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海湾战争的教训摆在那儿,美军F-15E这种多用途家伙事儿干得风生水起,对地精确打击玩儿得溜,中国空军一看自家苏-27SK航程是远,但对地攻击那块儿短板明显。国土大,海疆广,巡逻起来腿长也不够使劲儿,得找个能远距离威慑地面目标的型号。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引进苏-27后,很快就意识到光靠空优战斗机撑场面不够用。
那时候,海湾战争的教训摆在那儿,美军F-15E这种多用途家伙事儿干得风生水起,对地精确打击玩儿得溜,中国空军一看自家苏-27SK航程是远,但对地攻击那块儿短板明显。国土大,海疆广,巡逻起来腿长也不够使劲儿,得找个能远距离威慑地面目标的型号。
俄罗斯那边,苏霍伊设计局正好有苏-30这个双座升级版,本来是为苏-27UB教练机基础上搞的多用途货,空战空袭两不误。空军高层一合计,1996年底就跟俄罗斯签了个框架协议,18亿美元意向买40架先进多用途战斗机。
这笔买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实打实的战略补课,弥补了从空优到打击的全谱段能力缺口。引进苏-30MKK后,中国空军不光多出长腿多面手,还顺带学到不少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门道,为后来本土化打下底子。说白了,这步棋走得稳,值。
引进苏-27SK那会儿,中国空军是高兴坏了,24吨级重型机,机动性强,雷达远,基本扭转了空中力量的被动。但好景不长,9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变幻,东南亚三代机扎堆,海峡对岸也更新超视距导弹,美军F-15E在沙漠风暴里出动上千次,只丢两架,精确制导玩儿得炉火纯青。
中国空军一看,这差距不是小打小闹,得补上对地对海打击的短板。苏-27是空优王者,但载油量有限,作战半径也就1500公里出头,搁在中国这么大的地盘上,巡逻南海或边境就捉襟见肘。
空军需求直指航程更远、载弹更多、能挂精确武器的多用途机。俄罗斯那边,苏-30刚好对路子,双座设计让飞行员分担任务,后舱还能指挥编队,跟踪多目标,实战效率高出一截。
1996年敲定意向,18亿美元买38架苏-30MK出口版,改成MKK,M是多功能,K是出口,最后K代表中国。谈判细节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磨合,俄方设计师展示扩容机翼和垂直尾翼油箱,中方工程师挑剔外挂点和雷达集成。
1999年3月正式签字,总价定在22亿美元先买38架。这批机子最大起飞38吨,机内油箱超3000公里,空中加油后5000公里,够覆盖中国全境和周边热点。生产选共青城厂,虽然他们双座经验少,但离中国近,合作默契,俄方还派技术员帮忙调座舱和供氧系统。
首批10架在2000年12月交付,第二批在2001年8月,第三批在年底凑齐38架。接着2001年7月签第二批38架,又是22亿美元。海军不甘示弱,2003年初下单24架苏-30MK2,航电升级,雷达对海探测远,还能导4架僚机作战,专为南海巡逻和反舰设计。
总共100架,76架MKK空军用,24架MK2海军用,散在三笔合同里,2004年8月全交齐,累计45亿美元。这钱花得值不值?
搁当时中国经济体量,军费紧巴巴,但苏-30MKK直接移植苏-24M的对地系统,超视距弹兼容R-77,可靠性高,出动率稳在90%以上,服役20年基本没大毛病。
相比苏-27SK的26亿美元100架,苏-30性价比更高,平均单价4500万美元,换来多用途转型。空军从被动防空转向主动遮断,南海巡逻范围拉到西太,威慑力上台阶。
更关键的是,这批机子成了本土研制的敲门砖,沈阳厂吃透结构,歼-16直接脱胎换骨,2019年阅兵上跟歼-20并肩,炸弹卡车名号不是白叫的。
1993年,中国空军考察团去伊尔库茨克看苏-27生产线,俄罗斯人眼瞅着经济崩盘,航空厂急需订单,就抛出橄榄枝:咱们联合搞苏-30,比苏-27先进,双座多用途,共享技术,分担成本。
中方团长带队,翻看蓝图,算风险,资金和技术储备跟不上,联合项目周期长,投入大,容易拖后腿。空军当时刚消化苏-27,生产线刚立项,哪敢再摊这么大摊子?
