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伦敦苏富比将于11月5日举行中国艺术拍卖,隆重呈献一组香港重要私人收藏。此专藏汇聚精美的明清御瓷与雅器珍品,悉心甄选自世界各大国际拍卖会(拍品编号18至60)。此拍品展现了收藏家对宫廷艺术的深厚热爱与卓越眼光,见证中国美学的巅峰成就。
伦敦苏富比
伦敦苏富比将于11月5日举行中国艺术拍卖,隆重呈献一组香港重要私人收藏。此专藏汇聚精美的明清御瓷与雅器珍品,悉心甄选自世界各大国际拍卖会(拍品编号18至60)。此拍品展现了收藏家对宫廷艺术的深厚热爱与卓越眼光,见证中国美学的巅峰成就。
焦点拍品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们
Lot 21
清雍正/乾隆青花釉里红鹿鹤同春图瓶一对
高 40.3cm
估价:300,000 - 600,000 英镑
来源
纽约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编号1313
释文
(一)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惟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具。临十七帖。茂苑吴钺。
钤印:「陶成堂」、「吴戉」、「殿衡」。
(二)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临过庭书法。茂苑吴钺戏书。
钤印:「陶成堂」、「吴戉」、「殿衡」。
此对「陶成堂」款对瓶,珍稀罕得,与清代盛名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息息相关。唐英任职期间,尤其是雍正晚期至乾隆初年,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工艺达到巅峰,技术与创新皆是空前绝后。其中,许多陶瓷史上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新颖设计都归功于唐氏,能得到唐英认可、甚至署名的,无疑精妙巧作。此批瓷作,端正秀丽,画工至佳,媲美官瓷,但无书官款。既无朝廷严格规范,唐英藉由此批瓷器,探索制瓷审美之巅,成品融合瓷、书、画,满载文人意趣。
本对瓶结合诗文与绘画,印证如此文人品味,一书孙过庭《书谱》,另一瓶书王羲之《十七帖》,二者皆为历史上极为重要之书帖。文首钤印「陶成堂」,文末书「茂苑吴钺」,据记载1755至1756年间,吴钺于江苏宜兴任官。
类例有二,绘鹤立山岩伴牡丹,2018年3月21日售于纽约苏富比,编号529:其一书王羲之《清晏帖》,另一书《旦夕帖》,皆钤同印。还有一例,绘喜上眉梢,售于香港苏富比2013年10月8日,编号3186,行书诗文,钤「陶成堂」、「吴培制」,或同前述吴氏。比较一件尺寸较小作例,青花釉里红绘五鹿伴松,无诗文印,售于香港苏富比1971年5月23日,编号1261。
「陶成堂」款近例,包括北京国家博物馆藏一件乾隆年款笔筒,书孙过庭《书谱》,钤「点壶读工」印,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清代》,上海2007年,图版86;清宫旧藏另一例,断为雍正朝,绘牡丹纹,书胡俨(1361-1443年)诗文,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卷下,香港,2000年,图版196。
Lot 18
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盌《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价:30,000 - 60,000 英镑
来源
伦敦苏富比,1996年12月17日,编号90
Inder Rieden 收藏
伦敦邦瀚斯,2014年5月15日,编号42
此类尺寸之三鱼纹盌尤为少见。一例藏于南京博物院,载于《皇家珍宝: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2003年,页162。另见. 仇焱之旧藏一对,售于本公司香港,1980年11月25日,编号115。其形式可追溯至明代,参考一例宣德款盌,展于《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展览》,香港,1989年,编号75。
Lot 20
清雍正 茄皮紫釉划八吉祥纹盘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 11.3cm
估价:30,000 - 60,000 英镑
来源
伦敦苏富比,1998年11月18日,编号963
伦敦苏富比,2013年11月6日,编号312
相类尺寸之茄皮紫釉八吉祥纹盘一对,见斐西瓦乐·维克托·大维德·爵士旧藏,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于 Rosemary Scott,《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Ming and Ch’ing Monochrome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1973年,编号B585及B586。另见一对,载于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三,日内瓦,1972年,编号A476及A477,唐英于雍正七年(1729)所编进瓷清单中,已有此类盘式之记载。此外另有数例,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展于《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台北,1981年,编号45;及香港艺术馆,《明清单色釉瓷》,香港,1977年,编号31。另可比较一对 Henry Goldschmidt 旧藏,售于苏富比香港,1990年11月13日,编号69;以及两对,分别售于苏富比香港,2014年10月8日,编号3606;及2014年4月8日,编号3080。
Lot 28
