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台又换董事长了!张德芹屁股还没把董事长椅子坐热,一年半就被来自能源局的陈华接替,五年换四任,这频率快赶上 “走马灯” 了。有人说 “新人新气象”,可茅台这 “气象” 换得也太频繁了 —— 今天搞数字化,明天推跨界品,后天又换个思路,企业战略跟着董事长屁股转,
茅台又换董事长了!张德芹屁股还没把董事长椅子坐热,一年半就被来自能源局的陈华接替,五年换四任,这频率快赶上 “走马灯” 了。有人说 “新人新气象”,可茅台这 “气象” 换得也太频繁了 —— 今天搞数字化,明天推跨界品,后天又换个思路,企业战略跟着董事长屁股转,哪还有什么长期规划?说到底,把 “换人” 当解决企业问题的万能钥匙,本身就是走偏了,茅台这么折腾,早晚会把自己的根基折腾松了!
先得说句实在话:企业里的问题是人搞出来的,要解决自然离不开人。可 “换人” 从来不是最优选项,顶多是 “没办法的办法”。你想啊,高卫东从交通系统调来,没搞懂白酒渠道就瞎折腾,一年半下课;丁雄军搞 “i 茅台” 数字化,思路挺好,可没平衡好老经销商利益,渠道反弹不断,三年走人;张德芹是 “老茅台人”,本以为能稳得住,结果业绩增速没达标,高端市场被挤压,还是没干满两年。这说明啥?新换的人未必比前任强,搞不好还会因为不熟悉业务、打乱原有部署,把问题搞得更复杂。就像这次来的陈华,之前管能源的,对白酒的品牌运营、市场把控一窍不通,万一再搞出 “茅台卖能源” 的荒唐事,谁来担责?靠换人赌运气,跟拿企业发展开玩笑有啥区别?
更关键的是,不能一看到 “任务没完成、目标没实现” 就急着换人,得先搞清楚:问题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系统的问题?如果是董事长能力不行、贪赃枉法,那必须换,没二话;可要是问题出在市场环境、体系机制上,换再多董事长也没用。就说茅台的核心难题 —— 终端价格失控、经销商乱象,这不是哪一任董事长能单独解决的。前几年白酒行业整体涨价,竞品都在抢高端市场,茅台的产能又有限,价格能压得住吗?还有茅台的国企体制,决策流程长、创新动力弱,这些体系性问题,靠换个董事长就能改?丁雄军想动经销商利益,结果被地方政府、老经销商联手牵制,最后不也不了了之?把市场的问题、体系的问题,都算到董事长个人头上,动不动就 “换帅”,这不是找错了病根吗?
现在有种歪风:企业发展不好,先把董事长换了;新业务推不动,再换个董事长试试。好像只要换了人,企业就能立马起死回生。可哪有这么简单?上新技术、用新理念、搞新模式,这些都值得肯定,但前提是要符合企业实际,要能落地生根。丁雄军搞数字化,投入了几十亿,可 “i 茅台” 的销量占比还不到 10%,线下经销商照样囤货加价;高卫东推 “茅台冰淇淋”,看似热闹,可一年营收还不到茅台的零头,反而分散了品牌精力。这些新东西没搞成,就把责任全推给董事长,换个人再来一遍,这不是瞎折腾吗?要是董事长真有违法乱纪、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换了天经地义;可要是把 “换人” 当作推动发展的主要手段,那就是本末倒置 —— 企业发展靠的是长期战略、稳定团队、完善体系,不是靠 “换帅” 博眼球。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 “龙头”,一年营收上千亿,承载着地方经济、行业信心的重任,可不能这么 “拆盲盒” 似的换董事长。这次陈华上任,要是还没搞懂茅台的核心业务就乱改革,要是还把 “换人” 当解决问题的捷径,那茅台的麻烦就大了。企业发展是系统工程,就像盖房子,得先打牢地基、画好图纸,再一步步往上建,不能今天换个设计师,明天改个户型,最后盖成个 “四不像”。希望茅台这次能清醒点,别再靠 “换人” 折腾了,好好梳理梳理战略,完善完善体系,比啥都强 —— 毕竟,消费者喝的是茅台的酒,不是茅台的 “换帅戏码”!
#贵州茅台#
来源:公文写作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