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监狱里的服刑人员生活是完全被规训的,似乎与“自由”二字毫不沾边。确实,他们的每一天都被严格安排,从起床、劳动到学习、休息,如同精密钟表里的齿轮,循环往复。在这种高度程式化的环境里,日子久了,人很容易感到迷茫,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监狱里的服刑人员生活是完全被规训的,似乎与“自由”二字毫不沾边。确实,他们的每一天都被严格安排,从起床、劳动到学习、休息,如同精密钟表里的齿轮,循环往复。在这种高度程式化的环境里,日子久了,人很容易感到迷茫,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然而,正是在这看似密不透风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细小的缝隙,那是服刑人员可以小心翼翼掌控的片刻。这些片刻,构成了他们生活中极为珍贵的一点“微自由”。
当一天劳动结束,晚饭后用罢,服刑人员会统一收看新闻联播。随后的那一到两个小时,便是一天中难得的松弛时光。他们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不过,这通常需要整个监舍的人共同观看,想要调到心仪的频道,本身就需要一番小小的“协商”。
有的服刑人员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走去亲情电话室门口排队,期盼着能拨通那个月仅有一两次的亲情电话。每一次机会都无比宝贵,那短短几分钟的家音,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
还有的人,则会选择安静下来,将满腹的心事与思绪铺展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再郑重地装入信封,交由管教民警寄给远方的家人。
这其中,写信的自由显得尤为特别。与次数有限的电话和会见不同,书信往来是不受限制的。一封信,不仅是一次沟通,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宣泄和自我梳理。当家属通过亲情邮小程序寄来信件和照片时,就如同为在迷雾中航行的人点亮了一座灯塔,让他们在迷茫时能找到方向。
如果家属在寄信时,能细心地在包裹里附上一些信纸、信封和邮票,那无疑是给了他们这份“写信自由”最实在的支持。这意味着,每当他们有话想对家人诉说时,就能立刻提笔,而不必为物资所困。
这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是在高墙之内,所能守护的最温暖、最有人情味的一点念想。
来源:监所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