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午速览合肥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08:04 1

摘要:十月中旬到皖浙两省出差。头天下午前往合肥的飞机因故取消,改为第二天早上南宁乘机,九点五十到达合肥机场。在合肥只停留六个多小时,原考察行程被迫取消。到过合肥的三位同事风格高,把考察组十位成员的行李全收拢了,先赶往合肥南站打前站。其余成员自由组合打车进城,利用在合

十月中旬到皖浙两省出差。头天下午前往合肥的飞机因故取消,改为第二天早上南宁乘机,九点五十到达合肥机场。在合肥只停留六个多小时,原考察行程被迫取消。到过合肥的三位同事风格高,把考察组十位成员的行李全收拢了,先赶往合肥南站打前站。其余成员自由组合打车进城,利用在合肥停留的时间办些私事。我昨晚已做好攻略,打算争分夺秒走马探花,速访合肥古城相互毗邻、有代表性的三处名人名园,穿越晚清、北宋、三国三个朝代,管窥合肥、安徽的人文历史。


李府故居议鸿章
与同事拼车进城,十一到达淮河路步行街,参观李鸿章故居——李府。
李鸿章系晚清军政重臣,1823年生于合肥,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氏六兄弟聚族而居,其家族住宅覆盖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中段半边街,时称“李府半条街”,李鸿章故居仅为其中的一小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为典型的晚清江淮民居建筑,布局严谨, 雕梁画栋,分东西两院。西院由南向北分为前厅、中堂(福寿堂)、 后宅(走马楼)。
前厅为李鸿章处理公务和接待宾客场所,正在陈列《晚清重臣李鸿章展》。展示有其奏折、书信等珍贵文物。一幅《淮军操练图》生动再现了他创办淮军、平定太平天国的历史场景。展出的乡试答卷、顶戴花翎等实物,再现了科举取士的复杂流程。
中厅为福寿堂,是故居的核心建筑。中堂悬挂“福寿堂”匾额,两侧对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守本分便是良民”,道出李鸿章对家族后代的训诫。厅内展出的家书手稿,凸显示他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后宅为走马楼。私密生活区,两层木楼结构。复原李鸿章及其家眷的起居空间,从西洋钟表到传统瓷器,东西方元素的交融恰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微观体现。一架德国产钢琴、英国制造的望远镜,反映了西方科技与文化对传统社会的冲击。李鸿章“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论断,在此得到具象化诠释。
小姐楼介绍了李鸿章女儿李菊耦(张爱玲祖母)的故事,其接受新式教育的经历,折射出女性角色地位的微妙变化。
东院门面比西院还宽敞,只是纵深短浅,四合院结构。陈列《淮军与近代国防展》。展览围绕清代传统国防、淮军崛起、国防主力、近代国防工业、近代军事人才培养和抗击外国侵略六个章节,构筑了一条淮军历史长廊,全面展示其在国防近代化进程中的作为,叙述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故居的展览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了李鸿章生平事迹与历史争议,从科举入仕到洋务运动,再到外交折冲的复杂人生轨迹。透过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折射出晚清社会的深层变迁。
展览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原了谈判场景,引导观众思考历史人物的多面性。泛黄的照片,无声诉说着李鸿章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的挣扎与矛盾。后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充满争议,有人赞他忠臣,有人骂他卖国,褒贬不一。李府不仅是纪念其个人的场所,更是一处关于改革、开放与民族命运的历史课堂。


逍遥津头品张辽
十一点四十,我离开团队,独自打车来到位于寿春路的逍遥津公园。一下车,就看广场内侧仿古牌楼门楣上“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
从简介资料中可知,逍遥津古为淝水上一处津渡。公元三世纪,魏、蜀、吴三国鼎立,合肥属魏辖地,是江淮咽喉,军事重地。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亲率精兵十万攻打合肥,镇守合肥魏将张辽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毅然率领数干将士出击迎敌,以少胜多大败吴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一战。“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张辽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而战场的遗址,就在今逍遥津一带,张辽死后也安葬于逍遥津这里。
走进大门,青石板铺砌的林荫大道直穿公园腹地。大道中间方台上,迎面立着横刀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底座正面书写《威震逍遥津》,左右雕刻汉代战车奔驰图。
湖畔停靠一艘仿古大战船,方形船头、船舷城垛、桅杆设计,无不透出浓厚的三国古韵。登上大船二层甲板,环顾湖岸美景,只见亭台楼阁、石桥水榭等建筑,与湖光树影相映交融。
来到飞骑桥。当年孙权落败被张辽包围住,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甘宁、吕蒙等名将奋力死战,得以杀出重围。仓皇纵马逃至一小石桥边,桥板已被拆掉一丈余。孙权一看惊慌失措,只得仰天长叹一声“天灭我也”。恰好部将赶到,在马背猛击一鞭,孙权坐骑飞跃过桥,脱离险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留下“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
过了桥,右侧不远就是逍遥阁。这是多层重檐仿汉代古建筑,暗古铜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门窗。一层进口处立式牌匾上书写“逍遥阁”。二层窗外有横梁式回廊环绕,顶层挑檐下横置匾额上有黑底金字“吴魏遗踪”。阁内展示东汉弩机等文物。墙上灯光投射庄子《逍遥游》文字,配有诵读播音。
登楼远眺,逍遥古津景致尽收眼底。但见北岛上建有逍遥墅,岛岸之间有石桥相连,游人通过9孔渡津桥登岛赏景,络绎不绝。东南角为一椭圆形半岛,岛上为逍遥水榭,有水榭、方亭、游廊和太湖石假山,在浓密的树丛掩映下,别有江南明清园林风景韵味。
包河岸畔谒包公
从逍遥津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为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建的包公园。包拯出生于合肥,曾任多地知县、知府,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任职开封府知府的事迹,最高担任枢密副使。他生平整治吏治、执法严明、清正廉明,是我国历史上名臣、清官的杰出代表。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百姓喜欢称他包公、包包龙图、包青天。包公园分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三个组群。
穿过包公园牌门,来到包公祠大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跨过莲塘小石桥,踏上河中洲岛香花墩,百米开外的石阶高台上,就是“包孝肃公祠”。门内是四合院,方砖铺地。天井有高香炉、大案台。
穿过庭院,来到正殿,只见正中端坐巨大的包公塑像,通身金色,高大威严, 正气凛然。两边分列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殿梁高悬三块横匾:中间“色正芒寒”,左匾“节亮风清”,右匾“庐阳正气”。 包拯塑像旁有三口铜铡:“龙头铡”专斩犯罪的皇亲国戚,“虎头铡”专斩贪官污吏,“狗头铡”则专斩刁民恶霸。让人仿佛置身于900多年前的开封府大堂,包龙图正在升堂审案。
殿内有李鸿章所撰《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碑,碑文由包公犯颜直谏、浊世不容的处境,联想为官之艰难而感慨。希望后人学习楷模,处处表达对包公的崇敬。
大殿西厢房,展示包公戏剧、故事,有宋代以来包公断案多种戏剧话本,根据清代包公断案传奇小说《三侠五义》拍摄的影视情景,还有各种纪念展品。
东厢房,展示包公多幅不同于戏剧传说的真实画像,陈列包公史料、文物。


