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港费用暴涨3562万,美国船东:我每艘船去中国,我的心都在滴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7:35 1

摘要:说起这事儿,得从今年10月14日说起,那天中国交通运输部一纸公告落地,对那些跟美国沾边的船舶开始收特别港务费。简单讲,就是美资控股的、美籍运营的、美国造的、挂美国旗的,或者美资持股超25%的船,一靠中国港就得多掏钱。

说起这事儿,得从今年10月14日说起,那天中国交通运输部一纸公告落地,对那些跟美国沾边的船舶开始收特别港务费。简单讲,就是美资控股的、美籍运营的、美国造的、挂美国旗的,或者美资持股超25%的船,一靠中国港就得多掏钱。

起步价每净吨400块人民币,算下来一艘16万吨级的大家伙,单趟就得3562万。这数字一出,美国那边船东们炸了锅,尤其是Seanergy Maritime Holdings的CEO Stamatis Tsantanis,直言不讳地说,每艘船去趟中国,他的心都在滴血。

这波港费大战,其实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又一回合。早几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先发制人,宣布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关联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每净吨50美元起步,还计划几年内逐步抬高。

美方打着反击中国控制全球海运的旗号,说是要扶植本土造船业。结果呢,中国这边不慌不忙,10月10日就回击了,交通运输部直接推出实施办法,对美关联船舶对等征收。公告一出,央视报道说,这费用只在第一个中国港收,或者一年内头五趟航次,算得上精准打击。

为什么美方这么干?美国航运业底子薄,商船队规模只占全球4%,却靠资本渗透到处插手。像丹麦的Torm公司,美资持股超90%,以色列的ZIM也有高比例美股。美方觉得中国造船订单占全球六成多,自己年产量不到1%,不平衡得慌,就想用港费逼船东们转向美国船厂。可

现实是,美国造船成本高,效率低,订单根本转不过来。反观中国,新规通过股权穿透锁定目标,打破了船籍国和资本归属的旧套路。路透社报道,这俩措施同时生效,等于公海上开了火,船公司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从数据上看,美方港费影响中国船队有限,因为中国船多是本土运营,豁免条款一出,基本绕过去了。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估算,中国港费只波及5%的停靠量,大多船企能通过调船避开。可对美国船东来说,麻烦大了。Seanergy这种干散货公司,船队里好望角型船吨位大,一算账就肉疼。

Tsantanis在Yahoo Finance采访里直说,这费用吃掉公司一半净利润。纽约时报中文网分析,这互征港费不光加剧对抗,还暴露美方产业短板,民主党63名议员支持高费,可本土造船工人一分钱好处没捞着,反倒让日韩捡了漏。

说白了,这导火索点着了,火势蔓延快。美方党争正烈,政府部分关门,USTR电话打不通,船东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政策指引。

中国这边则稳扎稳打,WTO诉讼程序走三年,中方阶梯收费跟美方如出一辙,想告不对等都站不住脚。结果,船公司只能自生自灭,临时改道,全球货物流转乱成一锅粥。

落到实处,这港费对船东是实打实的挖肉。拿Seanergy举例,公司11艘好望角干散货船,全卷进去。Tsantanis算过笔账,每艘船每次停中国港,额外支出450万到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三千多万一趟,16万吨级油轮2025年单次6400万,2028年飙到1.79亿。

这不是小数目,对现金流本就紧巴巴的散货公司,等于当头一棒。Lloyd's List报道,华尔街船企还摸不清自家船的责任,部分美股公司股权结构复杂,穿透一看,美资超标,缴费单像雪片飞来。

具体怎么算?新规按净吨位收,起步400元/吨,三年内每年涨一点,到2028年1120元/吨。美森轮船的曼努凯号,第一张单子62.7万美元,马森威基基号追缴170万,因为卡在过渡期。业内人士扳指头一算,170万差不多租半条新船的钱。

Sagar Sandesh新闻说,船运营商赶紧把中国相关船从美线撤出,避免双重打击。Seanergy幸好美籍董事比例18%,暂时喘口气,但Tsantanis亲眼见同行董事会连夜改组,逼美籍董事辞职,把持股压到25%以下。