婉拒后,俄罗斯没死心,但中方态度明确:要成品,别冒险。考察结束,签了苏-27后续许可,但苏-30联合就这么黄了。这事儿搁现在看,是明智的,联合研制听起来美,实际水深,知识产权纠葛、进度延误,搁90年代中国底子薄,容易吃亏。
拒绝后,俄罗斯转头找买家。印度空军正愁巴基斯坦F-16欺负人,海湾战争也刺激他们,海空军需求两头烧。1993年底,印度团访俄,翻参数表,看中苏-30MK的鸭翼和推力矢量潜力。
俄罗斯抓紧机会,1996年11月签15亿美元合同,40架苏-30MKI,I是India首字母。印度不光买现成,还2000年10月签谅解备忘录,许可自产140架,技术转让全套。伊尔库茨克厂用苏-37技术加持,鸭翼提升机动,AL-31FP矢量喷管能做眼镜蛇机动,航展上秀得飞起。
首批40架2002年交付,印度组装的2004年服役,2011年首架全本土产。后续订单源源不断,2007年加40架,2010年42架,2012年又42架,总272架,成本飙到43亿美元。印度HAL厂分阶段国产化,从散件组装到全原料生产,2021年140架大限完成,2024年还签12架补损,13.5亿卢比。
中印两版苏-30,硬件同根,软件天差地别。中国MKK稳扎稳打,俄制航电,N001VEP雷达探测200公里,无鸭翼无矢量,机动9G稳,但超机动弱。印度MKI堆料,法国Thales显示器,以色列EL/M-8222干扰,俄豹雷达190公里探测,鸭翼加矢量,机动能玩儿高攻角。
但整合难,俄法以三家子系统咬合,早期事故多,2012-2015年69次发动机故障,轴承疲劳油压低,坠机13架,3人丧生。印度空军花10年调教,2024年还误射Rampage导弹。
中国MKK成熟,事故少,消化快,直接推歼-11/16系列,AESA雷达换上,传感器融合甩MKI几条街。俄罗斯卖MKK赚稳钱,卖MKI当试验田,印度当小白鼠,各种新技术先试水,AL-31FP矢量早年不靠谱,全靠印度空军扛。
苏-30MKK首批“蓝色502”在1999年夏下线,2000年11月珠海航展亮相,涂装亮眼,观众围观。试飞后,“503”“504”直奔王海大队训新兵,双座后舱指挥,编队效率1.5倍于苏-27。
2002年海军MK2到手,雷达对海远,反舰导弹挂载增程,南海巡逻从被动变主动,能导僚机打航母编队。空军用76架布防东部、南部战区,海军24架沿海基地,实战演练中,对地移植苏-24系统,投放激光制导,精度米级。
这45亿美元不是白扔,空军两大痛点一下解决:中距弹短缺和纵深遮断弱。苏-30配精确武器,维护统一,快速成体系。长远看,引进敲开多用途门,沈阳厂逆向吃透,歼-16气动继承,翼展加长,挂载12吨,AESA雷达300公里,国产导弹全家桶。
2015年歼-16首飞,2020年代年产50架,出口潜力大。海军借鉴MK2,歼-15舰载版多用途化,辽宁山东舰满编24架,巡西太不虚。中国路径接地气,先买现成补燃眉之急,再消化创新,歼-20/16双剑合璧,空军从跟跑到领跑。
俄罗斯赚外汇渡难关,印度堆配置秀肌肉,但实战转化慢,水土不服。苏-30引进,实打实提升了战略均衡,南海东海巡逻常态化,威慑周边小动作。搁今天看,这笔买卖不光值,还超值,军工自信心爆棚,本土机越飞越野。空军转型路,稳中求进,方是王道。
来源:恰似江楼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