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光芒汇聚于警徽之上,便辉映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璀璨荣光。她叫冯晶,辽宁省绥中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她是一名网警,更是一名执着的“寻光者”。
在数据的瀚海里,她追寻着一束霞光,跨越70余年时空,照亮英魂的归途。
在屏幕的方寸间,她守护着一缕阳光,洞察青春的迷惘,温暖成长的远方。
当光芒汇聚于警徽之上,便辉映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璀璨荣光。她叫冯晶,辽宁省绥中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她是一名网警,更是一名执着的“寻光者”。
辽宁,是解放战争的转折地,更是抗美援朝伟大征程的出发地,无数革命先烈从这里走向战场,长眠他乡。
“烈士们为国牺牲,他们的家人一定还在盼着亲人‘回家’。”2020年,冯晶接到一条求助信息,名为“仇殿成”的抗美援朝烈士葬于异乡,归处难觅。
泛黄档案里地名模糊,手写字迹中难寻线索,冯晶没有放弃,一次次下乡走访,在秋子沟乡的“仉”姓家族中找到线索。经过多方印证,一个跨越70年的笔误被纠正,绥中迎回了英雄,仉殿成!
以此为始,冯晶主动加入“葫芦岛烈士寻亲志愿服务团”,她立下誓言:要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那些漂泊在外的英魂铺就一条跨越时空的“回家路”。
董作顺烈士的籍贯是消失在历史中的“荒地公社”,冯晶查阅数字化县志,反复比对,锁定了绥中县荒地镇。面对大海捞针的处境,她借助短视频平台发出寻亲启事,一条“榆林村董姓人家不多”的留言,让她看到了希望。最终,烈士的遗腹子在70余载的等待后,终于等来了父亲是英雄的消息。
陈宝路烈士的寻亲故事更是一场长达78年的家族接力。母亲临终的嘱托,三代人的苦苦追寻,当冯晶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将亲人们带到烈士陵园的墓碑前,白发苍苍的亲人跪倒在墓碑前,抚摸着石碑上冰冷的名字哭着说“我们来接您回家”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截至目前,冯晶已帮助13名烈士找到亲属,她牵头构建的“绥中籍烈士信息数据库”让更多“寻光者”有了方向。
一位英雄的回家路,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教材。她常说,“英雄用生命护家国,我们就该接引他们回家。这是责任,更是对英雄的致敬。”
为英烈寻亲,是向历史致敬。而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是守护好他们用生命托举的希望。这束为英雄寻来的光,也理应照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让祖国的未来茁壮成长。
“冯阿姨,我想当警察,可他们说我成绩不好,不可能……”一条高一女孩的私信,让冯晶的心绪久久难平。她下定决心:“必须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在他们偏航之前,拉他们一把!”
从此,她成了孩子们信赖的“知心阿姨”。在全县十余所学校,设立了“警察阿姨知心信箱”,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也成了孩子们的“线上树洞”。
2023年3月29日深夜,唐山一位父亲焦急求助,15岁的儿子因争吵离家出走,而孩子恰好是冯晶的“小粉丝”。视频接通,冯晶没有说教,而是耐心倾听,引导他换位思考,为他读懂父亲严厉背后那份深沉的爱。历经三小时长谈,终于让少年踏上回家的路。
守护不止于深夜拯救,更在阳光下的耕耘。她的“警花小课堂”两年间深入百余所学校,为超过6万名师生送去法治知识。在她的倾情帮助下,15名迷途少年重归正轨,2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科技赋能洞察风险,温情守护抚慰心灵,这种“智治”与“德治”相融的模式将守护的节点无限前移。
作为一名网警,反诈是冯晶的本职工作,也是她赢得群众信任的基石。她运营的“葫芦岛绥中网警”抖音号,全网总播放量超1.5亿次,她也成了家乡闻名的“反诈网红”。
线上,她用接地气的短剧揭露骗局,线下,她策划“反诈夜市”寓教于乐。她将反诈晚会“搬”进社区,策划“反诈夜市”,让反诈知识融入城市烟火。
当银行里执意汇款的大娘见到她时脱口而出:“姑娘,我在公交车上见过你,我信你!”那一刻,所有的“碎碎念”都有了回响。
正是这份扎根群众的信赖,让冯晶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总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也让她这身警服,在百姓心中有了更亲切的温度。
从告慰历史的“寻亲使者”,到点亮未来的“护苗警花”,冯晶用15年的坚守,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她用科技与赤诚,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守护民族根脉,照亮未来征途。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