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肠造口护理,这些细节须掌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9:13 2

摘要:2025 年 10 月,由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的《成人肠造口护理指南》正式发布。该指旨在为临床提供成人肠造口护理的实践依据,提升护理质量,

2025 年 10 月,由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的《成人肠造口护理指南》正式发布。该指旨在为临床提供成人肠造口护理的实践依据,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肠造口术前护理

(一)全面评估

核心要点:对拟行肠造口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营养评估、生活质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解读:术前全面评估是肠造口护理的重要起点。通过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护理人员可以提前识别潜在问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例如,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术前营养支持,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其缓解术前的焦虑和恐惧。

(二)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核心要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给予心理支持,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内容涵盖胃肠道基本解剖和生理知识、手术及造口类型、造口位置和预期功能、心理准备和生活方式调整、造口护理用品的选择等多方面。

解读: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对于患者术后的适应至关重要。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健康教育则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造口的护理知识,包括造口的解剖结构、功能、护理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口头、书面、多媒体)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三)造口定位

核心要点:宜在术前对拟行肠造口择期或急诊手术的患者进行造口定位,由经过培训的造口专科护士或医师进行。根据患者腹部情况、造口类型等因素,确定最佳造口位置,并选用外科标记笔标记造口部位,必要时用透明薄膜敷料覆盖保存标记。

解读:术前造口定位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正确的造口位置可以减少造口旁疝、造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造口定位应考虑患者的腹部解剖结构、造口类型、手术方式等因素,确保造口位置合适,便于患者自我护理。例如,回肠造口通常定位在右下腹,乙状结肠造口定位在左下腹,横结肠造口定位在上腹部。

肠造口术后护理

(一)术后评估及护理

核心要点:使用专业工具评估造口周围皮肤状态,并及时与患者及其照顾者沟通。术后早期患者宜进低渣饮食,少量、多次进食并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避免摄入碳酸饮料和产气食物等。

解读:术后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环节。使用专业工具评估造口周围皮肤状态,可以及时发现皮肤问题,如红肿、渗液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饮食管理也很重要,低渣饮食和足够的液体摄入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促进伤口愈合。此外,护理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会、经济和医疗系统因素,确保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造口护理用品的选择

核心要点:选择造口护理用品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造口类型、位置、腹部形态、生活方式、个人喜好、视力和手的灵活性等因素,以及用品的安全性和密闭性。

解读:选择合适的造口护理用品对于预防渗漏和皮肤并发症至关重要。护理用品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造口类型、位置、腹部形态、生活方式和个人喜好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术后早期患者可能需要透明、无碳片的开口袋,以便观察造口情况;有视力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透明造口袋,以便更好地观察排泄物;手部灵活性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预开口或可塑造口底盘,以便更容易更换。

(三)造口袋的更换及排放

核心要点:使用无刺激的溶液清洗造口周围皮肤,轻柔揭除造口底盘,并根据造口大小 / 形状裁剪底盘,开口应大于造口根部 1~2mm。每 3~7 天更换一次造口底盘,造口袋内排泄物 1/3~1/2 满时及时排放,若造口底盘发白或卷边、渗漏则尽快更换。

解读:造口袋的正确更换和排放是预防皮肤并发症和保持患者舒适的关键。使用无刺激的溶液清洗造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含有油或乳液的肥皂或湿巾,可以减少皮肤刺激。更换造口袋时,应根据造口的大小和形状裁剪底盘,确保底盘开口大于造口根部 1~2mm,以防止造口周围皮肤受损。定期更换造口底盘(每 3~7 天一次)和及时排放造口袋内的排泄物(1/3~1/2 满时),可以减少渗漏和异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出院准备

核心要点:根据患者护理需求、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情况等制订出院计划,为患者提供造口护理用品使用方法、后续预约服务以及可用资源的相关信息。

解读:出院准备是确保患者顺利过渡到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出院计划,包括护理需求、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情况等。出院指导应涵盖造口护理用品的使用方法、后续预约服务以及可用资源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后能够独立进行造口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造口并发症护理

(一)预防措施

核心要点:术前进行造口定位可以预防多种并发症,如造口旁疝、造口坏死等。提供造口旁疝预防围手术期教育,如术前加强腹部核心肌群训练、减轻体重,术后避免提重物等,并可应用造口旁疝腹带等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解读:预防措施是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术前进行造口定位可以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如造口旁疝、造口坏死等。围手术期教育,如术前加强腹部核心肌群训练、减轻体重,术后避免提重物等,可以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风险。使用造口旁疝腹带等辅助工具,也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造口坏死处理

核心要点:造口颜色出现深棕色或黑色时,需立即评估和密切观察,根据缺血和坏死的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透明造口袋观察造口情况、去除碘仿纱布或部分缝线以恢复血运等。严重的缺血和坏死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解读:造口颜色变化是造口缺血和坏死的重要指标。当造口颜色出现深棕色或黑色时,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密切观察,以确定缺血和坏死的程度。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使用透明造口袋观察造口情况、去除碘仿纱布或部分缝线以恢复血运等。严重的缺血和坏死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止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三)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理

核心要点:根据分离的深度,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浅层分离可以使用造口护肤粉进行局部处理;深层分离则可能需要使用吸收性敷料填塞,并覆盖水胶体敷料等。如果患者有感染风险或发生全身感染,应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解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可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根据分离的深度,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浅层分离可以使用造口护肤粉进行局部处理;深层分离则可能需要使用吸收性敷料填塞,并覆盖水胶体敷料等。如果患者有感染风险或发生全身感染,应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四)造口回缩、狭窄、脱垂护理

核心要点:对于造口回缩,可以使用凸面底盘和(或)腰带,尝试将造口高度提高到皮肤水平以上;造口狭窄时,轻度狭窄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保持大便柔软来缓解,严重的狭窄可能需要手术矫正;造口脱垂则可以通过调整造口底盘开口、使用造口腹带和脱垂固定装置等措施进行管理。

解读:造口回缩、狭窄和脱垂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对于造口回缩,可以使用凸面底盘和(或)腰带,尝试将造口高度提高到皮肤水平以上;造口狭窄时,轻度狭窄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保持大便柔软来缓解,严重的狭窄可能需要手术矫正;造口脱垂则可以通过调整造口底盘开口、使用造口腹带和脱垂固定装置等措施进行管理。这些措施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五)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护理

核心要点:保持造口底盘与周围皮肤的密闭性,可以有效预防渗漏和皮肤损伤。根据皮肤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使用造口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水胶体敷料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对于过敏反应,应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护理用品,并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控制炎症。真菌感染时,应使用抗真菌药物,并保持感染部位干燥,选择密封性好的造口用品。预防机械性皮肤损伤,应使用合适的黏胶去除剂,避免压力源。造口周围毛发稠密者应及时剃除毛发,防止毛囊炎。发生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静脉曲张、肉芽肿等并发症时,也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解读: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保持造口底盘与周围皮肤的密闭性,可以有效预防渗漏和皮肤损伤。根据皮肤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使用造口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水胶体敷料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对于过敏反应,应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护理用品,并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控制炎症。真菌感染时,应使用抗真菌药物,并保持感染部位干燥,选择密封性好的造口用品。预防机械性皮肤损伤,应使用合适的黏胶去除剂,避免压力源。造口周围毛发稠密者应及时剃除毛发,防止毛囊炎。发生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静脉曲张、肉芽肿等并发症时,也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成人肠造口护理指南》的发布,为国内肠造口护理领域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有助于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处理肠造口相关并发症,从而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健康学问一点通杨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