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搏尔----亿航智能的动力工厂,未来前景如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06:49 2

摘要:Hello,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英搏尔这家公司,英搏尔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电驱动及电源系统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什么介绍这家公司,因为其是多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供应商,重要的是其第二增长曲线为低空经济龙头亿航智能eVTOL提供动力。

Hello,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英搏尔这家公司,英搏尔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电驱动及电源系统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什么介绍这家公司,因为其是多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供应商,重要的是其第二增长曲线为低空经济龙头亿航智能eVTOL提供动力。

接下来,先看下英搏尔已有业务的行业情况即中国汽车的销量情况,2019年汽车总销量为2577万辆,截止到2024年为3143万辆,年均增长率为4%。其中,新能源车增速较快,2021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52%,2024年新能源车销售已占比总车销售40%,未来3年新能源车仍会继续渗透并且能保持20%增长速度。这个增速也为英搏尔的电驱动及电源系统提供了增长的契机,当然,如果业务只作用在新能源车上,以公司现有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未来发展的潜力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接下来的第二曲线才是公司的重磅内容。

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为低空经济提供动力,公司的“集成芯”技术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等特点,高度契合 eVTOL 电推进系统的需求。“集成芯”并不是一款单一产品,而是英搏尔在其产品线之上的一个集成化平台 / 架构理念。例如六合一动力系统集成了驱动总成和电源总成,包含电机、电控、减速箱、车载充电机OBC、高压配电盒PDU、DC-DC转换器等六大部件。当然,这个套装其他公司也能生产譬如卧龙电驱,星驱科技,精进电动,汇川技术等。公司的技术优势是什么呢?公司“集成芯”驱动总成产品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便于平台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拉开了与市场同等级驱动总成产品的代际差距,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里我们可以介绍一组数据,用英搏尔介绍过的全集成动力总成8in1系统为例,其采用油冷扁线电机方案,控制器应用SiC器件,寿命长达60万公里,系统重量

首先是油冷+扁线电机方案,扁线绕组相比传统圆线绕组在空间利用、散热路径上更有优势;油冷(或液冷 /油冷 /混合冷却方式)有助于控制温升、提高稳定输出能力,在高功率 /高负载 /长时间运行的场景下,扁线 + 油冷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方案。不是所有电驱厂都能稳定在扁线+油冷组合下量产,可以说是中上水平或偏上。更好的有哪些呢?YASA / Evolito轴向磁通电机(axial flux),结构极薄、功率密度高,240 kW 峰值功率,重量 13 kg → 峰值功率密度可达约 18.5 kW/kg。H3X(美国)的集成马达+逆变器,连续功率约 200 kW / 重量约 18.7 kg,峰值功率密度10.7 kW/kg;Siemens eAircraft的Siemens SP260D 型号,约 260 kW 连续功率,重量约 50 kg 或以下,功率密度约 5.2‑5.9 kW/kg 的水平。在中国,盘毂动力在 2025 上海车展上展示了“18000 rpm 超高转速轴向磁通电机”等多个轴向磁通机型,卧龙电驱,岚图和科达利等公司也有一定进展,所以在这一方面公司的产品算中上。SiC 器件在控制器 /逆变部分的应用,与传统硅基 IGBT 相比,SiC 在高压 /高频 /高效率条件下损耗更低,热管理压力更小,有助于提升效率、减轻散热系统、提高整体系统性能。在产业化可行性、性能、成本综合平衡上,SiC 仍是当前最优解;GaN(氮化镓)理论更优,但尚未全面取代,所以,这方面公司走在最前列。800V 平台化架构,对绝缘、器件耐压、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对于电驱动系统各部件(电缆、互联器件、变压器 /DCDC 绝缘设计等)都是更大挑战。目前有比800V更高的架构吗。答案是有,比如Lucid Air的924V是市面上量产电压最高的车型之一,支持 300kW 快充。Rimac Nevera(电动超跑)拥有960V架构,商用重卡平台(宁德时代 + 福田等)达到了1000v,重卡/大巴用电功率大,电压需更高以减小电流热损。尽管技术上可以做更高电压平台(1000V甚至1200V),但现实中会面临一些挑战:零部件支持难度加大,成本提升明显,快充桩不支持,高压电安全风险等。因此,市面上应用最多的高压平台是 800V,它已经成为新一代主流电动车高压架构的核心平台。公司也算是走在前列,未来只要不掉队就行。寿命 60 万公里算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若真的可靠实现,是一个差异化优势。很多电驱系统约在30-50公里。在效率方面(93% 工况 /最高 94.5%),这个数字在目前高端电驱设计里是较高水平。多数系统在中等工况下效率可能在 88–92% 区间;在功率密度 /重量方面,2.875 kW/kg 对于全集成系统来说是一个不错但不极端的数字。可能在中等功率区间是较有竞争力的。若某些竞争对手在小功率 /轻量系统中做得极致,能跑到5–10 kW/kg,譬如上面介绍的一些公司。

综合分析上述数据,如果这些参数真正达标,英搏尔的产品就不只是“能用 /能跑”的级别,而是能在竞争中抢有更高端市场份额、赢得较好溢价、被更多整车 /eVTOL厂商选用的那个梯队。尽管当下公司还未有该产品,但是,其油冷+扁线电机方案,SiC 器件,800V 平台化架构等均属于行业前列,未来公司只要继续重视研发,不掉队,前景还是光明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公司近些年的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及零部件的销售情况。英搏尔(Inovance)在2020 年之前主要专注于电机控制器(VCU)、电机、减速器等电驱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而在2020年之后,公司开始调整战略,逐步将OBC(车载充电机)、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和PDU(功率分配单元)等组件整合成电源总成,并将电机、电控和减速器等组成电驱总成。这种战略调整使得公司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集成化、高效能和高可靠性的需求。从表1也可看到,公司在2020年电源总成和电驱总成开始发力,并且电源总成逐渐展露头角,2024年,电源总成占比总营收54%,年复合增长率201%,增速非常块,然而,电源总成毛利率出现缓慢的下滑,不过瑕不掩瑜。电驱总成增速也很快,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67%,不过电驱总成的毛利率太低,几乎薄利多销不赚钱了,2025年中似乎开始转好,这两块业务已然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电机控制等生产不具备技术壁垒,虽然毛利率较高,未来可能不再是重点项目。

