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现持续攀升态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挑战。我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24年我市6~17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22.34%,其中超重率10.41%、肥胖率11.93%;成
10月28日下午,金华市卫生健康委举行“体重管理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陈晓亮介绍了全市体重管理相关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现持续攀升态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挑战。我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24年我市6~17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22.34%,其中超重率10.41%、肥胖率11.93%;成年人超重肥胖率45.64%,其中超重率35.22%、肥胖率10.42%;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高于其他群体,其中45~5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
自2024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活动。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倡导和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市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我市开展了一系列体重管理活动。
一是完善体重管理工作体系
依托金华市中心医院,成立市体重管理指导中心,统筹推进全市体重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开展体重管理服务,全市首批设置体重管理门诊56个,全面推行首诊测身高、体重和腰围制度;依托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和中医科等专家团队,结合慢性病管理工作,为居民开展超重肥胖的个性化临床诊疗和综合指导。
二是广泛营造支持性环境
积极建设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如推进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等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健康支持性环境1078个,其中健康步道45条、健康小屋162个、健康主题公园48家。
三是开展体重管理宣传活动
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制作体重管理音视频和图文健康科普资料,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全民营养周、爱国卫生月等卫生健康主题日开展体重管理现场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体重管理现场宣传192场,累计活动参与4.9万余人,宣传覆盖人群183万余人。此外,我市积极培养营养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营养讲师等参与日常宣教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共累计培育营养指导员1125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12000余名、省级营养讲师33人。
四是落实体重管理专项行动
各县(市、区)积极创新,开展以职业人群、慢性病患者、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为主的体重管理专项行动。其中婺城区和浦江县引入临床指导、营养食谱、中医埋线等诊疗技术开展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大赛,磐安县在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大赛的基础上增加了普通人群“万步健走赛”,东阳市开展“3+9”(即3个月强化减重、9个月巩固体重)减重大赛,永康市开展包括“万步健走赛”和“健康体重赛”的“万人万步”活动,兰溪市开展职业人群“万步健走赛”和“小手牵大手——家庭健康体重”活动,金东区开展营养社区健康体重“三员共进”活动,金华开发区开展企业职工减重大赛,义乌市和武义县开展职业人群“万步有约”活动等。今年,全市体重管理专项行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5万,实现人均减重2.49公斤,参与群体的BMI指数平均下降1.63kg/m²,体脂率平均减低1.19%,相关慢性病风险因子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是推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降低慢性病发病危害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体重管理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需要全社会联动的健康行动!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学会科学管理体重,享“瘦”精彩健康人生。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联合体育、教育等部门,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持续做好健康体重管理活动。
发布会上
发布人就关心的体重管理相关问题
进行了解答
问:体重管理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请问我们应该怎样判断自己需不需要进行体重管理?超重肥胖人群应该如何做好自我体重管理?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党总支委员、副主任陈高尚
体重管理关系到所有人群,超重肥胖人群需要减重,消瘦人群需要增重,而体重正常的人群需要增肌减脂维持体重。大家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判断体重是否正常,第一个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就是体重kg/身高m²,BMI<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为超重,≥28为肥胖。另外还可以通过腰围测量来判断: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为中心性肥胖,说明腹部脂肪蓄积过多,需要警惕健康风险。
个人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是生活方式干预,也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保持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针对超重肥胖人群,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控制饮食。建议每日减少能量摄入500kcal或减少1/3的总能量摄入,也就是常说的只吃七分饱。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和脂肪的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身体健康、没有禁忌症的人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减重目标选择高蛋白饮食、低碳水饮食、地中海饮食等膳食模式进行减重。
二是适量运动。超重肥胖人群应该以减脂为主要目标进行运动,而不是单纯的以减重为目标。建议每天进行一次或两次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30-45分钟,运动时心率达到60%~70%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有条件的人再隔一天进行两次弹力带、哑铃、举重等抗阻运动来增加肌肉量。对于有氧运动,建议从小运动量开始,等到身体适应后逐渐达到30-45分钟/天的中等直至较大强度。在此提醒,超重肥胖同时又患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运动前需要先找医务人员进行评估,保证运动安全。
三是设定目标。减重一般需要持续3-6个月,坚持超过6个月减重效果更明显且能维持得更久。建议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下降0.5-1公斤。同时,再给自己设立几个阶段性小目标:初级目标:体重下降超过5%,中级目标:体重下降超过10%,高级目标:体重下降超过15%。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半途而废。
如果完成以上三点建议仍然无法减重,或者自身体重严重超重并且伴有其他并发症的人群,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体重管理门诊寻求医生专业的指导,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问:今年4月,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首批体重管理门诊,想了解一下体重管理门诊运行情况怎么样?与普通的门诊有什么区别,都能提供哪些服务?什么人适合到体重管理门诊去就诊?
