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是我们的同志,其子女应按烈士家属待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7:19 1

摘要:几经周折,我们联系上了89岁的李文奇老人,他是吴兰成在内蒙古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今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的同事。2011年,李文奇被单位返聘编写院志时,写过一篇怀念吴兰成的文章《我眼中的吴兰成》。

近期,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刘璐偶然关注到吴石长女吴兰成的故事,随即动身采写报道。她向“我在现场”来稿,讲述经历体会。

我在现场丨“吴石是我们的同志,其子女应按烈士家属待遇”

本文作者:刘璐

近期,《沉默的荣耀》好评如潮,无数观众为剧中英雄扼腕叹息。

追剧时,我在呼伦贝尔融媒体中心公众号上获知吴石将军的长女吴兰成在北疆林海默默行医27年的事迹。2020年,她与世长辞。

父亲用生命诠释忠诚,女儿用半生诠释守护,传承的使命感击中了我。我们迅速确定选题,决心寻找并记录下更多关于吴兰成的故事。

采访报道的难度超乎想象。吴兰成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工作,但已调离多年。她为人低调,记载寥寥。

几经周折,我们联系上了89岁的李文奇老人,他是吴兰成在内蒙古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今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的同事。2011年,李文奇被单位返聘编写院志时,写过一篇怀念吴兰成的文章《我眼中的吴兰成》。

采访当天,牙克石飘着小雪。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院史文化广场,李文奇蹒跚走到吴兰成的雕像前,轻轻擦拭。看到这一幕,在场记者都湿了眼眶。

他缓缓向我们讲起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眼神里透着光:吴兰成主刀第一例手术时的细节、她救下的病人出院时的哽咽与道谢……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正是他的记忆,让一段尘封的历史变得丰满,我们仿佛看到了吴兰成在林海的那段鲜活岁月。

采访中,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那些众所周知的功绩,而是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李文奇告诉我们,1965年和1977年,医院曾两次调查吴兰成的家庭情况。“当时,中央领导亲自提笔,证明吴石是我们的同志,其子女应按烈士家属待遇。”李文奇在医院负责政工工作,亲眼见过这两份毛笔字证明。

在那个特殊年代,这份证明对背负着“伪高级官吏”家庭成分的吴兰成意义非凡。这不是简单的组织结论,而是对她父亲与她本人的无声正名。它像一道光,照亮吴兰成内心的坚守与信念。

调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后,吴兰成仍与老友保持联络。吴兰成生前好友的儿子魏林告诉我们,过去吴兰成每周都会打来电话,关心林区近况。这朴素的牵挂,胜过任何豪言壮语。

魏林说,27年,吴兰成已将她的生命与那片林海、那群人民紧密融合,她的心从未离开。

采访过程中,呼伦贝尔市委党史地方志特约研究员白吉堂主动向我们提供更多线索。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小儿病毒性肺炎连年爆发,病死率很高。吴兰成不分昼夜进行医学研究,救治了几百个孩子。白吉堂就是被吴兰成救活的孩子之一。

当时,白吉堂住院3个月仍不见好转,“家人都放弃了,她没放弃”。在吴兰成的坚持下,白吉堂捡回一条命。

“吴兰成阿姨特别好,住院期间,经常把我们的鞋子藏起来,不让我们往外跑。”白吉堂说,吴兰成不苟言笑,但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温暖。

为了让报道更加立体丰满,我们还找到广播剧《密使一号》的艺术指导、吴石战友的后人王宏,请他分享他所知道的吴石一家的故事。

王宏父亲曾告诉他,上世纪50年代,吴兰成主动申请前往内蒙古参与边疆建设。80年代,吴兰成与家人团聚。她与兄弟姐妹跪拜母亲,吃到母亲亲手做的正宗福州菜,一家人久别重逢,抱头痛哭……

拍摄和写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呈现一份“沉默的荣耀”?

我们决定不刻意煽情,用平静的镜头语言和克制的文字,展现主人公沉静的气质。空镜里,牙克石的林海雪原苍茫寂静。我们希望观众感受到,正是在这看似单调的环境里,有一个人用近30年的耐心与细心,守护了万千幼苗的生命。

制作纪念海报时,我们将吴兰成大夫的坚韧与吴石将军的英勇并置——吴兰成的荣耀不是父辈荣光的余荫,而是同一份家国情怀在不同战场上的绽放。

这次采访于我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英雄的故事可以有多种写法:有的写在枪林弹雨的潜伏战线,有的写在寂静林海的医院病房。作为记者,我们有责任写出两代人的故事:从历史深处投射出的光芒,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