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社科普及有“力度” 群众心中有“温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5:37 2

摘要:2025年云南省社科普及宣传周正如火如荼开展,通俗易懂的理论宣讲、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蒙自市紧扣时代脉搏,深挖本土资源,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碧色寨景区、蒙自市革命烈士陵园等省、州级社科

2025年云南省社科普及宣传周正如火如荼开展,通俗易懂的理论宣讲、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蒙自市紧扣时代脉搏,深挖本土资源,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碧色寨景区、蒙自市革命烈士陵园等省、州级社科普及基地为依托,不断创新载体、联动资源,推动理论宣传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让社科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成为服务基层的“暖心桥”。

科普基地变身 “沉浸式课堂”

年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

社科普及既是群众需求,也是社会需要。“接地气、通民意、听得懂、用得上”是社科普及的“总基调”。全市各社科普及基地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社科普及活动,把社科素材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向群众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科普活动,成为社科普及的 “主阵地”。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通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小长征”红色研学活动》《“新时代好少年”2024年爱祖国爱家乡研学实践活动》等活动,植入“点亮马灯仪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党课”等互动性研学体验,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普基地,2024年以来,吸引了近4700余人参与,让革命历史从 “展板” 走向 “心间”。

碧色寨景区依托滇越铁路文化遗产,打造 “行走的科普课堂”,全年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近2万份。结合日常工作,开展 “旅游 + 科普” 讲解,讲解员通过生动讲述景区建筑风格背后的历史故事、铁路运输的发展演变、沿线民族文化的交融等,让游客深入了解景区的文化内涵。

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以创新 “节庆+研学” 模式打造的春节 “联大灯谜会”、五一 “城市探索集章”、国庆 “教育救国故事宣讲” 等活动场场爆满;创新开发 “闻一多演讲” 现场教学课,联合学校开展 “小小讲解员” 培训,让青少年在角色扮演中传承家国情怀。

从 “田间方言” 到 “AI 课堂”

理论传播无死角

如何让抽象的理论“活起来”?蒙自市社科联给出答案: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

线下场景:烟火气里讲理论。

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培育蒙自“南湖夜校”“蒙想联盟”“马灯”舞蹈党课等文明实践项目,打造蒙自“好大爹”“美孃孃”“红色小蜜蜂”等社科普及志愿者“天团”,创新“文明实践+”模式,开展“棚下田间”“新风宴”等特色活动;在乡村组织“方言讲理论”活动,邀请老党员张建生用本地话解读党的好政策,用快板、小品等文艺形式,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理解政策内涵。

线上突破:指尖端上筑阵地。

蒙自市社科联充分发挥 “联” 的作用,强化资源整合与跨界联动,推动社科普及从 “线下单一载体” 向 “线上多元矩阵” 延伸。一方面,联动蒙自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多彩蒙自》系列短视频,深入挖掘米线制作技艺、锡器锻造、彝族刺绣等蒙自历史、人文、非遗等方面的素材,通过“主播实地探访 + 非遗传承人沉浸式体验” 的形式,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联动蒙自市教体局,通过“红舟课堂”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以“文脉相连,非遗与校园的跨时空对话”为主题,首次将AI虚拟人思政教师“蒙思思”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AI技术的有效结合,全市超10万师生和家长在线进行观看,形成 “屏幕里的科普潮”。

从 “宣传周” 到 “365 天”

构建科普 “生态闭环”

“宣传周是节点,常态化服务是重点。”蒙自市社科联主席范金平表示,下一步,蒙自市社科联将建立“基地+项目+队伍”长效机制,推动社科普及从 “阶段性活动” 转向 “常态化服务”:通过各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打造“每月一主题”科普项目;组建“社科专家+乡土人才+志愿者”多元队伍,深入基层开展“订单式”服务;探索“科普+文旅”模式,将社科基地纳入城市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行万里路”中“悟社科理”。

在蒙自,社科普及不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融入生活的 “文化陪伴”—— 是碧色寨铁轨旁的历史讲解,是南湖夜校里的妙趣横生,是手机屏幕里 AI 老师的全新体验……蒙自市社科联以科普示范基地为支点,从阵地建设到内容创新,从线下互动到线上传播,全方位撬动社科普及“大能量”。这场始于宣传周的“知识盛宴”,如春风化雨,浸润群众生活,为基层治理和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来源:蒙自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