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啊,新华社连发两篇文章,署名“钟台文”,听着像是个说书先生,实则是咱中央对台政策的“官宣嘴替”。一篇讲《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一篇讲《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这俩文章一出,岛内那是炸开了锅,绿营说“统战”,蓝营说“有理”,年轻人说“哎呦,不错哦”!
各位看官,今儿咱们来聊聊台湾那点事儿。别紧张,不吵架,咱们就摆事实、讲道理,顺便算笔账。
最近啊,新华社连发两篇文章,署名“钟台文”,听着像是个说书先生,实则是咱中央对台政策的“官宣嘴替”。一篇讲《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一篇讲《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这俩文章一出,岛内那是炸开了锅,绿营说“统战”,蓝营说“有理”,年轻人说“哎呦,不错哦”!
为啥这么热闹?因为“钟台文”把统一这事儿,从“高大上”的国家大事,掰开揉碎讲成了“接地气”的身边小事儿,还顺手算了笔账,让台湾同胞们看看:统一,其实挺划算的!
一、台湾这事儿,历史课本说得明明白白
先说第一篇,《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这文章啊,就像个历史老师,把台湾的前世今生给你捋得清清楚楚。
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到联合国2758号决议,再到中日建交公报,一页页翻给你看,告诉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这事儿,国际社会都认!
岛内有些人啊,总爱嚷嚷“台湾地位未定论”,可“钟台文”一句话就怼回去了:主权没分裂,分裂的只是治权。
啥意思?就是大陆和台湾,是一个中国底下的两个“治权”,不是两个国家。这就给“一国两制”留下了活口,也让那些“台独”分子没了胡搅蛮缠的空间。
二、统一这事儿,其实挺划算的
再说第二篇,《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这文章啊,就像个理财顾问,给你算了四笔账:经济账、社会账、安全账、国际账。实际上都可以用数字一起算一算。
经济账:台湾每年因为不能享受ECFA早收清单,少赚了31亿美元;因为被排除在RCEP之外,到2030年,三大支柱产业将损失4700亿美元订单。4700亿啊,朋友们,这得买多少杯奶茶?
社会账:厦门金门通水通气通电,金门电价降三成,观光收益翻倍;福州马祖“一日生活圈”,马祖直接变“闽台深度旅游区”,1.2万个工作机会等你拿。这哪是统一,简直是“送温暖”啊!
安全账:两岸和平,台军军费就能从GDP的2.4%降到1%,省下的40亿美元,拿去建长照、托幼、青年创业,不香吗?
国际账:统一后,台湾能共享中国在全球140个国家的“经济伙伴”网络,以“中国台湾”名义参与APEC、WHO技术会议,不再被“奥运正名”这种假议题绑架。这哪是“并吞”,简直是“带飞”!
这四笔账一算,岛内年轻人不淡定了:原来统一不是“卖台”,是“买台”啊!买回市场、买回尊严、买回未来!于是,YouTube上出现了《统一受益概念股》,财经网红连夜拆解,点击量破百万。统一,第一次和“发财”肩并肩,站上了台湾热搜。
三、统一这事儿,其实挺时尚的
别看“钟台文”听着老派,传播手段那可是“00后”级别。文章一出,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图文包、短视频、金句海报,轮番上阵。
抖音话题#统一红利四本账#,48小时播放2.3亿次;小红书“台湾人看统一利好”笔记,单条点赞破20万。
大陆官媒第一次把“话语对象”从岛内“精英层”下沉到“Z世代”,用“省下的军费可建多少个猫咖”“RCEP能让台酒卖到越南夜市”等“萌化”语言,对冲绿营“亡国感”叙事。
算法时代,谁掌握“情绪流量”,谁就拥有“认知战场”的制空权。“钟台文”的跨平台、多模态、轻量化操作,显示北京已放弃“对牛弹琴”式的单向灌输,转向“借船出海”的精准投喂。
四、统一这事儿,其实挺紧迫的
美国没闲着。美国国会通过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将台湾军援增至10亿美元。
特朗普更没有想改变拜登时期签署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中的台海条款的迹象,反而不断施压台湾当局加大军费支出用于购买美国军火,意图把台湾变成“豪猪”与“弹药库”。
但“钟台文”的“利益叙事”恰好对冲“豪猪叙事”:当美国卖台“不安全”时,大陆卖台“很赚钱”;当美国要求台交“保护费”时,大陆递出“红利单”。
在全球经济下行、台湾出口“五连黑”的背景下,“赚钱”与“保命”哪个更具说服力,将决定中间选民的最终投票脚。
五、统一这事儿,其实挺有挑战的
虽然“钟台文”把统一说得“花好稻好”,但挑战依然存在:
1. 承诺可信度:岛内普遍质疑“红利”能否兑现。大陆需尽快推出“闽台共同市场”实施细则,把“3小时生活圈”从蓝图变成“试运营”,让台湾民众“看见才相信”。
2. 制度兼容性: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仍停留在概念。学界呼吁借鉴海南自贸港“清单式”开放,提前让台湾律师、医师、会计师赴闽执业,降低“被并吞”恐惧。
3. 国际接受度:美西方持续操弄“台湾地位未定论”。大陆需把“统一红利”与“全球红利”捆绑,例如承诺统一后台积电可继续服务全球车规芯片,打消日欧“经济安全”疑虑。
六、统一,其实挺简单的
说到底,统一这事儿,不就是“回家”嘛!家里有饭吃,有房住,有发展,有尊严。外面风大雨大,回家遮风挡雨,顺便吃碗妈妈做的面,多踏实!
“钟台文”用两篇文章,把统一从“高高在上”的国家大事,讲成了“接地气”的算账,让台湾同胞们看看:统一,其实挺划算的!
当然,话语突破只是第一步。要让“利好”落地,仍需制度衔接、政策配套、心理建设“三位一体”的持续施工。
但毫无疑问,北京已通过“钟台文”向岛内发出明确信号:统一不是“威胁题”,而是“选择题”;不是“末日船票”,而是“早鸟优惠”。
当“选择”替代“对抗”、“红利”替代“恐惧”成为两岸叙事的主轴,统一就进入了“加速度”通道。
剩下的,只是时间与人心的赛跑。而人心,往往是最经不起“等待”的。
毕竟,谁不想早点过上好日子呢?
来源:老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