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里外星人被密苏里暴打的名场面, 你是不是还记得, 退役巨舰挂起旗帜, 临时开火上阵, 把飞船按在海面摩擦, 这桥段真是炸裂, 看完都忍不住惊叹, 老梗到现在还好用, 网友一提就会笑. 然后现实转了个弯, 美国这回不是拍电影, 是认真讨论新战列舰, 目标直指
电影里外星人被密苏里暴打的名场面, 你是不是还记得, 退役巨舰挂起旗帜, 临时开火上阵, 把飞船按在海面摩擦, 这桥段真是炸裂, 看完都忍不住惊叹, 老梗到现在还好用, 网友一提就会笑. 然后现实转了个弯, 美国这回不是拍电影, 是认真讨论新战列舰, 目标直指中国海军, 这反差感一下子就来了. 有人打趣问, 打外星人用老舰都够了, 面对中国还得上升级版, 这是不是说明对手更难缠, 你说像不像.
华尔街日报披露的风声来了, 特朗普亲自上手催方案, 海军和白宫高官频繁沟通, 想拉出一支全新舰队, 名字就叫黄金舰队, 听着就很特朗普, 话题度直接拉满, 焦点也指向亚洲. 报道说规划有几个关键词, 先进舰型打底, 模块化系统加持, 无人和自主平台上位, 远程打击能力要更狠, 前沿存在感要更强, 说白了就是更灵活更能打, 口号已经喊出去了. 问题来了, 这些点子能不能落地, 会不会又成一张大饼, 你是不是也在想.
接着看核心配置, 现代化战列舰是C位, 两侧配套护卫舰和轻护, 编组更像拼装积木, 组合拳要打得花, 这套思路不少人买账, 欧洲的军事媒体也跟进解读, 说是要打破航母巡洋舰驱逐舰老架构, 往更多样更分散的方向走. 新战列舰的吨位被抬得很高, 大约一两万吨级体量, 比常见驱逐舰壮一圈, 大炮退居幕后, 重点堆导弹, 还要塞进高超声速武器, 火力面板看着就红. 但这么大个家伙往前一站, 真能提升生存力吗, 这问题别急着跳过.
后来又有人问, 特朗普为啥那么迷战列舰, 这得翻翻他的偏好, 他认那是美国海军风光时刻, 钢铁甲板就是国力象征, 看着就提气, 形象分直接拉满, 这点他从不避讳, 场面感他最在乎. 早些年他竞选造势, 还特地挑在衣阿华的主炮前, 借这个历史符号来加分, 这动作挺懂传播, 也很懂观众. 说到底他爱那种硬朗的审美, 也一直对现役新舰不顺眼, 这脾气他自己也承认.
不过他可不仅是审美挑剔, 对海军装备的抱怨一箩筐, 福特级的问题他念叨了又念叨, 电磁弹射让他头疼, 甚至传出夜里给海军部长发信息, 追着问修不修改不改, 这股子催工头劲儿很特朗普. 去年他在海军陆战队基地谈话, 还吐槽有的舰看着真丑, 隐不隐形没意义, 他更想要厚重的钢板, 不想要一碰就糊的铝材, 简单说就是要硬朗, 要抗打, 要看着就可靠. 你可能会想, 好看的船就一定能打吗, 这也挺值得琢磨.
结果呢, 挑战也排着队来, 这么大的新舰不是说造就造, 造船厂要扩能, 干船坞得加长, 工人得补充训练, 基础设施要一轮升级, 每个环节都烧钱, 每一步都费时间. 武器集成更绕人, 高超声速还在爬坡, 量产不顺口碑不稳, 可靠性和成本都卡着脖子, 船体设计可以领先, 导弹可用性还要等, 这话军工圈也在说. 单舰预算被估在数十亿美元级别, 账本一摊谁都吸口冷气, 现在的财政状况能扛多久, 这笔买卖好不好做, 你心里有数吗.
同时还有时间轴的硬约束, 美国新舰项目拖期是常态, 从零到首舰要熬好些年, 设计阶段就要耗掉不短的周期, 建造再拉一段长线, 按业内保守估算, 起步五年算少, 再加五到七年也常见, 能不能赶在一届任期内亮相, 这就很悬了. 老实说你要推动大改型, 还想快出成果给选民看, 这节奏基本对不上, 那最后会不会又回到修修补补, 继续在老舰体上加砖, 这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看看那种被网友喊腮帮子肿的改伯克, 就是新东西上不来, 旧平台硬撑的典型.
但是战略层面更拧巴, 美国海军这几年高喊分布式作战, 把拳头拆成无数小拳头, 多平台多节点连成网, 让对手找不到一锅端的机会, 这个方向被不少专家认可, 也被多次演训验证. 说白了就是数量铺开, 口径不用太大, 信息链拉通就能合力, 生存力靠分散和机动, 杀伤靠协同和精确, 跟大体量旗舰的路子正好相反. 你要把一个巨无霸推到一线, 仗一开它就成瞄准器里的第一优先, 炸弹磁石这个绰号, 恐怕真不是吓唬人.
接着就剩终极疑问了, 现代导弹对钢铁装甲, 谁更硬谁先倒, 要不要真的在海上试一回, 这个赌注谁来下, 谁来扛后果. 说到底海上对抗是体系之争, 不是单舰比武招亲, 你要的是整体效能, 不是情怀拉满的形象工程, 观众会买账, 战场可不讲情面. 黄金舰队的故事还在发酵, 海军的算盘也在打珠, 接下来是回归传统还是拥抱分布, 会不会半路杀个折中方案, 我们一起看着办吧.
来源:哈尼哈尼医生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