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有误解,觉得患者就是 “疯了”“心里出了大问题”,甚至还有些离谱的说法,把它和 “邪气” 挂钩。这些想法不仅不对,还容易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有误解,觉得患者就是 “疯了”“心里出了大问题”,甚至还有些离谱的说法,把它和 “邪气” 挂钩。这些想法不仅不对,还容易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在中医看来,精神分裂症的祸根,其实是——精气血亏虚、痰浊蒙窍。
要么是先天禀赋不足,父母给的身体底子弱;要么是后天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纵欲过度把身体里的精气血耗光了,连最需要滋养的脑部都得不到充足供应,再加上肝气郁结生了痰浊,堵在心窍里,神志自然就乱了。
中医早有说法,“脑为髓之海”,《素问》里也明确讲 “诸髓者,皆属于脑”。意思是说,大脑能正常工作,全靠精髓来滋养。要是精髓不够,或者有痰浊堵着脑窍,大脑的功能就会出问题。
古医书里记载的 “狂证”“癫证”,比如有人胡言乱语、打人毁物,有人沉默痴呆、自言自语,这些表现其实都和 “脑髓不充、痰蒙心窍” 脱不了关系。
随便说一个我的门诊患者。
22 岁的小凯,从小体质就弱,容易感冒。上大学后,因为学业压力大,经常熬夜赶论文,还总因为小事和同学吵架。
大概一年前,他开始变得不对劲,先是失眠严重,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后来总说 “听见有人骂我”,还怀疑同学 “在我水杯里下药”;情绪也越来越极端,一会儿突然大笑,一会儿又坐在床上哭,有时还会摔东西;上课根本听不进去,注意力没法集中,最后只能休学回家。
家里人带他去检查,确诊了精神分裂症。来我这看诊时,小凯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问他问题要么不答,要么答非所问,还一个劲埋怨家人不理解他。
我观察到他体型偏瘦,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晚上睡不安稳,容易醒,还总做噩梦;吃饭没胃口,大便也偏干;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辨证: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耗伤精气血,痰浊蒙窍,心神失养。
治则:补益精气血,化痰开窍,安神定志,疏肝理气。
开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石菖蒲、远志、郁金、当归、白芍、珍珠母等。(每个人体质不同,切勿自行抓药)
第一次复诊时,小凯的妈妈说:“他现在晚上能睡 5、6 个小时了,不像之前整夜醒,吃饭也能多吃小半碗。” 但小凯还是偶尔会说听见骂声,对陌生人还是很警惕,情绪偶尔会烦躁。
我根据情况微调了方子,减少了珍珠母的用量,加了柴胡、香附来疏肝理气,还让他妈妈平时多陪小凯散散步,聊些他以前喜欢的话题,别总提病情的事。
第二次复诊时,小凯能主动跟我打招呼,说 “医生好”,虽然话不多,但回答问题能跟上思路;他妈妈说,“幻听的次数少多了,没再摔东西了,上周还跟同学视频聊了会儿天”。
再调理了两个多月,小凯的幻听、妄想基本没了,情绪也稳定了,能自己看看书、帮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后续随访时,他已经准备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了。
这里面是什么道理呢?
熟地黄、山茱萸补精养血,党参、白术补气血、健脾胃,从根本上补足身体的 “底气”;又要用半夏、陈皮化痰浊,石菖蒲、远志开窍醒神,把堵在脑窍里的 “垃圾” 清掉;再配郁金、珍珠母安神定志,让心神能稳下来。
说到底,精神分裂症不是单纯的 “疯”,而是身体精气血不足、痰浊蒙窍的表现。只要找对病根,一边补、一边清、一边安神,慢慢调理,患者就能一点点找回清明,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中医周光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