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克国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品牌“美克美家”被曝拖欠400余名员工薪酬及数十家供应商货款,初步统计金额已超千万元。部分门店已经关闭,公司内部人心惶惶。
作者 | 基德
编辑 | Shadow
一场欠薪风波,将一家老牌家居企业推至舆论的漩涡中心。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克国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品牌“美克美家”被曝拖欠400余名员工薪酬及数十家供应商货款,初步统计金额已超千万元。部分门店已经关闭,公司内部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美克家居发布的半年报却显示,其国际批发业务收入达8.07亿元,占总营收超50%,此前还成功进入巴西市场,为后续拓展南美市场奠定基础。
这家老牌家居企业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资金链危机下的家居巨头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美克美家门店,往日里总是客流不断,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店内的销售人员无精打采地站在角落,偶尔有顾客进店,也多少想来打卡拍照的。
“我已经三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说,“去年12月的底薪和提成也没到手。”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有前员工透露,美克美家从2024年起就出现薪资发放延迟,从最初拖延一周,逐步发展为拖欠数月。在多次承诺兑付又落空后,最终引发了员工在2025年9月7日的集体维权行动。
在“美克全国维权”的微信群内,400余名员工实名登记被欠薪酬,他们来自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多个城市门店,销售提成、离职赔偿金等欠款初步统计金额超千万元,部分员工更是被拖欠了多笔薪资。
供应商群体同样身陷困境。一位为美克家居门店提供装修服务的供应商表示,一笔2022年的门店装修款至今仍未结清。尽管通过诉讼胜诉,但美克家居仅支付了三分之一款项,剩余二十余万元余款未支付,得到的回复是“需要上报,排队结款”。
“我们与美克美家合作了八年,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位家具面料供应商负责人表示,“现在被拖欠的货款有上百万,已经影响到我们自己的正常生产。”
资金压力直接反映在司法风险上。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6日,美克家居2025年新增开庭公告32条,远超2024年全年的8条,案件多涉及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此外,美克家居近期还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35622元。
为换取现金,美克家居正通过全国出售店样、清仓库存来支付房租水电等刚性支出。其门店网络持续收缩,直营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141家缩减至2024年的111家,2025年上半年又进一步关闭了4家低效门店。
上市大卖为何业绩滑坡?
美克家居今日的困境,与其昔日的辉煌形成了强烈反差。
成立于1995年的美克家居,从出口松木家具起家,逐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家具出口企业之一。2000年上市后,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国内零售市场,于2001年推出连锁零售品牌美克美家。
凭借其独特的美式家居风格和“艺术+商业”的运营模式,美克美家迅速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在其鼎盛时期,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20家,成为高端家居消费的代名词。
2011年,美克美家启动出海战略,首先进入美国市场,随后逐步拓展至欧洲、澳洲等地。经过十余年发展,其海外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支柱。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国际批发业务收入达8.07亿元,占总营收的53.80%,已超过国内零售业务。
“美克美家的海外业务主要采取批发模式,与当地大型零售商合作。”一位熟悉美克美家海外业务的人士透露,“这种模式虽然利润率较低,但订单稳定,资金回笼快。”
然而,自2022年起,美克家居业绩急转直下,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4.96亿元滑落至33.95亿元,降幅24.49%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从2.89亿元扩大至8.64亿元,3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
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根本好转。2025年上半年,美克家居营业收入为15亿元,亏损8798万元。虽然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亏损仍高达3.17亿元。
为什么会这样?
