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环保却晒洗洁精,菲军仁爱礁登船驱离,意在刷存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4:16 1

摘要:菲律宾媒体10月27日称,菲武装部队西部司令部10月24日派出舰艇到仁爱礁附近拦截并驱离中国渔船、没收物品,所谓“战利品”为四瓶洗洁精、一包烟、一包槟榔、手套、捕鱼用具等,画面中只关注小件物品,没有人和船的特写。

菲律宾媒体10月27日称,菲武装部队西部司令部10月24日派出舰艇到仁爱礁附近拦截并驱离中国渔船、没收物品,所谓“战利品”为四瓶洗洁精、一包烟、一包槟榔、手套、捕鱼用具等,画面中只关注小件物品,没有人和船的特写。

菲军发言人特立尼达上校10月26日称,行动从非法停靠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出发,舰上已经设小型哨所,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下登上中国渔船,驱离其他中国渔船并没收物品,强调行动重点是“人员安全、海洋环境保护”,被拦截的中国渔民已经释放;是否受到中国执法船警告,没有给出更多信息。

该事件的信息虽然不多,但是其意义却非常大。仁爱礁坐滩一事已经纠缠多时,今日其在舰上设置哨所、登船、没收、驱离已经超越常规的海上巡航。如果“登船、没收、驱离”属实,说明菲方在此时点的行动意图增强,至少是试图彰显存在感。更为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展示的物品竟然是洗洁精、烟、槟榔、手套等生活用品。如果指控破坏性捕鱼,拿渔具还算合理,但洗洁精用作证据让人怀疑是作秀。

从几条线索看: 10月24日动作、10月26日说明、10月27日集中报道,节奏快、舆论发酵也快。菲方不断强调安全和环保,既能缓和对立情绪,又能暗示执法正当性。但是镜头很快就转向了洗洁精和槟榔,话题很快变为了“到底是执法还是表演”。

第二为地点与方式。以马德雷山为起点,设小型哨所,表明坐滩不会撤离,该点位也作为活动支点。如确实出现上中国渔船的行为,则摩擦的风险就高了一级;在海上的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开展此类操作,紧张程度高、容错空间小。

第三是证据与呈现。菲方称没收破坏性捕鱼设备,但是画面突出生活用品;标准执法取证应当清楚交代涉案工具、作业方式、人员身份、现场位置、过程说明;此次仅见物、不见人、船、无清晰坐标和过程;发布方式易引发质疑。网络上有人猜测是自带物品做展示,但是需要更多的现场资料来证明。

第四是前后动作的串联。近几日菲军在南海频繁出动。在此之前还宣布,在南沙仙宾礁抓获毒品,根据线报指示PG902炮艇出动,于海上搜到毒品并交由军方。然而如果是海上毒品链,运毒船和嫌疑人究竟在哪里、抓捕画面又是怎样的,只有捞,没有抓,信息缺位很大。将禁毒口号和南海执法捆绑,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在不同领域中不断制造存在感,哪里热就往哪里挤。

舆论上很多人认为菲方在试探底线,赌中国不会因此动武,情绪可以理解,政策还需冷静。海上冲突一旦升级,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普通百姓,渔民、船员、补给链上的小生意人等。不要让渔民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这很现实。

菲方强调环保、称破坏性捕鱼,本身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海洋环境保护重要,破坏性作业应当治理,但是治理要有边界和程序、以证据为基础。执法不是摆架势,用洗洁精当封面虽能吸引眼球,但是支撑不了专业度。

更大的问题是马德雷山号的状态。如果“哨所”已经成型、人员可以自由进出,说明坐滩行为正在变成功能化、常态化的行为,不再仅仅是消极的挨着,而是主动地扩展。此举将会为区域秩序引入重要的变量。接下来一段时间海上摩擦的频率与强度可能会提升。相关的各方应该提前就规则和说法进行沟通明确,事先设定沟通途径。如有发生怎样的情况又应该如何处置,现场拥有什么指挥权,哪些算是红线哪些可以进行协商处理,避免现场临时发挥产生的叠加风险。

从信息公开的角度来看,此类敏感新闻应该尽可能地完整:谁出动了、什么时候、在哪里拦截、针对谁采取了什么行动、基于什么法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下一步的后续处理、是否可以公开更多的图片或者详细的情况都是基本要素。目前,关于仁爱礁的“登船、驱离、没收”等说法,菲方还需提供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中方目前没有公开回答,后面或将进行更权威的披露,可以静待更完整的信息。

这片海既是生计之海,又是规则之海。“洗洁精风波”传播轻松、问题未解。真正要做的就是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事实摆到台面上,把规矩写在纸上。该说清楚的赶紧说清楚,该澄清的不要拖延,该纠正的必须纠正。海上每一个误会都可能会被浪头放大,不要让小动作酿成大意外。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