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规!电商、主播赚钱规则变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3:51 1

摘要: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线上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收入,全都要往税务机关那儿报。规矩名字叫《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从2025年6月20日以后产生的收入开始算,过去的事儿不追溯。平台得按时间表干活:2025年7月先把经营者的基础信息报上去,到了2025年10

2025年6月这条规定开始执行后,平台上的钱流不再是黑箱。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线上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收入,全都要往税务机关那儿报。规矩名字叫《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从2025年6月20日以后产生的收入开始算,过去的事儿不追溯。平台得按时间表干活:2025年7月先把经营者的基础信息报上去,到了2025年10月,才开始把每个人的具体收入细节报出来。也就是说,这几个月是个缓冲期,给大家整理账本、补资料的机会,但时间没多。

哪些平台要报?范围挺宽的,别以为只有电商。典型的电商平台像淘宝、京东、拼多多在列;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比如抖音、快手也要;服务撮合类的美团、滴滴也在里面;连支付通道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参与。关键一点:只要在国内发生经济活动、平台能看到钱和流水的,哪怕是境外平台,只要在国内有业务,也得把信息上报。换句话说,线上有交易、平台能看到钱流的,都别想躲着不报。

报的内容很详细,不是随便写几个数字就完事。要报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这种最基础的;要报交易明细:卖的东西、收了多少钱、有无退款和退货;要报资金流项:平台抽成、各种佣金、补贴、促销款项;还会报行为数据:登录IP、常用设备、关联账号这些痕迹,主要是为了把人和账户串起来,防止人用多个账号分散申报。把这些数据一堆儿放到税务端,就能把某个人或某个店的真实收入画出来。

谁最容易被盯上?大致有几种情形。年收入很高却把自己当小规模来申报的,比如年收入超500万但还走小规模;成本比例看上去高但发票不齐全的;把公司收入往个人账户一倒,混淆公私的;还有那些收入来源复杂的主播、短视频带货达人、自由职业者。相对的,像外卖小哥、家政、普通蓝领这种收入不高的人群,短期内不太会被单独针对。但记住,新的报送只针对2025年6月20日之后的收入。

这规矩不是空喊,先前已经有案例能说明问题。比如深圳一家电商大卖被查出隐瞒收入,最后罚了9500万;山东有个在抖音开店的商家,销售额查出来是5600万,可申报只有32万,店铺被查封关了门;广州有个跨境卖家违规,补税加罚款一共差不多8000万。这些案子里,常见的套路就是流水和申报不匹配、发票缺失,或者资金被转到亲戚朋友账户里,最终被平台和支付记录串起来查出来。

过去那些避税花招现在很难行得通了。有人把打赏当劳务报酬、把带货提成说成礼物;有人在不同平台开好几个小店,把收入拆得到处都是;还有企业会把个人消费往公司账里冲,这些把戏都能被资金流水、IP和设备痕迹一步步还原。简单说,平台报送的数据能把“谁、在哪儿、什么时候、通过哪个账户收了多少钱”这些基本事实拼出来,空子越来越少。

对直播和短视频从业者来说,影响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收入属性会被区分清楚:平台会分别记录打赏、礼物、带货提成、广告收入这些项,税务就能判断这笔钱该算劳务所得还是经营所得,不同类别税率差别挺大。第二,跨平台的收入会被合并算进一个人名下,你在抖音、快手两边同时带货、接广告,不能再把收入拆散到多个小号里。第三,常见的“亲戚账户收钱”“注册个体户走核定征收”“把个人消费计入公司成本”等套路,都很容易被资金流水和关联账户识别出来。

说到为什么要搞这个,背景挺实际:线上交易常常是小额多次、跨地域,传统靠人工核查很难把所有眼睛盯住。有的人利用复杂的中间环节、虚开发票或者离岸账户把收入藏起来,税基被侵蚀。现在的逻辑就是:谁掌握数据,谁先配合上报,把平台当作重要的税务数据来源,堵住信息不对称这道门缝。

那普通经营者该怎么应对?动作要快,顺序别乱。先把账和平台流水对一遍,把每个平台给你的记录、退款、佣金和你账本上的数字核对清楚,差异记下来。发票尽量补齐:税务上没有正规发票的成本很难承认,能要发票的就去要。公私账户要分开,公司的钱进公司户,个人的钱进个人户,别把公司款项塞进亲戚朋友卡里。把商品进销存台账做清楚,每笔货的来源、采购价、销量记好,出事时拿得出凭据。经营规模大到一定程度,考虑变成一般纳税人并申请开具增值税专票,这样既合规也方便抵扣。要是不太懂,赶紧找税务师或会计师帮忙做一个风险评估,必要时他们能帮你补报、跟税局沟通。

合规的同时别忘了去看能用的优惠。国家和地方有很多针对小微企业、创新企业的减税和扶持政策,合理合规地利用这些政策,要比铤而走险更稳妥。把业务模式和开票链条理顺了,再去争取能享受的税收优惠。

平台端的报送有很多字段,报送频次也明确。除了身份和交易明细,退款、平台抽成、补贴都要一并上报,行为数据如登录登出、IP、设备和关联账户也会被要求上报,用来交叉验证账户关系。平台第一次报的是基础信息,等到10月才开始报收入明细,这段时间给了经营者补账的窗口,但窗口不长,趁早把事儿理清。

短期内会出现两类反应:那帮账目规范、配票齐全的商家和达人,影响小甚至是利好,因为竞争对手被清洗后他们的可信度反而更值钱;那些长期靠灰色手段生存的,从现在开始要么补票要么准备被查罚。官方明确不追溯到2025年6月20日以前的收入,这给了一个起点,但未来大家的账本都会明明白白摆在税务面前。

最后提两件你能马上做的事:把手里的平台流水和发票逐条核对一遍,别等到平台报数那天才着急;记住两个关键时间点——2025年7月开始要报基础信息,10月开始报收入。别等税务局来敲门再慌乱。

来源:在岩间攀缘的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