清乾隆 仿官釉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 48 cm
估价:40,000 - 80,000 英镑
来源
Davis Collamore & Co. Ltd.,纽约
纽约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编号1346
Lot 29
清康熙 五彩道教神仙纹棒槌瓶一对
高 46 cm
估价:50,000 -100,000 英镑
来源
纽约佳士得,1994年6月2日,编号378
伦敦苏富比,2013年11月6日,编号415
Lot 42
清嘉庆 粉彩龙凤呈祥纹罐
《大清嘉庆年制》款
高 26 cm
估价:40,000 - 80,000 英镑
来源
Robin Johnson先生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伦敦苏富比,2014年5月14日,编号117
本品龙凤纹饰精致绝伦,五爪龙以矾红料勾勒,腾驾云间,活灵活现,凤身则施粉彩,温婉流畅。白地饰缠枝牡丹芙蓉,带乾隆瓷画遗风,构图则取嘉庆早期典型设计。参见一瓶例,属乾隆器并款,以粉彩矾红绘开光式山水图,分别两度售于香港苏富比,1984年5月22日,编号142及1990年11月13日,编号310;另一乾隆作例,瓶身饰缠枝花纹,展于《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2007年,编号126。参见同展乾隆壁瓶作例,饰缠枝花卉,近足处环饰莲瓣纹,编号130。
龙凤为中国传统神兽之首,龙为天子,凤为皇后,寓意吉祥,亦贺夫妇连生贵子,故习见于婚姻喜庆。本品饰龙凤呈祥纹饰,寄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祝贺之愿。
参见一盖罐作例,售于纽约佳士得2009年9月15日,编号462。另一作例曾三度现身苏富比拍卖场,先售于纽约,1975年2月20日,编号289,再售于香港,1990年11月13日,编号308,于伦敦2012年11月7日再度易手,编号103。另见一例,纹饰类近,足环饰莲瓣纹 ,售于伦敦佳士得1995年6月5日,编号170。
Lot 54
清康熙 铜莲瓣纹三足双冲耳熏炉
《大清康熙年制 》款
高 27 cm
估价:80,000 - 150,000 英镑
来源
纽约私人收藏
纽约苏富比,1981年5月8日,编号93
水松石山房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7日,编号208
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收藏中不乏带康熙铭款之瓷器、画珐琅器、掐丝珐琅器,也有发表过一些后朝带年款,特别是乾隆朝的铜器。但带铭款之康熙铜器则极少见于博物馆或私人收藏。此铜炉无疑是当中极其秀逸之稀例。
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一件康熙款鬲式香炉,见柯玫瑰《Later Chinese Bronzes》,1990年,编号25。曾拍卖的一件稍小例子,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20日,编号316;2005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再次拍卖,编号1455。
香炉很可能生产于宫廷作坊,供皇家寺院所用。铜炉的器型源自尊贵的西周青铜礼器鼎,著名一例为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见《故宫商代青铜礼器图录》,台北,1998年,图版17,本拍品其器型,甚至耳及器足均忠于原型,但康熙器外壁纹饰已由西周鼎的波浪纹及饕餮纹改成番莲及灵芝纹,炉盖上镂雕精美的番莲及龙钮,也是清朝的新元素。
一件稍小带乾隆款的方鼎式铜炉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曾展于《邃古来今: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宫仿古文物精品特集》,澳门,2005年,图版1。尺寸较大带乾隆款的例子,有一对饰龙凤的铜方壶,2007年10月9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1322。
明天启壬戌年(1622)铁错金银太极八卦图如意
《天启壬戌张鳌春制》款
长 49 cm
估价:30,000 - 60,000 英镑
来源
伦敦 Walter Sedgwick 夫人 (1883-1967) 收藏
水松石山房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7日,编号215
出版
Soame Jenyns及William Watson,《Chinese Art. The Minor Arts》, 卷 2,伦敦,1965年, 编号70
《故宫文物月刊》,台北,1984年4月,第13期,页86
此如意落天启壬戌款,即1622年,与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例相近,见 Sheila Riddell,《 Dated Chinese Antiquities 600 – 1650》 ,1979年,页148,图137。书中笔者提到:据记载张鳌春专制铁错金银如意,吏部尚书赵星南便是他主要的客人。
赵星南(1550-1627),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1610年赵星南题了一首关于如意的诗,可能因此有一组类似的如意如此拍品于1622年出现,如意柄背面以银嵌铭:「其钩无钒,廉而不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折,唯君子之器也。赵星南铭。」
甚有趣味的是,如此拍品,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的铁如意同样镂铭「孙慎行执用」字样。 由此可见可能孙慎行同样是张鳌春的主顾,在赵星南诗的影响下制造了一批如意,此如意极有可能是为他而造。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