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彭德怀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的革命征战历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9:30 1

摘要:在1930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彭德怀作为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始终身处作战指挥核心,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顾全大局的革命品质,率部转战闽赣大地,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立下不朽功勋,其征战历程成为红军反“围剿”史

在1930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彭德怀作为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始终身处作战指挥核心,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顾全大局的革命品质,率部转战闽赣大地,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立下不朽功勋,其征战历程成为红军反“围剿”史的重要篇章。

彭总与红军

第一次反“围剿”:坚守战略共识,决胜龙冈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发动首次“围剿”,此时红军内部对作战方针存在分歧。在新喻罗坊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彭德怀坚定支持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主张,耐心说服红三军团将士接受东渡赣江的决定,为统一战略部署奠定了关键基础 。反“围剿”前夕,敌人伪造毛泽东信件企图诬陷彭德怀为“AB团”,他当即识破阴谋并公开揭露,有力维护了一、三军团的团结。

12月29日,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率第18师孤军深入龙冈。彭德怀按照方面军部署,指挥红三军团迂回至敌军后方,精准切断其退路,与红一军团形成合围。30日凌晨战斗打响,红三军团将士奋勇冲锋,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全歼敌师部及两个整旅近1万人,活捉张辉瓒。随后乘胜追击,在东韶再歼敌第50师1个多旅,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首次“围剿” 。

第二次反“围剿”:梯次协同作战,连破强敌

1931年5月,国民党军20万兵力分四路发起第二次“围剿”,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战术。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紧密配合,按照“由西向东、逐次击破”的计划投入战斗。5月16日中洞战斗中,红三军团与兄弟部队协同全歼敌第47师1个旅;白沙战斗再歼敌第28师大部及第43师一部,取得两战连胜。

在中村战斗中,红三军团配合红一军团歼灭敌第27师1个旅,打破敌军中路防御;6月3日建宁战斗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主攻,全歼守敌第56师3个团,拿下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战的胜利。此次战役历时16天,红军转战700余里,五战五捷,彭德怀麾下的红三军团始终承担关键攻坚任务,成为破敌的重要力量 。

第三次反“围剿”:灵活避敌锋芒,决战方石岭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率30万兵力发动第三次“围剿”,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此时红军主力刚结束第二次反“围剿”,尚未休整便陷入被动。彭德怀率红三军团随方面军主力千里回师,隐蔽穿插于敌军间隙,寻机歼敌。

8月7日,红三军团在莲塘全歼敌第47师1个旅,打响初战;当日又配合红一军团攻占良村,消灭敌第54师2个团;随后在黄陂战斗中再歼敌第8师4个团。敌军调整部署后,彭德怀率部在兴国高兴圩与敌激战,牵制敌军主力。9月15日,红三军团在方石岭抓住战机,全歼逃敌第52师及第9师1个炮兵团,彻底粉碎第三次“围剿”。此役中,彭德怀展现出高超的机动战指挥艺术,红三军团成为扭转战局的核心力量之一 。

第四次反“围剿”:临机调整战术,大捷草台岗

1933年2月,国民党军40万兵力发动第四次“围剿”,采用“分进合击”战术。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起初按计划强攻南丰城,发现敌军主力逼近后,迅速建议调整战术,撤围西进寻机打援,这一灵活决策为战役胜利埋下伏笔。

2月27日,红三军团在黄陂地区参与伏击,全歼敌第52师;3月21日草台岗战斗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主攻敌精锐第11师,经激烈血战,全歼该师大部及第9师小部,击毙敌师长肖乾。黄陂、草台岗两战共歼敌3个师,俘敌万余人,成功粉碎第四次“围剿”。此次战役中,彭德怀既坚决执行命令,又善于根据战场实际提出合理建议,彰显了卓越的军事判断力 。

第五次反“围剿”:勇担苦战重任,力谏未果

1933年9月,国民党军50万兵力发动第五次“围剿”,采用“堡垒推进、步步为营”战术。此时“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红军陷入被动。10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回师江西,在洵口与敌遭遇,歼灭敌第6师18旅,取得序战胜利,但未能改变整体战略被动局面。

他针对敌军战术特点,建议集中主力向闽浙赣边区进军,威胁南京、上海以调动敌军,却遭拒绝。1934年4月,彭德怀被任命为广昌战役总指挥,战前他再三申明广昌不可坚守,但被迫执行命令,经十几天血战,红军伤亡惨重,广昌失守。战后他怒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直陈错误战略危害。此后,红三军团在高虎垴、万年亭等地与敌血战,虽予敌重创却因孤立无援接连失守阵地。10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雩都出发,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

从第一次反“围剿”的战略共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孤勇抗争,彭德怀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始终身先士卒。他既为正确战略的推行保驾护航,又在错误指挥下奋力维系战局,其军事才能与革命气节,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征战史上的光辉印记。

来源:历史大智如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