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生经销占64%!毛利率50%,比直营少赚20个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0:46 1

摘要:今年6月植物医生刚拿到深交所IPO受理通知,满心要当“化妆品单品牌店第一股”,结果才过三个月,9月30日就因为财务资料过期,审核状态变“中止”了。

今年6月植物医生刚拿到深交所IPO受理通知,满心要当“化妆品单品牌店第一股”,结果才过三个月,9月30日就因为财务资料过期,审核状态变“中止”了。

其实这事儿不算罕见,补完资料还能接着审,但对想冲“第一股”的它来说,总归是添了点麻烦。

我翻它的招股书(申报稿)看到,这次植物医生计划发不超过2666.67万股,募资近10亿,要投到渠道建设、研发中心、信息化和生产基地改造上。

它最拿得出手的名头是“中国单品牌化妆品店第一”按2024年全渠道零售额算的,要是真能上市,手握4328家线下店的它,就能把“第一股”的名头攥手里了。

植物医生也算美妆圈的老玩家了,1994年就成立,2004年开始做护肤品专营,2015年定了“高山植物,纯净美肌”的方向。

这几年财务数据确实稳,2022到2024年,营收从21.2亿涨到21.6亿,利润从1.7亿涨到2.4亿,虽说涨得不算快,但没跌就是好事。

产品结构也没大变动,水乳膏霜是主力,占了55%左右的营收,精华和面膜各占两成、一成,彩妆这些小品类才占6%,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99.9%,其他收入就点房租、废品钱,基本可以忽略。

但光自己跟自己比没用,跟同行一对照,差距就出来了。

2024年植物医生的收入和毛利,也就比水羊股份高一点,跟珀莱雅、贝泰妮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市占率更尴尬,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4年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前三,加起来快30%的市场,植物医生才0.8%。

本土前十里就珀莱雅、自然堂、百雀羚三家,合计才6.3%,国际品牌还是牢牢占着大头。

我跟做美妆行业分析的朋友聊过,他说“植物医生这营收增速太慢了,三年才涨4000万,珀莱雅年年两位数增长,它这‘稳’得有点保守,在美妆圈拼不过速度很容易被甩下”。

现在美妆圈早就是线上的天下了,直播电商多火啊,珀莱雅线上直营超75%,贝泰妮也有60%,但植物医生偏不,还死磕线下。

2024年末4328家店,3830家是加盟店,线下收入占了70-80%,线上才20%,这渠道结构跟行业趋势简直是反着来。

更关键的是,它卖货主要靠经销商,2024年经销收入占63.37%,直营才36%。

可经销的毛利率才50%左右,直营能到70%,一下差了20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直接被拉低。

而且线下店多了,租金、利息支出也多,财务费用率比珀莱雅、贝泰妮都高,利润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为了开更多店,植物医生加盟门槛设得特别低:不收加盟费,就收1万保证金(约束串货、私自线上卖),20万就能启动。

门槛低了,开店是快,但管理就乱了。

经销商都是独立运营,要是他们乱定价、卖临期品,或者跟品牌理念跑偏,对品牌形象影响太大。

我身边有个开美妆加盟店的老板,他说“这种低门槛加盟,前期能快速铺店,但后期很容易出问题,比如区域门店太密抢客,或者经销商为了走量降价,最后品牌自己受损”。

植物医生现在门店遍布全国33个省,还有日本、印尼的店,生产、库存、响应速度都得跟上,万一断货或者管理不到位,很容易丢客户。

除了渠道和管理,植物医生还出过质量问题。

2022年重庆药监抽检,它一款紫灵芝洁面乳菌落总数超标21倍(规定≤1000CFU/g,实际21000CFU/g),被公开点名。

对靠“纯净美肌”定位的它来说,这事儿太伤消费者信任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6633万,比2023年降了12.6%,占营收才3.08%。

而销售费用呢,2024年7.43亿,是研发费用的11倍!也就是说,它把钱大多花在吆喝卖货上,却没怎么投研发。

美妆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光靠营销没好产品,长期肯定不行。

植物医生自己也说,上市后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渠道。

但这次IPO中止,让它的“第一股”之路多了点变数。

要想真的突破,得先解决渠道老、管理乱、研发弱这些深层问题毕竟资本市场看的不只是短期利润,还有长期竞争力。

不然就算补了财务资料恢复审核,上市后也难让投资者放心。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