被拿到桌面上反复算账。合并Skyworks和Qorvo,能把两家的市场砣合成一坨,从议价到研发投入上都有好处,但也不是光看数字能决定的事。
合并的利与弊都很直观。利在于规模效应:采购、产能、研发可以合并,面对博通和高通这样的对手,砍价和争单时更有底气。两个团队的技术如果能互补,短期能减少重复投入,长期还能提高产品线的广度。市场上近几年也有不少类似例子:当销售受压、研发投入吃力时,两个体量相近的公司合并,往往被视作一条出路。
不利的地方也多:先说客户角度,像苹果这种大客户,不喜欢供应链太集中或者太不稳定。两家合并后,苹果会怎么反应,是否需要重新分配订单,都是变数。再有就是内部整合难题——产线怎么合并、研发团队如何编组、管理层谁当家、重复岗位如何裁并,这些都牵扯到成本和士气。还得过监管这道坎,反垄断审查不只是形式,特别在射频这类关键零部件上,监管机构会看市场集中度、对竞争的影响、对下游客户的后果。
目前外界能拿到的细节并不多。公开报道说两家接触好几个月,但像报价、换股比例、董事会席位安排、合并后CEO是谁这些关键条款,还没见到。内部的董事会态度、苹果和其他大客户的声音、监管机构的初步看法,都还在观察中。合不成、什么时候能成、成了会变成怎样的公司,这些问题都还悬着。
从动机来看,Skyworks确实有扩大规模、堵住被抢业务坑口的需要;Qorvo在股东压力下,也更可能接受主动出路的讨论。对行业来说,这类合并能带来短期的协同,但长期效果取决于整合能不能把复杂系统顺利对接。产能布局、客户关系、研发路线、员工融合,每一项都不能敷衍。
眼下能确信的还是那些硬数据:两家公司都是射频领域的头部玩家,Skyworks市值约113亿美元,Qorvo约85亿美元;Skyworks向高端手机市场报告的出货量超过10亿件,占约30%;它在2月曾提示对苹果业务的份额可能下降20%到25%;Qorvo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政年度里,苹果贡献了47%的收入;1月披露后,斯塔博德持有Qorvo7.7%的股份,之后Qorvo股价累计上涨约32%。这些数字说明了双方坐下来谈的缘由,但并不等于事情就能顺利结束。
谈判还在继续,外界手里没有最终协议文本。是不是成,什么时候成,怎么成,都还没个定数。
来源:山谷觅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