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牺牲后,陆续有人赴台潜伏,为什么却没有追究蔡孝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3:07 2

摘要:蔡孝乾在台湾活到74岁病故,没被处死,也没有像很多受害者那样被彻底清算;与此同时,吴石等人在台北被押上刑场,成了白色恐怖里最沉重的一页。这个结果摆在最前面,事实就这样:一个被指认为叛徒的人安然度过余生,而为信仰丧命的人却被埋在乱葬岗,名字消失好几年。

蔡孝乾在台湾活到74岁病故,没被处死,也没有像很多受害者那样被彻底清算;与此同时,吴石等人在台北被押上刑场,成了白色恐怖里最沉重的一页。这个结果摆在最前面,事实就这样:一个被指认为叛徒的人安然度过余生,而为信仰丧命的人却被埋在乱葬岗,名字消失好几年。

说回头先交代他来头。蔡孝乾不是个路人甲,他是台籍共产党里完成过长征的人,从瑞金到延安一路走过来,党内对他有期待。抗战结束后,他被派回台湾去重建组织,手底下的地面网络到1949年已经算得上规模化,能动员不少群众,那时候有人盘算把组织做大,省工委的架子也形成了。这样的人,在战乱年代自然成了别人重点盯防的对象。

出事不是一天两天,一系列抓捕把这事儿推向深渊。1949年下半年开始,基隆中学校长钟浩东因为办《光明报》被捕,特务从报纸、代号里抽丝剥茧,把视线转向省工委。高雄那边的劳运负责人李汾后来叛变,供出了省工委副书记陈泽民。陈在刑讯下交代了藏身地,特务等了几个月,1950年1月29日把蔡抓到。

第一次被押走后,他还有机会跑掉。这段很像电影桥段:先是找人送饺子,吃完人家松了口气,一周后又提出去一家叫波丽露的餐厅吃牛排,就趁机溜掉了。逃跑后他在乡下藏着,但乡下生活环境又不适应他,不到两个月,被捕回去——地点是在嘉义的一家西餐厅。逃了又被抓,这一回真成了转折点。

第二次被捕之后,事情彻底变味。狱中他提出要和他16岁的妻妹马雯娟同住一间牢房,狱方同意了。不到一个小时,他就把掌握的资料都交了出来。那些小册子上仅写了“吴次长”三个字,这个简短线索直接指向了潜伏在国防部的吴石。按他提供的名单,特务展开大清查,牵连出大约1800个人,其中超过1100人被判死刑或处决,400多人被长期关押。数据冷冰冰,但后面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户家庭、一条人生道路被截断。

吴石的案子尤其沉重。他在国防部是参谋次长,军衔中将,代号“密使一号”,掌握的东西不是小打小闹,像台湾战区的防御部署、舟山封锁方案这样的重要情报都在他手里。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等人在台北马场町被押上刑场。临刑前,有人告诉吴石舟山已解放,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把还能交出的情报交给组织。后面那些冒险赴台的潜伏者,很多以他的牺牲为警示继续尝试恢复网络,但在白色恐怖和情治系统的压制下,活下来的少得可怜。到1958年,所有赴台的潜伏人员,存活率低于5%。

蔡孝乾被拿到国民党这边后,处境看似反差很大:他没有被处决,反而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在保密局、情报局等单位任职,写《自白书》,参与编写《台湾共党叛乱史》这类对外材料。国民党方面把他当作样板、情报来源来利用,同时也想通过他宣示威慑效果。但表面风光下有盯梢,蒋介石日记里有“可用而不可全信”这样的字眼,命令人对他的言行每月汇报。换句话说,他虽然被用,但始终在别人的视线和控制之下,生活和行动都被管着。

国际局势也影响了清算的可能性。1950年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海后,海上通道几乎被封死,原本的渡海计划受到严重限制,很多派到台湾去的援助和支持短时间被卡住。接下来想要做清算的人手一时接触不到,情报链断掉,想要把蔡拉回去做什么都困难。那些还在操作的人,对蔡的具体行踪摸不清,清算就只能停留在愿望里。

1951年台大医院的病历里记载,蔡长期承受精神压力,诊断为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房里有人提过他会哼台语歌《高山青》。到了晚年,他的生活看上去更像普通人,死时遗下的东西不是机密文件,而是菜谱和餐厅消费单据。有些人后来说,这些正常生活的痕迹可能是特务故意布置的伪装,用来让外界觉得他过得平常,便于监控。这话是人们的说法,不是政府的官方说法,但在那个年代,类似安排并不罕见。

伍石等人的下场和蔡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被处决的人骨灰被埋在乱葬岗,名字被抹去好些年,直到过了二十三年才被追认烈士。蔡孝乾在1982年离世,带着“叛徒”的标签结束了生命。事情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具体的人和物,抓捕、供词、判决、监控,都留下了档案和证词,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一样,都被历史的机器推动着各自的轨迹。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