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到言情小说,人们总是会联想到“通俗”、“流行”、“肤浅”等词汇,但现在我们称之为中国四大名著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等,其实在最初,也是被贴上“通俗”和“流行”的标签。所以“通俗”不等于“低俗”,“流行”不代表“肤浅”。
众所周知,《窗外》是台湾言情女作家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一提到言情小说,人们总是会联想到“通俗”、“流行”、“肤浅”等词汇,但现在我们称之为中国四大名著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等,其实在最初,也是被贴上“通俗”和“流行”的标签。所以“通俗”不等于“低俗”,“流行”不代表“肤浅”。
琼瑶小说《窗外》里的女主角,名为江雁容。为什么琼瑶要取这个名字?
小说《窗外》初版本封面
先请看小说《窗外》第3章开头这样一段场景描写:
这是江雁容、周雅安上学和放学时必走的路。每天黄昏,她们总是手携手地走回家去,因为放学后不需要赶时间,她们两人都宁可走路而不愿挤公共汽车。黄昏的景致是迷人的,灼热的太阳已下山了,晚霞使整个天空红成一片,映得人的脸和衣服也都成了粉红色。
一次,江雁容看到一只白色的鹭鸶从水田中飞起,彩霞把白鹭的翅膀都染红了,不禁冲囗而出地念:“落霞与孤鹜齐飞!”
从此,她们自己命名那条路,叫做“落霞道”,江雁容有时戏称周雅安为“落霞道上的朋友”。
电影《窗外》剧照
相信稍有点中国古典诗词知识的人,看到这一段,一定会想起唐朝诗人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有这么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
但是一般读者熟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却不熟悉后面两句: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衡阳别称雁城,也恰恰是琼瑶的湖南老家。相传北飞的大雁,要去南方过冬,结阵而行,飞越千山万水,但是飞到衡阳这个风水适宜,景色幽美的地方,就此结束了旅程,安心地栖息了下来。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再结伴而返。
王勃的一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琼瑶于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但四岁时,她跟随父母回湖南老家衡阳渣江镇生活过两年。虽然时间短暂,但故乡的山水和生活给早熟的琼瑶留下深刻的记忆,并成为她一生中刻骨铭心,难以割舍的情结。
电影《窗外》女主角江雁容(林青霞饰)
琼瑶从小就熟读唐诗宋词,她对于古诗词的熟悉和意境的领悟能力远超出一般同龄人。长篇小说《窗外》是她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江雁容的前后经历其实就是琼瑶自己的经历。不过,为了叙述的方便,琼瑶采取了“无所不知”的“第三人称”方式,书中人物名字都不与真实生活对号,而是综合人物经历和性格,分别为她(他)们取了字面和“意蕴”相结合的名字,诗意盎然,令人叹服。
小说《窗外》现版封面
可见“江雁容”这个名字,不是漫不经心的巧合,恰恰是琼瑶长期浸淫古诗词意境,深思熟虑的必然。
琼瑶小说,表面的言情背后,其实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有着汉语文化,特别是古典诗词意境的传承。
“江雁容“就是琼瑶寄托自己“雁城乡愁”和“文学诗意”一种“延伸”,这也许是她小说受到很多人欢迎的的原因之一。
来源:叩街问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