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现身杨凌农高会,这次他带“火”了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4:47 1

摘要:他从一句“小时候端午临近,杏子黄了,麦子就熟了,所以农村有一句话叫作杏黄麦熟”开场,最后以《向土地扎根、向价值生长》为题收尾:希望现代科技、现代产业的更多附加值、效益能回到农民身上。

10月25日,从陕西乡村走出的董宇辉,以特邀嘉宾身份登上第32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式。

他从一句“小时候端午临近,杏子黄了,麦子就熟了,所以农村有一句话叫作杏黄麦熟”开场,最后以《向土地扎根、向价值生长》为题收尾:希望现代科技、现代产业的更多附加值、效益能回到农民身上。

当晚,董宇辉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三位知名农业专家、历史学者,漫游第32届农高会的三个主要展馆,体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话农业新未来。

这场被称作“科技奇妙游”的抖音直播吸引了上千万观众。令人惊叹的是,短短两个半小时,陕西优质农产品、杨凌农科好物被瞬间抢空,而他全程没有吆喝一句“上链接”。

继大连海味寻鲜、新疆美食狂飙之后,董宇辉走进农高会打算“带火”什么?

答案,依次浮现。

首先,董宇辉带“火”的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技魅力。

从文化主播到农业传播者,董宇辉的“镜头语言”让农业科技变得可触可感,也让年轻人重新关注农业。

农高会的举办地杨凌,是中国农科城,被称作“旱区种业硅谷” “上合之城”。它既不是传统城市,也不是普通的田间地头,而是中国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是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试验田”。

董宇辉在这里看到的种子、面粉、苹果、小米,早已超越“土特产”范畴,而代表着中国农业“芯片”级的科技成果。他说:杨凌农高会对全国农业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大事、盛事,这两年我们特别关注,我们希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如他所说,希望通过农高会直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农业发展“这些和我们之前去产地,在地里摘棉花,捞鱼、抓小龙虾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结合就是你生活的日常。”

与此同时,董宇辉也带来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情。当他咥完杨凌蘸水面、旗花面后,感慨地说:“人的性格会变、思维会变,但对故乡味道的眷恋不会变。”

“陕西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做事,我们是一腔热情、奋不顾身!”

董宇辉笑称自己“撞脸兵马俑”,但无论走多远,总会回到这片土地。开幕式上,他提到父亲当年从农高会带回三本“名著”。

网友调侃,估计宇辉爸爸也没想到,当年逛会求知时随手买的三本书,现在竟然会以这种方式被那么多人知道!

董宇辉带来的也有年轻人对未来农业的期许。

在西农大、陕农大专题展直播时,他主动向专家请教“南稻北麦”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自豪地答道:“整个国家小麦品种有六次更新换代,其中四次的品种来自杨凌!”

网友们纷纷送出“爱心”,刷屏:健康功能小麦,快上链接!

这种轻松、真诚的对话,让科技展示变成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10月27日,第三届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在杨凌举行。抖音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万粉“三农”创作者达到9.5万人,“三农”视频总播放量达26551亿次。短视频与直播,正成为农业传播的新“农具”,让农业科技接上市场地气,让田间好物走进千家万户。

董宇辉走进农高会,“带火”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一种新的农业叙事:科技让农业有了未来,文化让农业有了温度,传播让农业有了人气。

当农高会的硬核实力遇上知识主播的温暖表达,这场“双向奔赴”,让更多人关注农业、理解农业,也让“向土地扎根、向价值生长”的信念,在流量世界里重新发芽。

来源:农林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