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阳光照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武部的营区橱窗上,“石榴结籽心连心 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标语格外醒目。政委杨永泽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清晨的阳光照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武部的营区橱窗上,“石榴结籽心连心 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标语格外醒目。政委杨永泽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位入伍31年的老兵,有16年在新疆军区从事军队群众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如今,他的胸前多了一枚沉甸甸的奖章——“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份荣誉,见证着他与驻地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点点滴滴。
播撒团结种子的“播种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杨永泽深知,民族团结要从心开始。他坚持把党史军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融入官兵日常教育,将民族团结内容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
新市区人武部为河南东路社区赠送办公用品。
为了让党的民族政策入脑入心,杨永泽创新方法,将民族团结知识汇编成100个金句“口袋书”下发基层。北京路街道专武干部王鑫是“口袋书”的受益者:“这些小册子就像随身老师,帮我掌握了处理矛盾的方法。”凭借学到的本领,他先后妥善处理了13起矛盾纠纷,被评为“优秀专武干部”。
任职期间,杨永泽的足迹遍布辖区各个角落。他多次带领军地工作组深入街道(乡镇),与320名干部群众座谈,梳理解决了32类、156个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他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
倾情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杨政委,亚克西!”提起杨永泽,居民乌拉英·乌木尔总是竖起大拇指。在他养殖资金短缺的困难时刻,杨永泽送来的2万元帮扶款解了燃眉之急。近年来,杨永泽与5个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每逢节日必定登门看望,真情帮扶。
杨永泽慰问结对认亲亲戚。
在前几年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杨永泽通过调研撰写的近百份民族团结建议,其中多项被国家民委和自治区采纳。担任政委后,他了解到五建社区各族居民的需求,主动协调投入80余万元,建起“七室三场一廊一台”民族团结长廊,为各族居民提供了交流交融的新平台。
“村民现在富了,最缺精神追求,杨政委就帮我们建起文化广场。”大梁村党总支书记铁金玲感慨地说。近年来,新市区人武部与六十户乡大梁村结对帮扶,投入32万元购置文化器材、修建篮球场和军民文化广场,打造出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文化阵地。
赓续传统的“领路人”
杨永泽上门为抗美援朝老兵送温暖。
今年春节,大雪纷飞,抗美援朝老兵居海明家中却暖意融融。杨永泽顶风冒雪前来探望,让老战士感动不已。每逢重要节日,杨永泽都会和同事们走访慰问军烈属,送去立功喜报和慰问金,营造“军属光荣”的浓厚氛围。
在杨永泽的推动下,新市区人武部结合“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军事日”活动,协调驻区部队举办“军营开放日”200余场次,组织地方企事业单位近两万人参观红军师师史馆,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
“要把实事办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这是杨永泽常说的话。一次走访中,他得知困难学生艾尼丁·木合买正为学习费用发愁,便主动全额资助其学习费用。在他的倡导下,官兵们省下零花钱建立“圆梦基金”,持续资助40余名各族家庭困难学生。
培育希望的“育苗人”
“征集一个新兵,就是埋下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每年新兵役前教育,杨永泽都亲自讲授民族团结第一课。大学毕业生李梓阳想第二次入伍时,杨永泽积极鼓励他继续从军报国。在部队,李梓阳与6名各族战友结成训练对子,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杨永泽经常对官兵们说:“民族团结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传承,才能结出绚丽的花朵。”每年征兵季,他都深入基层、校园宣讲政策,6次开展征兵宣传和国防教育,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800余名。
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杨永泽积极推动退役军人登记和“光荣之家”牌匾发放,协调发放优待证2.9万本,及时送达立功喜报,让尊崇之光点亮千家万户。
三十一年如一日,一片丹心向阳开。杨永泽用忠诚与奉献,将强军梦与团结梦紧密相连。他用心用情架起的是一座座军民连心桥,用力用功浇灌的是一朵朵民族团结花。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他既是桥梁最坚实的桥墩,也是花园最辛勤的园丁。
来源:乌鲁木齐高新区融媒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