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崇信县新窑镇学区的一名教师,也是2024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获得者,更是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于我来说,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中国好人’是荣誉称号,而传播文明、倡树新风则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毕生事业。”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李
“我是崇信县新窑镇学区的一名教师,也是2024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获得者,更是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于我来说,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中国好人’是荣誉称号,而传播文明、倡树新风则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毕生事业。”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李浩学讲述了自己移风易俗的故事。
18岁时,李浩学站上了大山里的讲台上,面对乡村孩子淳朴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双眼,李浩学下定决心要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这一份初心,李浩学坚守了40年。虽然患病的双眼让他看不清世界,却不能让他放弃讲台,离开孩子们。教学之余,李浩学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既能上得起学,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教学工作中,李浩学时常向学生普及推广文明礼仪、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等知识,并通过“小手牵大手”传递到家庭、影响到社会。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一切从简,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孩子升学不摆宴席,孙子满月不收份子。李浩学也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孝敬老人、善待邻居,用心经营夫妻关系,让家庭和和美美。
2023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浩学服务群众类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成立了,这也让李浩学信心更加坚定、动力更加充足。
依托工作室,李浩学广泛吸纳县域内“平凉好人”“文明家庭”等典型模范加入工作室,在各行各业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宣讲、关爱帮扶、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60场次,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19场次,举办假期公益课堂8期,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所需,辐射带动周边人、家庭和学生崇德向善、践行文明、倡树新风。
“‘中国好人’的荣誉,是肯定,更是激励,我将以此作为动力,时刻谨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发挥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的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扎根基层,辛勤耕耘培育‘新苗’;带动更多党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彰显担当;带动更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无私助人服务群众;带动更多家庭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浸润平凉城乡的每一寸土地。”李浩学说。(记者 薛改莲 陈文翠)
来源:平凉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