表1. 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及零部件的销售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车崛起的洪流,主动调整战略,并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分得了一杯羹。接下来看看公司的最终盈利情况,公司的营收从2019年的3.18亿做到了2024年的24亿,增速相当的不错,但是我们发现其营业毛利率却逐年下降,从最高19.7%下降至14.8%,营业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高毛利的电机控股增速慢,而增速较快的电源总成和电驱总成毛利率较低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公司的营业毛利率接近了电源总成毛利率,而电源总成在2024年占比总营收为60%,未来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会维稳在现有毛利率。2024年,公司的三费占比总营收为13%,其中研发费用占三费的60%,属于高效管理,也说明公司重视研发,这也是文章最前面看到的公司各细分产品均属于行业前列,研发效率较高。由于公司的毛利率较低,且研发支出较大,最终营业利润只有0.5亿左右,这0.5亿还是其它收益贡献的--来源于政府补助。公司历年来不赚钱,所以公司只有一条破釜沉舟之路即做到行业前列,吃掉更大份额。虽然2024年之前,公司的营业利润几乎为0,但是,营收和营业利润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和亿航有点相似,譬如说公司营收突破30亿,甚至更多,那未来利润才会真正实现增长,个人的直观感受是今年是营业利润的元年,未来随着营收大于30亿,利润会逐步释放。

营收表

我们继续看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开始传递出了好的信号,尤其是2025年中。但是,由于公司资本开支较大,从2020年、自由现金流就是负的,说明公司一直缺钱。做任何事都只能借钱或者发债,2025年中,这一现象似乎出现好转。

现金流量表

最后,我们看看公司的质地如何?账上现金截止到2025年中还有9.8亿。有一个指标值得注意是公司的应收账款在2024年达到了8.5亿,占总营收的35%,这个比例偏高,这种占比说明其账期压力不小,对现金流影响较大。根据英搏尔2024年度应收账款账龄结构,1年内应收占比为80%,但2年以上应收账款已达19%,其中2-3年账龄占比14.5%,3年以上占比4.6%。理论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约为7867万元,而公司实际仅计提3889万元,存在约3978万元的计提缺口。2024年存货9.57亿元对应39.5%的存货营收比,整体处于合理范围。其中,库存商品2.7亿,占比总存货28%,总营收11%,均在合理范围内。存货周转率2.29次/年(行业正常大约4次/年),偏低,存货周转较慢。存货周转天数159天偏长,(行业正常小于90天)存货积压具有一定风险。2024年,公司的固定资产为8.1亿,在建工程为7.18亿,在建工程主要为珠海研发中心建设(1亿),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厂(3.3亿),宿舍楼建设(2.4亿),建成后公司将释放产能20 万套第三代电驱总成产品+40 万套第三代电源总成产品的生产能力。预计达产后产值不低于60亿元,与现有工厂配合将实现超100亿产值。2024年公司的电源总成+驱动总成已经实现103万套,产能已接近上限,扩产是有必要的。

资产负债表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公司已成功开发扁线电机和SiC技术的800V平台化架构的第三代六合一动力系统,高度平台化的“赋能砖”电机控制器(功率覆盖30kW-500kW,电压兼容200V低压平台到1200V高压架构),以及双绕组双电控的eVTOL油冷电推进系统(密闭系统,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扁线系统槽满率高),这些技术使得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的调整产品,当然这些技术与国外的一些优质的公司还有一定差距,总的来说,技术上算是中上。公司未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电源系统和驱动系统,这两块业务近几年增速较快,随着新能源车继续普及化和市占率的提高,公司会继续受益。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驱动,今年亿航的销量约300架eVTOL左右,明年保守500架,越往后发展,前景越好,所以,公司真正受益且业绩大幅提升最起码需要等到2-3年之后。

我们再看看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营收虽然增速还不错,但是由于毛利率的下滑以及研发费用的增加,导致营业利润在去掉政府补助后几乎为零。通过市占率第一的迈威斯总结得出:1. 净利润率较低只有6%左右;2. 由于研发的持续增大,且毛利率微降,导致增收不增利,这也是本人比较担心的地方,因为英搏尔是否会陷入这个死亡循环呢?毕竟该领域应收和应付较大,表明回款是个不小问题,另外公司的现金流净额存在较大缺口。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公司的营业毛利率未来能维稳在13%-15%区间,研发费用按照20%增速,当公司营收突破30亿,能贡献营业利润约0.5亿(未加政府补助),公司的现金流从2025年开始转正,未来资本开支会显著降低,因为短期的产能足够用了,相应的自由现金流也会充裕起来。公司的资产端应收和存货较高,且存货周转率低,这两个指标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短期和长期借款在合理范围内,无需忧虑。所以,初步计算了下30亿营收是公司真正的产生收益元年,40亿营收可能对应2亿净利润。最后,我们看下公司的估值情况,总股本+可转债转股+股权激励约3.22亿股,公司如果利润为2亿,股价28元,估值约45倍,这个估值较高,2亿的利润基本上透支了2026年的业绩。所以,短期具有较高的业绩兑现风险。

来源:馬尔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