金华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主任医师 楼雪勇
我院在数年前已开设肥胖症专科门诊,往年每年就诊人数近1000人次。 今年初,我院被列入全市首批体重管理门诊建设单位,医院对已开设的相关门诊进行了整合和规范,成立了体重管理中心。自投入使用到10月中旬,体重管理门诊就诊超2500人次。就诊人次的大幅提升,也说明大家对健康体重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大多数普通门诊是“治已病”,而体重管理门诊是“治未病”+“慢性病管理”+“重塑生活方式”。体重管理中心一般由内分泌代谢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构建一站式诊疗模式。在体重管理门诊可进行全面且深度的医学评估(包括肥胖病因的筛查、代谢状态及并发症的评估、人体成分分析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及其他生活方式的宣教),长期随访及动态调整(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实现“评估-规划-执行-支持”的完整闭环服务。
我们建议以下几类人群去体重管理门诊咨询,制定科学、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1.肥胖/超重者:BMI≥24kg/m²或BMI≥28kg/m²; 2.因肥胖/超重导致机体异常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中心性肥胖者:腰围女性≥85cm,男性≥90cm; 4.体脂过多者:体脂率女性≥30%,男性≥25%; 5.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围孕期、产后超重/肥胖的女性; 6.体重过轻者:BMI<18.5kg/m²;7.人体成分异常者:BMI正常但身体脂肪、肌肉等成分比例失调。
问:网上有五花八门的减肥方式,不少人尝试中医减肥。想了解一下中医中药对减重有哪些优势和举措?
金华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张永姣:
从中医角度来说,肥胖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先天的禀赋不足、过食肥甘、疏于劳作、情志失调等。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有句俗话,叫“十个胖子九个虚”,说明肥胖人群中大多数都是“虚胖”,少数是“实胖”。虚胖大多数是因为气虚、脾运无力,很容易酿湿生痰,积聚于体内,而成为肥胖。实胖大多数因为饮食的过量,导致脾胃的负担过重,超出了正常的运化能力,导致痰湿的堆积,而发为肥胖。因此,肥胖的干预,中医讲究因人制宜,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适应胃肠道的生理特征,以调节气机、平衡阴阳、行气化浊,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减肥强调整体调节:通过内服中药、外治(针灸/埋线)、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食疗多途径协同,改善痰湿体质、调节代谢紊乱、促进脂肪分解。核心在于辨证施治,需根据体质类型(痰湿、气虚、胃肠腑热等)选择针对性方案,并结合饮食运动,方可安全有效减重。与西医比,中医减肥胜在“温和持久”。
中药是一种整体性的调理疗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压力性肥胖。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压力一大、情绪一差,就吃多长肉,这只是个诱因。压力导致气郁,气郁化火易导致失眠焦虑,引起湿毒、脂膏堆积,形成压力性肥胖。临床上一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理,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大黄通腑排湿排毒,通俗的讲要想身体代谢快,先把道路疏通好。
中医减肥门诊比较受欢迎的外治法有针灸、穴位埋线、拔罐疗法、耳穴埋豆、推拿等,其中穴位埋线是针灸减肥的“升级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羊肠线埋入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特定穴位,从而持续抑制食欲、促进代谢、加速脂肪分解、调理胃肠功能,是中医外治法减肥的首选。拔罐疗法则通过负压吸拔在穴位或经络上,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祛湿化痰的目的。对于因血液循环不畅、寒湿积聚导致的局部赘肉、水肿肥胖等有帮助,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与针灸、埋线或中药配合使用。除了口服中药、外治以外,我们还会建议根据体质调整饮食。比如痰湿体质的朋友,多吃点薏米粥、冬瓜汤;气虚的就常喝小米山药粥。心情也特别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减肥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问:请问学生、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职业人群、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体重管理建议,有何侧重点?
主任医师 楼雪勇: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重点人群的体重管理。
学生体重管理,重点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帮助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一减”就是减少进食量,“两增”就是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一调两测”就是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重点是加强科学育儿的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的全面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以及身体活动和运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
职业人群,也就是青壮年和劳动力人群的健康管理,重点是指导个人平时加强体重监测和定期体检,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丰富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等。
孕产妇体重管理,重点要做好妇女围孕期的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同时,还要管理好产后的体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
老年人体重管理,重点是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动态监测老年人的体重、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老年人在预防肥胖的同时,也要预防肌肉减少,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少肌症”,减缓身体机能的衰退,降低发生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