走出包公祠,右侧百米之外有回澜轩,内有包拯历史文化长廊。以油泥塑浮雕形式,浓缩再现包公一生的历史传记,突出他“孝、忠、廉”的优秀品质。
祠左前角有廉泉,传为包拯开凿,
井上盖有六角小亭。据说井水可以判断为官者是否清廉,赃官、贪官喝了会感到头疼,清官喝了会觉得甘甜无比,故称“廉泉”。
大殿左侧不远处,有包公奏议馆。
展馆采用投影、动漫、AR等技术,将奏议原件数字化呈现,让游人沉浸式体验,直观感知。这些奏议由包公门生编纂,经现代学者考证增补形成完整史料。现存包拯奏议一百多篇,另有家训、言志诗等内容,系统呈现其廉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离开香花墩,向左往东,沿着湖岸走一段石板路。向右登上五六十级石阶,来到坡顶平冈。正面花圃里竖立的石块上,写着“包公墓园”四个大字。
左侧一面红墙灰瓦的照壁,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大字。绕过照壁,来到阙门,扫描手机进入门卡。沿着神道,在神道中间穿过神门,之后的神道两旁各有望柱、石虎、石羊、石人各一对。石人一边为武官、一边为文官。
享堂是专供祭祀的场所,飞檐翘角,宋代建筑风格,中央神龛中安放包公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设有香炉、蜡台。神龛内设“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牌位,牌位上悬“为政者师”匾。
穿过享堂,包拯墓耸立在眼前。坟冢为覆斗式方形墓,背东向西, 面朝开封,以示忠君效国。墓碑上刻: “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包公一生为官二十多年,最高官是枢密副使,军事机构最高副长官。墓冢依等级按照宋朝度制。墓前设祭桌,置三供。祭桌四面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
我绕墓一圈,从包公墓园右侧门,站在高台古亭,可见包公家族墓群里,安葬其夫人、子孙等人墓冢,并立有包公家训碑。


离开包公墓园,自动向西穿过广场,正对面就是清风阁建筑群。这是后来建的仿宋建筑群。进门沿中轴线,依次经过明月亭、鱼沼飞梁,广场正前方出现高耸入云的清风阁,高共9层,通体为板栗色。
楼内围绕孝勤廉等主题,以场景复原、绘画雕塑、文字故事等方式,利用影视、戏曲、多媒体等手段,将包公文化思想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游客打造修身立德、为官镜鉴的场所。由孝亲厅、勤业厅、清心厅、正直厅、官德厅、清风厅等七个展厅组成,展示包公的言行、事迹、案例。三层清心厅讲述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典故,赞颂包公清正廉洁的品质;二层正直厅,以连环动画播放包公历史故事,展现包公不畏权臣、刚正不阿的事迹。阁内还设有鸣冤鼓、廉泉井、戏台、脸谱墙等互动云系统,让游客在赏玩过程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我站在清风阁的高层外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和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三个多小时匆匆走过了的三段史迹,在我眼前快速复盘和重现。我似乎在时光隧道里完成了一次穿越,囫囵吞枣地秒懂完合肥这个城市精华史。包公,一个历史上完美无瑕的清官楷模,影响了中国政治近一千年。李鸿章,一个争议近代历史争议最大的人物,影响着中国的近代史的进程。张辽成就了逍遥津,让合肥这个江淮首郡、三国故地的战略要冲,变成了人们寄托以弱胜强美好念想的福地。走马观花游过三个名人的故地遗迹,我似乎打开了一扇了解合肥、速览安徽的窗口,一下子喜爱上了这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的江淮大地。

来源:轻舟一号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