规避招数五花八门,有的换旗,从美国旗转利比里亚或巴拿马,壳公司转让所有权。可这操作费时费力,还风险高,美国海事局一查违规,转手就罚。TradeWinds杂志采访,Tsantanis说,这套把戏成本更高,等于饮鸩止渴。

绕道呢?德国赫伯罗特取消宁波计划,直奔釜山,马士基中途转向光阳港。结果,韩国港泊位预约一夜涨18%,操作费水涨船高,堆场箱子堆山,拖车排长龙,多耗2-3天时间,燃油和调箱成本跟着翻倍。

美国船东的苦水不是白流。Bredero报道,Tsantanis强调,船队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这波费用直接推高运营成本。CNBC视频里,他评估中国反制,称运价已开始上涨,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10月17日美西线涨31.9%,到1936美元/FEU,美东16.4%到2853美元。

船公司不是慈善家,这些钱最终转嫁货主,沃尔玛、塔吉特六成货源中国,零售价预计涨3%-5%。行业测算,美国消费品价格水涨船高,普通家庭先买单。Tsantanis一针见血:账单落到货架上,消费者兜里钱少一截。

这窟窿不补,船东日子难过。北欧船级社NorthStandard警报,船东得赶紧审股权,调整部署,不然年亏上千万美元。玉湖福谷分析,短期船期乱,运费升,但长期看,船企会优化线路,影响有限。可对Seanergy这种专注干散货的,铁矿石、煤炭这些大宗货依赖中国港,避不开啊。

港费一闹,全球供应链像多米诺骨牌,哗啦倒一片。先说受益者,东南亚港火了。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预约量激增,码头资源紧巴巴,工人加班赶货,周转速度跟不上。釜山、光阳港堆场满当当,效率降,延误时长拉长。

日韩船厂乐坏了,中国占全球新船订单61.4%,美方制裁本想抢生意,结果订单全飞日韩。9-10月现代重工、三星重工、今治造船订单涨超20%,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船本给中国的,转手就签了。韩国政府补贴融资、出口信贷,审批快准狠。

陆上补位,10月中欧班列货运来涨30%以上。电子产品、机械零件从海转铁,重庆、义乌班次加密,成都铁路港上智能调度,郑州扩保税仓。

义乌还推班列加电商模式,内陆城市物流地位蹭蹭上。欧洲港夜班暴增,配套产业忙活起来。BBC报道,这转向虽快,但资源紧张,效率下滑,整体成本不降反升。

对美国来说,港费战打进公海,9月进口量已跌6.6%,关税乱局加供应链移东南亚。Politico分析,新费可能进一步减亚洲进口,特朗普USTR改口把中国造船归汽车运输船,ACL公司年多交3400万。船东反应激烈,CNBC说,一家美货运公司老板直呼34百万关税单,临时改规则坑人。

中国港也没闲着,上海、青岛面临货流分流,研究灵活收费,优先本土航企。HFW律师行洞见,这波反制从港费延到经贸,韩华海洋5家美子公司交易禁令一出,影响更广。

全球航运面临长浪,资本渗透碰主权规制,贸易保护扭曲市场。Chicago Tribune评论,中国出口管制是美方行动的合理回应,美方频繁制裁,中国稳健对等。

洗牌中,船东最尴尬。Seanergy船队绕东南亚中转,多耗油钱,利润薄。Tsantanis在LinkedIn发帖,讨论中国港费发展,强调适应是王道。可长远看,这博弈试探极限,美摸不清中国会不会加码,中国观望美业界倒逼政府。

这场港费拉锯,看似简单,实则中美全球化逻辑撞车。美国靠资本控航运,中国凭产业实打实主导。Gard船级社对比,美中港费相似,基于所有权、运营、旗籍、建造地,但豁免细则中国更细。Skuld保险说,中国费从第一个港收,单航或年五航,操作性强。

长远,消费者最受伤。美国零售巨头货价升,家庭开支多3%-5%。中国稳供应链,内陆物流升,电商班列火。日韩船厂订单爆,全球造船格局变。WTO诉讼三年,美方筹码少,产业弱,反制力不从心。Tsantanis警告,摩擦以国家利益名起,离谈判桌远的人先出血。

来源:南宫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