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春天,受市商务局委托,一支本土设计制作团队陆续走访五大道、意风区、解放北路、中心花园周边区域的历史建筑,为创作首版“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收集素材。策划人甄天予表示:“近年来,随着天津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的速度加快,围绕小洋楼兴起了许多新的消费场景
近日,市商务局发布新版“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记者带着与首版相比今年的“地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不同等问题,采访了创作团队。
去年春天,受市商务局委托,一支本土设计制作团队陆续走访五大道、意风区、解放北路、中心花园周边区域的历史建筑,为创作首版“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收集素材。策划人甄天予表示:“近年来,随着天津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的速度加快,围绕小洋楼兴起了许多新的消费场景。我们挑选了近80座小洋楼点位绘制成一张地图,从中精选了32座具有典型特色的小洋楼,逐一手绘其建筑外观,融入地图之中。”
一年过去,天津小洋楼更新步伐加快,新业态不断涌现。今年推出的“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2.0版点位精简至40余处,注重精品化,提升文化味。“这段时间,天津城市文化不断‘出圈’,很多来津游客已不是第一次到访,大多对天津的建筑风貌有基本认知。我们希望推荐给大家的是更有深度、更具特色的消费场景、文化地标。”甄天予说,今年新开放的李吉甫故居、花园老街等地标建筑均被纳入新版手绘地图中。
两版地图立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上随之发生显著变化:不仅从单页“地图”升级为立体“手册”,手绘画作也从钢笔淡彩变为水彩风格。天津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共同设计、制作了今年的 “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成员张晓璇说,地图手册封面呈现多处天津标志性建筑,并采用天津地图形状的镂空设计,凸显主题、很有层次;手册内页为每座重点推介的小洋楼建筑单独设置版面,附上手绘画作、建筑简介和电子地图二维码,方便游客寻访游览;水彩的柔和质感和整体色调的温暖恬淡更能传达小洋楼的历史厚重感,体现艺术赋能城市文化传播的效用。
张晓璇是天津人,新版手绘地图上的许多小洋楼都是她自幼便走过、看过、好奇过的历史建筑。“地图中的大龙邮局,是我参与创作的作品之一。我是集邮爱好者,小时候的收藏品很多都来自姥爷。那时他住在和平区,经常带我去大龙邮局买邮票。我对这里非常熟悉,实地走访时倍感亲切,创作过程中也不断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试图在客观呈现与艺术表达之间寻找平衡,希望通过这册手绘地图,为市民和游客推开一扇通往历史建筑、城市记忆的大门。”
从一张牛皮纸地图,到一本可翻阅、可扫码的地图册;从近80个小洋楼点位、32幅钢笔淡彩手绘图到4组点位地图、49幅水彩手绘图;从一眼纵览全局的整体观感到精细化推荐、多层次引导游客深入游览的创新设计……“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的更新迭代,展现出天津在“唤醒”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努力,也彰显出这座城市对游客需求变化的敏锐体察与耐心回应,以艺术化的方式邀请八方来客走进小洋楼的历史,沉浸感受建筑之美,探索城市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来源:海河钟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