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8日,由民族文化宫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乌兰察布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内蒙古
2025年10月28日,由民族文化宫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乌兰察布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乌兰察布站),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正式启幕。
本次展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在延续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框架结构、突出北疆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设置了“万众归心大一统”“久远绵亘大交融”“携手共建大团结”三大核心单元。展览深度挖掘了民族文化宫和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文物古籍资源,精心挑选出近100件文物,60余件古籍展品、100多册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出版成果进行展示。
以文物古籍为媒,解码共同体历史根脉。通过文物与古籍的相互印证,着力讲好文物古籍背后蕴藏的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故事。其中,乌兰察布三鹿纹金饰牌、辽代仙人龟鹤纹鎏金铜仗首、集宁路出土系列瓷器等文物珍品,与民族文化宫馆藏的《山海经》《钦定回疆则例》《四部医典》,以及内蒙古地区馆藏的“四大名著”多民族译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御制翻译四书》(满文、蒙古文、汉文合璧本)等特色古籍文献交相辉映,生动呈现出各民族在精神理念、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中的深度依存,深刻印证了“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显著特征。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馆长陈烨致辞
乌兰察布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源致辞
乌兰察布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何忠主持
以古籍里的故事为桥,连接民族团结纽带。展览中设置了“古籍里的故事”专题栏目,通过诸子百家合于一、“桃花石”共同为中华、凉州会盟、昭君出塞、山海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搭配《汉书·元帝纪》《长春真人西游记》《贡噶坚赞口述传记》《旧唐书》《战国策》《钦定新疆识略》等相关古籍记载,向观众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历史真迹。其中,《汉书·元帝纪》记载的昭君出塞和亲故事,通过文物与史籍互证,展现汉匈两族和平共处的历史佳话;《贡噶坚赞口述传记》记录的凉州会盟,彰显了中华民族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的智慧;《旧唐书》则记录了唐朝时边疆族群与中央王朝的频繁互动、交流融合。
以团结进步为笔,书写共同体时代新篇。展览第三单元以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历程为脉络,彰显了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层活力。同时,“人民楷模”都贵玛、“草原上的铁姑娘”旭仁花、“北疆楷模”关慧明等先进个人与集体的感人事迹,通过榜样力量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
本次展览展期为5个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诚邀各界人事走进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在与文物古籍的对话中,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篇章!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