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清空跑路?澳洲加强移民审查,杨兰兰们慌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9:11 1

摘要:一个23岁、开着劳斯莱斯的年轻女子,深夜飙车撞残了一位52岁的专职司机,事后人间蒸发,不道歉、不赔偿、不露面,只靠顶级律师团拖时间、编理由,这就是澳洲“杨兰兰案”的现实。

一个23岁、开着劳斯莱斯的年轻女子,深夜飙车撞残了一位52岁的专职司机,事后人间蒸发,不道歉、不赔偿、不露面,只靠顶级律师团拖时间、编理由,这就是澳洲“杨兰兰案”的现实。

车祸后,52岁的乔治・普拉萨拉斯的脊椎断了、脾脏裂了,连赖以生存的货车都成了废铁。而把他撞成重伤的 23 岁华裔女孩杨兰兰,毫发无损地从劳斯莱斯里走了出来。面对交警的呼吸测试,她直接拒绝,随后被当场控罪。可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她 “花式避责” 的开始。

8 月 15 日第一次开庭,唐宁中心地方法院外挤了几十号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位开得起两辆劳斯莱斯的年轻女孩长什么样。结果等了半天,只有她的律师拿着平板电脑出现 —— 杨兰兰远程视频出庭,十分钟就结束了流程。

有人发现,开庭前一天,杨兰兰还在 Double Bay 的银行 ATM 机前取现金,一叠叠 50 澳元的钞票塞了满满一信封,身边跟着专属司机。记者追上去问她 “知不知道受害者快没钱治病了”,她头也不回地钻进了车里。

9 月 26 日第二次开庭,更过分的事情发生了。杨兰兰连视频都懒得露脸,全程由律师约翰・科恩代劳。律师递上的延期申请里写着 “被告精神状态不佳,需静养”,可当天下午,就有人在 Instagram 上刷到她在海滨餐厅打卡的照片,桌上摆着香槟,身边的柴犬戴着 990 澳元的 Celine 项圈。

网友顺着线索扒下去,更惊人的细节浮出水面:杨兰兰住在悉尼屈臣氏湾的顶层海景豪宅,车库里除了肇事的库里南,还有一辆 80 万澳元的白色劳斯莱斯 Ghost 敞篷车。她常包下整家 Chanel 店购物,连狗窝都铺着爱马仕毯子。有邻居透露,这姑娘去年底才搬来,没人知道她的钱是哪儿来的。

10 月 17 日第三次开庭,法官早就放了话:“必须本人出庭!” 可法院大门开了又关,还是没见杨兰兰的影子。律师又拿出新理由:“正在和检方沟通认罪方案,需要时间。” 这话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怒火,法庭外有人举着牌子抗议:“精神不好还能逛奢侈品店?”

更蹊跷的是,就在第三次开庭前几天,有人看到搬家公司的卡车堵在杨兰兰的豪宅门口,家具家电被一件件搬空,窗帘大开着,屋里空得能回音。那辆白色劳斯莱斯也不见了踪影,有网友说在北悉尼见过一次,转眼就没了消息。

“她是不是要跑?” 这个疑问在澳洲社交平台上刷了屏。好在保释条件里有一条硬规矩:每周必须去玫瑰湾警局报到,这才让她没彻底失联。

澳洲本地论坛上,相关讨论帖的回复超过十万条。有人说:“这哪是精神不好?明明是良心不好!” 还有华人网友无奈吐槽:“我们规规矩矩移民,她却拿着不明来路的钱当特权,害得大家都被贴标签。”

更让民众不满的是,杨兰兰的律师居然拿高云翔案类比,说 “本案指控较轻”。这话被网友怼得哑口无言:“轻不轻要看受害者有多惨!把人撞得终身残疾,还有脸说轻?”

连法学教授都站出来说话:“三次缺席庭审,每次都有新理由,这已经不是程序正义,是在消耗公众对法律的信任。”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儿要无限拖延时,法院终于放出了狠话。

第三次庭审结束后,法官直接下达强制出庭令:11 月 14 日第四次开庭,杨兰兰必须亲自站在法庭上,明确表态认不认罪。要是再敢缺席,保释资格立刻取消,直接签发拘捕令。

这个消息让关注此案的人松了口气。乔治的同事说:“我们不求别的,就想让她当面说句对不起,让乔治心里能好受点。” 法庭外那位华人阿姨的话更实在:“有钱不是错,但撞了人躲着不见,这就不是人干的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起案件还意外推动了澳洲移民政策的收紧。从 8 月开始,澳洲移民局对高净值人群的审查突然严格起来,财产来源、社会背景都要查个底朝天。

过去,他们以为换个护照就能洗白身份,远离监管,过上“法外逍遥”的日子。可现实狠狠打了脸:你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你躲得过舆论,躲不过民心。

更要命的是,这种个案正在拉低整个华人移民群体的形象。不少澳洲人已经开始将“中国新移民”与“特权”“无视法律”挂钩。

这不是偏见,而是个别极端案例带来的恶性外溢。一个人作恶,一群人背锅,这是最悲哀的事。

有内部人士透露,就是怕再出现 “杨兰兰式人物”—— 财富来路不明,出事后靠钱拖时间。

现在距离 11 月 14 日越来越近,杨兰兰那栋空豪宅的窗帘还没拉上,网友已经开始倒计时。有人说见过她的律师去警局沟通,也有人猜她会继续装病,但更多人相信,这次法官不会再给机会了。

毕竟道理很简单:不管你开多贵的车,住多好的房,在法律面前,都得站出来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乔治的髋关节能换,但碎掉的信任和尊严,得靠肇事者亲自弯腰去捡。

11 月 14 日,咱们等着看这场迟到了三个月的 “见面”。

我们不求以牙还牙,只求法律别低头。别让金钱成为免死金牌,别让“害羞”变成逃避责任的遮羞布。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