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去年教我妈视频通话,教了七八遍她还是记不住。我当场炸毛:“这么简单怎么就学不会呢?!”我妈举着手机愣在那儿,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那一刻,我忘了——这个如今连智能手机都玩不转的女人,当年是怎样手把手教我拿筷子、系鞋带的。
你有没有嫌弃过妈妈“土”?
嫌弃她不懂网红奶茶,不会用最新滤镜,甚至连微信转账都搞不明白?
别急着否认——我先坦白:我有过。而且不止一次。
记得去年教我妈视频通话,教了七八遍她还是记不住。我当场炸毛:“这么简单怎么就学不会呢?!”我妈举着手机愣在那儿,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那一刻,我忘了——这个如今连智能手机都玩不转的女人,当年是怎样手把手教我拿筷子、系鞋带的。
01 她不是不想懂,是根本没机会懂
我妈这辈子最远的旅行,是坐绿皮火车去隔壁省喝喜酒。她最熟悉的“战场”是菜市场和厨房,最关心的“国际新闻”是今天猪肉又涨了几块钱。
我大学时兴冲冲跟她讲社团竞选、外教课、英语角,她愣了好久,小心翼翼问:“参加这些…管饭吃吗?”
我当时就恼了:“您就知道吃饭!这都是重要经历啊!”
现在回想起来,真想抽自己——她不是扫兴,她是真的想象不出“花钱搞活动还不包饭”到底是什么操作。她的人生里,所有事情都要换算成“能省多少钱”“能赚多少钱”。这不是狭隘,这是她活下来的本事。
02 我们活在2024,她们还停在1980
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点醒了我:有些人光是活着就用尽了全力,哪还有精力去看世界?
我妈18岁嫁人,20岁生我。每天凌晨5点起床煮猪食,白天种地,晚上缝衣服补贴家用。她不是不喜欢漂亮裙子,而是穿不起;不是不想旅行,而是走不开。
我们现在刷着手机看世界,她却连字幕飞快的短视频都跟不上。我们抱怨WIFI太慢,她却连流量都不敢开——怕浪费钱。
这哪是认知差距?这分明是时代撕裂的鸿沟。
03 当她开始看你的脸色说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妈跟我说话变得小心翼翼。
朋友圈点赞前要先问我“点这个会不会让别人笑话你”;买件新衣服要拍照问我“是不是太花哨”;甚至给我发微信都改用文字——因为听说语音会耽误我时间。
有一次她拿着老年机问我:“能不能帮我下载个抖音?隔壁王阿姨都看...”说完又急忙摆手:“不行就算了,妈就是随便说说。”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原来她一直在努力靠近我的世界,却又怕给我添麻烦。
04 带妈妈看世界,是儿女最大的体面
现在我赚钱了,第一件事就是带我妈去北京。
在飞机上她紧紧抓着我的手,起降时吓得闭眼,却又偷偷睁开一条缝看窗外的云海。在故宫,她摸着红墙喃喃自语:“原来皇帝家这么大啊...”在全聚德,她卷着烤鸭笑:“这饼比咱家烙的薄多啦!”
最让我破防的是——回家后她偷偷跟邻居炫耀:“我闺女带我去首都了!”语气骄傲得像考了满分的孩子。
原来妈妈要的从来不是多贵的礼物,而是那份“我被惦记着”的安心。
05 她可能永远学不会扫码点单,但那又怎样?
是的,我妈至今分不清美团和饿了么,总把“点赞”说成“点彩”,看直播总问:“这姑娘喊这么大声不累吗?”
但她知道我爱吃韭菜馅饺子,记得我小时候摔跤的每个伤疤,在我加班到深夜时永远留着一盏灯。
现在每次回家,我都故意让她教我腌酸菜、纳鞋底——那些她最擅长的事。看她重新自信满满地当“老师”,比我拿下百万项目还有成就感。
写在最后
如果说成长有什么必须学会的事,那就是——不要踩着父母的肩膀看过世界后,却嫌弃他们没见过世面。
他们或许一辈子都没坐过地铁、没喝过星巴克、没出过国,但他们把人生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
下次妈妈再问你“手机怎么截屏”时,别叹气——耐心点,就像当年她教你写字一样。
余生不长,愿我们都能成为父母的眼睛和翅膀,带他们去看从未看过的风景。
你有多久没教妈妈新东西了?
现在就打开微信,告诉她周末回家吃饭吧——
毕竟爱,从来不需要等待。
来源:xingqitian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