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是美克美家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当前家居消费市场,主流消费群体已经从70后、80后向90后、00后转移。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个性化、定制化、高性价比的产品,而美克美家仍固守其经典的美式风格,产品线更新缓慢。
“现在的年轻消费者要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美式或欧式风格,而是能够体现个人品位的设计。”一位家居行业分析师指出,“快时尚家居品牌的崛起,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趋势。”
经销商体系也面临巨大挑战。美克美家长期以来依赖的经销商网络,在电商冲击下显得力不从心。一位前经销商算了一笔账:在二三线城市,一个300平米的门店,月租金约5万元,人工成本4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每月固定支出就达10万元。
此外,美克美家的海外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同样面临挑战。以美国市场为例,受高利率滞后效应影响,新屋开工和二手房交易低迷,消费者更倾向服务消费,家具耐用品支出占比低,叠加实际工资增长缓慢,进一步抑制了需求。
行业变动之下产品创新是根本
美克家居的困境并非孤例。从全球范围看,家居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调整。
美国家居零售商Metro Mattress的破产,是近期最直接体现贸易政策变化冲击的案例之一。这家成立于1976年、曾拥有70家门店的区域性床垫龙头企业,在2025年10月正式宣告破产并进行清仓销售。
导致其倒闭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关税。由于该公司超过60%的床垫依赖从中国进口,关税使其成本急剧上升,毛利率从2023年的32%骤降至2024年的18%。尽管公司曾尝试关闭部分门店并寻找买家重组,但最终未能成功,不得不走向清算。
同样在美国市场,以电商渠道为主的家居品牌Walker Edison也陷入了破产困境。该公司以其在亚马逊等平台上销售的“EZ Assembly”(轻松组装)系列家具而闻名。然而,在2025年8月,Walker Edison及其关联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申报的资产最高仅5万美元,而债务却高达1亿至5亿美元。
除了普遍面临的市场压力,其破产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产品质量问题。此前,该公司曾因部分电视柜存在倾倒风险导致儿童伤亡,召回了超过17万个产品,这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诉讼和赔偿,更使其品牌信誉严重受损。
加拿大的奢侈品电商Ssense在2025年9月申请了债权人保护。Ssense曾是独立设计师品牌和时尚爱好者的重要聚集地,但其增长陷入停滞,运营成本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两项关键的美国政策变动给了它沉重一击:一是美国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加征了高达35%的关税;二是取消了800美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这对于美国订单占比高达58%、平均客单价约534美元的Ssense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直接导致其销售和现金流恶化。
在亚洲市场,日本家居巨头宜得利(NITORI)在中国大陆的收缩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其官网数据,从2025年1月到6月,宜得利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从106家减少至84家,这意味着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关闭了22家门店。背后原因包括中国市场的消费环境变化,以及电商和直播带货对线下低频次消费的家居行业带来的挑战。
尽管整体行业面临挑战,但在细分领域仍存在大量机会。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一些创新型家居产品表现亮眼。
有商家开发出了带有感应灯条的沙发,通过在沙发底部嵌入感应灯带,解决了用户在黑暗中寻找物品的痛点,单价虽比普通沙发高出30%,但仍受到市场欢迎。
“消费者愿意为改善生活体验的创新支付溢价。”一位跨境电商卖家表示,“关键是找到真正的痛点,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电热毛巾架是另一个成功案例。通过精准把握消费者对浴室体验和健康生活的需求,在欧美市场大受欢迎。一位深圳卖家介绍,其店铺的电热毛巾架月销售额已突破50万美元。
随着居住空间变小,消费者更青睐兼具多种功能的家具产品。比如可变形沙发床、带储物功能的茶几、可伸缩餐桌等。这些产品既能节省空间,又能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近年来,环保材料制成的家居用品需求持续增长。竹制家具、再生塑料地毯、有机棉床品等产品在欧美市场备受青睐。相关数据显示,环保家居用品的年增长率超过20%。
总之,产品创新是根本。
建议卖家建立快速响应的产品开发机制,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变化。一位家居品牌负责人就告诉派代跨境,现在的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过去一个系列可以卖三年,现在可能一年就要更新换代。
在全球家居市场的大洗牌中,能够活下来的不一定是最大的企业,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企业。
参考资料:
[1]亏损超16亿!跨境大卖被曝欠薪超千万.......跨境电商头条
[2]大卖被曝欠薪超千万元. 亿恩
[3]美克家居被曝欠薪、欠货款 公司称在多举措保障稳定.经济观察报
[4]身陷“讨薪”风波,3年累亏超16亿元,美克家居危情逼近.中国房地产报
来源:派代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