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秸”尽所能种菌菇 “冬闲田”变“增收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20:37 1

摘要:晚稻收割后,秸秆如何处理?近日,在赫山区沧水铺镇香炉村,当地在秋收后的水稻田里加入秸秆,种植赤松茸,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晚稻收割后,秸秆如何处理?近日,在赫山区沧水铺镇香炉村,当地在秋收后的水稻田里加入秸秆,种植赤松茸,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在沧水铺镇香炉山村赤松茸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翻耕土地、铺秸秆、播菌种。这种种植方式把秸秆作为培养基,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成赤松茸的营养土,实现秸秆的二次利用,每种植1亩赤松茸可以消耗3吨左右的秸秆。

“村里的中晚稻收割完以后,秸秆就可以直接利用起来,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还有效避免了稻草焚烧,解决了秸秆造成环境面源污染问题。”沧水铺镇香炉山村党总支部书记彭宗凡介绍,种植发酵过的秸秆和菌渣还可以变成有机肥,为来年种植水稻增加土壤肥力。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可直接用稻草培植,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菇味清香。赤松茸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肥料,也不需要施农药,一般45天左右就可以出菇,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每周可以采摘一次,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可实现田地的循环利用,也带动了当地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往我们这里收割完中晚稻后,一般冬天这几个月土地就会闲置下来,现在有了赤松茸种植基地,稻田也充分利用了,我们还可以在这里务工,每天能赚160元咧!”沧水铺镇香炉山村村民张英姿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沧水铺镇香炉山村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胆尝试发展赤松茸种植产业,采用“稻菇轮作”模式,利用水稻秸秆作为栽培料种植赤松茸,不仅有效推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得“冬闲田”变为“增收田”,每亩田综合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

凭借着种植经验的逐步成熟与优良的产品品质,香炉山村的赤松茸深受消费者青睐,一经上市便销售火爆,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香炉村决定将赤松茸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现在,我们不仅建好了保鲜冷库,还准备建成一个赤松茸烘干加工厂,延长赤松茸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赤松茸打造成为我们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沧水铺镇香炉山村党总支书记彭宗凡表示。

来源:益阳广电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