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28元的咖啡,读懂顺德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6:47 2

摘要:10月20日,顺德慈善综合体创新子品牌“聚善驿站”首店开业。一位市民路过驻足,默默扫码支付828元,将温暖的咖啡赠予陌生人。“我被你们感动了!”他坦言,“小时候家境困难,兄妹相依,多亏社会帮助。现在,也希望帮回社会。”

10月20日,顺德慈善综合体创新子品牌“聚善驿站”首店开业。一位市民路过驻足,默默扫码支付828元,将温暖的咖啡赠予陌生人。“我被你们感动了!”他坦言,“小时候家境困难,兄妹相依,多亏社会帮助。现在,也希望帮回社会。

市民主动购买咖啡,将温暖的咖啡赠予陌生人。

这温暖一幕,与近期顺德的另两幅图景遥相呼应:一边是机关大院敞开大门,拉近与市民心中的距离;另一边是婚礼之上,顺德新人婉拒礼金,只在红包上轻轻折角,以古老仪式传递现代情谊,重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纽带。

从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到浸润日常的礼俗新篇,再到这杯不期而遇的咖啡——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深刻的变迁:顺德的慈善文化,正从“组织倡导”走向“市民自觉”。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叙事中,这份自觉,正是这座城市最深厚、最动人的“人文底色”。

慈善正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慈善的形态,在顺德不断迭代。

在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一场“咖啡与慈善”的创新实验悄然落地。顺德慈善会、区慈善事业联合会联合区咖啡产业协会,共同发起“顺德慈善咖啡计划”,推出“消费即慈善”新模式。

“聚善驿站”正是这一模式的实体承载。它不是一个传统的捐款箱,而是一个“公益+商业”的社会创新项目。通过一杯咖啡,慈善从单向的“道德付出”,转变为可感知、可分享的“情感消费”与“社交体验”。

如今在顺德,慈善正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喝一杯咖啡就能参与公益,清明祭扫时可随手支持“鲜花义卖”,在“慈链公益”平台动动手指就能奉献爱心,“圆梦行动”则创新“大健康+公益”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顺德慈善综合体发展项目,正为市民打造一站式慈善体验服务。

“聚善驿站”001号店开业当天,另有六家共建商家同步启动,展现出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市场力量参与的共建活力。从首家驿站到未来的百家计划,一条可复制的路径正在铺开。

这种创新,极大地降低了行善的门槛,让善意在轻快的消费场景中自然流淌,成为慈善文化渗入市民日常的第一块基石。

当创新的场景触发了善意的开关,市民的“自觉”便开始以多元形式蓬勃生长,积累着无形的社会资本。

2025年清明,顺德市民何先生与家人带着一个木质盒子来到鲜花义卖点,将攒了两年的硬币全数捐出。“我们每年都会存硬币,每天存一点,存满了就等清明这一天捐出来。”这样的习惯,他已坚持了十余年。从最初的善意,到一种年度仪式,再到一种生活方式,“硬币哥”的坚守已不仅是捐款,更是一个家庭与这座城市不变的温情约定。硬币叮当作响,善意悄然生根。

市民何先生全数捐出攒了两年的硬币。

在德胜小学的爱心义卖活动,曾有家长用200元买下孩子手中价值5元的手工作品。这看似非理性的购买,背后是比金钱更珍贵的考量——他们在为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爱心课,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分享与关怀;他们在支持学校倡导的公益理念,让教育的意义超越课堂;他们更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善的种子,期待它在未来发芽。

这种“溢价”背后,是顺德人特有的智慧:用最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最温暖的价值传递。当孩子在义卖中学会关爱,当善意通过交易实现循环,慈善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生活实践。

2025年1月,勒流街道众涌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送餐员、残疾人黄锦贞,获评顺德区“优秀志愿者”。面对荣誉,她将700元慰问金全额捐给社区养老中心。“能靠劳动帮人,这份满足比钱珍贵。”她说。

当受助者转化为助人者,我们看到了慈善生态中最动人的良性循环,也看见了文化自觉最深刻的群体影像。

个人的善意如同星光,而一座城市的慈善生态,则是让星光汇聚成河的夜空。

顺德素有崇德向善的传统,慈善底蕴深厚。近年来,从帮扶困境家庭的“安心善居”,到扎根社区的“和美社区”计划,从助力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的“圆梦行动”,再到融合艺术与公益的“和地在创”,一系列公益品牌与“慈链公益”数字平台共同织就一张细密而开放的慈善网络。它不设门槛,只问心意,让每一份善意都能轻松落地、找到回响。

蚊媒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倾力支持。

这种慈善生态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2025年蚊媒疫情防控期间,宏石激光等企业及社会组织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与此同时,“慈链公益”平台也吸引了1400多名市民踊跃参与捐赠超21万元,形成企业与社会协同并进的温暖局面。

企业为何愿意如此倾力支持?宏石激光董事长常勇的回答朴实而真切:他看到了政府的努力与一线人员的付出,这份捐赠,是向守护家园的人表达的敬意与谢意。

这份基于认同与信任的支持,正是顺德“温暖资本”最直接的体现,也让“顺德”二字在投资者和人才心中,从一个冰冷的制造业强区符号,转变为一个有温度、可信赖、值得奔赴的地方。

828元的咖啡,那盒存了两年的硬币,那次“溢价”的校园义卖……它们看似微小,却共同回答着一个宏大的命题:高质量发展的终点,不是冷冰冰的经济数据,而是一个有温度、有关怀、人人乐于在其中生活与奉献的社会。

这,正是顺德最坚韧、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来源:顺德城市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