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下旬,国内黄金市场迎来显著降温,黄金饰品价格结束此前高位震荡态势,周生生等品牌克价率先跌破1220元,最低探至1211元/克,较10月22日的近期高点1289元回落超70元,跌幅达5.4%。这一波迅猛的降价潮,不仅让黄金消费市场再现排队抢购盛况
2025年10月下旬,国内黄金市场迎来显著降温,黄金饰品价格结束此前高位震荡态势,周生生等品牌克价率先跌破1220元,最低探至1211元/克,较10月22日的近期高点1289元回落超70元,跌幅达5.4%。这一波迅猛的降价潮,不仅让黄金消费市场再现排队抢购盛况,更折射出国际金价波动、行业经营逻辑与消费需求变迁的深层博弈。
降价潮来袭:品牌联动下调 消费市场冷热不均
此次黄金饰品降价呈现出“国际传导、品牌跟进、区域同步”的特征。从价格走势来看,10月23日成为关键转折点,国际伦敦金现单日暴跌58.25美元/盎司,跌幅1.44%,直接触发国内黄金现货与期货市场连锁反应——上海黄金T+D价格跌至919.02元/克,沪金期货同步下探至918.98元/克。受此影响,国内主流金店密集调价,周生生10月24日起将饰品金价格稳定在1211元/克,累计跌幅达2.18%;老凤祥、周大福等品牌虽略高于该价位,但也纷纷下调至1222-1232元区间,较前期高点均有明显回落。
价格下行直接点燃消费热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品牌金店再现“购金热”,周大福王府井门店销售人员透露,降价后日均客流量较此前增长30%,婚庆系列、投资金条成为销售主力,部分热门款式出现断货;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金价下跌”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亿,不少网友分享“抄底”攻略,甚至有消费者跨省前往深圳水贝等黄金集散地采购,追求更贴近国际金价的实时报价。
有趣的是,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一边是零售端消费者排队抢购,另一边是黄金回购柜台前卖金者排起长队。部分前期在高位入手的投资者选择趁机变现锁定收益,而刚需消费者则集中入场,形成“买跌卖涨”的鲜明对比。此外,黄金ETF也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有投资者在金价下跌后果断加仓,年内持有收益率已接近14%,远超其他理财渠道。
降价真相:国际市场主导 成本传导存在时滞
此次黄金饰品降价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国际黄金市场的大幅波动。近期国际形势好转、美方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属性,导致资金从贵金属市场流出,纽约金期货价格单日最大跌幅达2.4%,伦敦金现最低触及4004.93美元/盎司,创下阶段性新低。作为全球黄金定价的核心参考,国际金价的下行直接带动国内上海黄金现货、期货价格同步调整,为金店降价提供了基础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饰品价格与大盘金价的传导存在明显时滞,这也是此前“大盘跌、金店不跌”的关键原因。金店通常提前1-3个月采购黄金原料,若前期以高价囤货,短期内大盘下跌时降价会导致亏损,因此往往选择延缓调价;而当国际金价持续下跌、新批次原料成本下降后,金店才会集中下调售价,形成“涨价秒跟进、降价慢半拍”的行业特征。此次降价潮的出现,正是10月下旬国际金价连续多日下跌后,行业成本压力缓解的直接体现。
从数据来看,金价下跌呈现明显的持续性特征:10月23日至27日期间,国内主流金店连续多日下调价格,周生生、周大福等品牌累计跌幅均超4%,其中10月23日单日跌幅最为显著,老凤祥金价当日下跌4.73%,周大福、周大生等品牌跌幅也达4.41%,反映出金店对市场趋势的快速响应。
市场博弈:消费刚需支撑 长期走势仍存变数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此次降价无疑是刚需采购的窗口期。婚庆、送礼等刚性需求群体集中入场,带动黄金饰品销量显著增长;而投资型消费者则表现得更为理性,部分人选择分批建仓,既把握降价机遇,又规避短期波动风险。业内人士建议,刚需消费者可择机入手,但投资型购买需警惕价格反弹风险,避免盲目追跌。
对于金店而言,降价既是应对市场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消化库存、激活销量的主动策略。前期金价高位导致消费需求疲软,部分金店库存积压明显,此次降价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同时新批次原料成本下降也保障了利润空间。不过,不同品牌调价策略存在差异,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优势和供应链掌控力,调价更为灵活,而中小品牌可能因采购成本较高,降价幅度相对有限。
从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仍受国际形势、货币政策、通胀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降价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的逆转。目前全球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黄金的避险属性仍有支撑,市场对后续价格走势分歧明显。对于消费者而言,若为刚需消费,当前价格具备一定吸引力;若为投资目的,需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理性判断市场趋势。
结语:金价波动中 理性消费是关键
国内黄金饰品克价跌回1211元,是国际黄金市场波动与国内行业经营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降价潮既让刚需消费者享受到实惠,也让市场重新审视黄金的消费与投资属性。在金价涨跌交替的市场环境中,金店需优化供应链管理,缩短成本传导时滞,更好地平衡利润与市场竞争力;而消费者则应秉持理性消费理念,区分刚需与投资需求,避免被短期价格波动裹挟。
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黄金价格仍将呈现震荡走势。但无论价格如何波动,黄金作为兼具装饰价值与避险属性的特殊商品,其市场需求始终存在。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把握市场趋势、理性择机入手,才能在金价波动中真正实现自身需求与市场机遇的匹配。
来源:迪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