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近段时间发放的“秋日限定卡”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户外打卡,与秋日美景合影,也有人把秋日限定的花、果实捡拾起来。“捡秋”,又称“拾秋”,原本是指每年秋收后,农民去地里搜罗一些剩下的芝麻谷粒,避免浪费。但当这个概念融入都市生活后,变成了一项城市新兴的户外活动,成为
最近,广州天气回到了
这个时节常见的干燥晴朗状态
虽然天气预报显示气温即将回升
但广州的天气依然有几分凉意
带着秋天的感觉
广州近段时间发放的“秋日限定卡”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户外打卡,与秋日美景合影,也有人把秋日限定的花、果实捡拾起来。“捡秋”,又称“拾秋”,原本是指每年秋收后,农民去地里搜罗一些剩下的芝麻谷粒,避免浪费。但当这个概念融入都市生活后,变成了一项城市新兴的户外活动,成为继“Citywalk”“Zoowalk”之后,又一项火热的“网红”活动。
社交平台截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但这份秋季限定的快乐,其实暗藏风险,年年都有人中招!
误区01:
被树枝戳到眼睛不要紧,不用特别处理?
真相:
金秋时节,不管是“捡秋”还是“秋收”,树叶、农作物的枝叶等都可能划伤眼睛,因此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植物性角膜外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
当眼睛被树枝、树叶划伤时,真菌等病原就会粘附在上皮缺损区域并开始繁殖,从而引起局部化脓样或苔被样的病灶,导致角膜溃疡。
往年类似事件时有发生
▼
大自然中存在各种的真菌、细菌、棘阿米巴等病原体,角膜损伤时就会被病原体侵袭导致角膜感染。
感染性角膜炎是致盲性眼病,植物性外伤为主要诱因。真菌引起的角膜溃疡在早期一般只有异物感,没有明显的疼痛。一旦治疗不及时,病情很容易“波及”整个角膜,甚至导致角膜穿孔,而且真菌一旦进入角膜组织,就可以穿透角膜全层到达眼内,引发真菌性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提醒,如果眼睛出现发痒、红肿、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尤其是有不洁水源、不洁异物接触史的,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就诊。
误区02
满城桂花香,摘枝来泡酒?
进入十月,广州街头的桂花也渐次绽放,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赏桂图”。
广东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赏花笔记
在此提醒大家:这些桂花花瓣上有很多细菌和虫卵,如果清洗不干净,对于体质较弱、消化不好的人群,极易引起腹泻、腹痛。
此外,医生提醒:新鲜桂花的花粉,会引起一些人过敏,也不建议使用新鲜桂花直接泡茶。行道树的作用仅限于观赏和减少城市污染,农药会通过树皮内的纤维层输送进入,其毒性存储于花朵内部,无法通过浸泡、冲洗等方式洗净。虽然行道树的农药基本是低毒性的,但是积累在人体内部,终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行道树上生长的桂花和食用桂花有很大差别,不宜食用。
误区03:
遍地“银杏黄”,有人捡来吃!
广东天气转凉带来秋意。阳光洒落,微风轻拂,落叶飞花,引人驻足。很多人俯身树下,捡起形状各异的叶片和颜色鲜艳的果实。那么,这个“银杏果”能不能捡呢?
真相:
近日,广东卫健委发布紧急提醒:
据“国家应急广播”科普,银杏果,又名“白果”。《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具有养生功效。
未经处理的银杏果含有较多银杏酸,含量达到20毫克/千克,这类物质具有明确的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此外,银杏果的果仁和胚芽中还含有氰化物(一种剧毒物质)和类似生物碱的毒物。
医生提醒,白果中毒的潜伏期大概是1到12小时,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烦躁不安等,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因此,人们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把银杏果捡回家食用,有毒的部分没去除干净,或者蒸煮的时间不够,中毒的风险很高,严重可导致人死亡。
总之,捡路边的银杏果有风险,需谨慎处理,建议去正规渠道买炮制好的白果,更加省心、安心。
误区04:
秋游赏花后莫名“感冒”?
图源:AI生成
真相:
夏秋交替之时,气候逐渐干燥,空气中的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增多,还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洪海裕主任介绍,秋季之所以过敏性鼻炎高发,是因为入秋后的气温变化加剧,空气变得干燥,空气中飘散大量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非常敏感脆弱,受到刺激后,就会发病。
1 过敏性鼻炎
洪海裕主任表示,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伴随其他部位的过敏症状,如眼部过敏,表现为眼痒、眼红、流泪;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
2 感冒
而感冒往往还伴有咽痛、咳嗽、发热、肌肉酸痛等表现。此外,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通常持续较长时间,且反复发作,而普通感冒一周左右往往能自行缓解。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过敏原主要是植物类花粉,秋季致敏原除了花粉以外,露水和降水也会使掉落的植物滋生霉菌,当人接触或吸入霉菌孢子时,也会出现过敏症状。
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富的果实,我们适度、健康、文明地享用即可。大家去“捡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原则:
第一就是千万不要去采摘,不要破坏,我们去捡拾自然掉落在地上的部分就可以了,第二个原则就是不要食用,我们去观赏去看就可以了,尤其是完全不认识的那些植物,第三个原则就是希望大家更多地去注重捡拾的多样,而不是过量,不要去针对某一种植物过量地去捡拾。
除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树立正确的“捡秋”行为准则也同样关键。只有把握好欣赏与保护的界限,才能让这份秋日乐趣持久又安全。
来源:珠江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