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聖佳香港2025秋拍第二階段中國書畫專場預展盛大啟幕,百餘幅名家傑作已於聖佳(香港)藝術空間展出,以淋漓筆墨饗四海藏家。展場中,吳昌碩作於1918年的《菊石圖》成為一大焦點,不僅以其渾厚蒼茫的筆觸吸引眾多目光,更以畫中“東籬傲霜”之寓意,與秋日香江遙相呼
今日,聖佳香港2025秋拍第二階段中國書畫專場預展盛大啟幕,百餘幅名家傑作已於聖佳(香港)藝術空間展出,以淋漓筆墨饗四海藏家。展場中,吳昌碩作於1918年的《菊石圖》成為一大焦點,不僅以其渾厚蒼茫的筆觸吸引眾多目光,更以畫中“東籬傲霜”之寓意,與秋日香江遙相呼應。
臨近九九重陽日,登髙賞菊正當時,諸位不妨蒞臨預展現場近距離賞鑒《菊石圖》。而除了這一領銜之作,綜觀聖佳香港本季秋拍,還有多幀吳昌碩墨蹟,值得藏家靜心品鑒。對吳昌碩的藝術成就,齊白石曾以「青藤八大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極力盛贊,言辭間滿含欽佩,足見吳昌碩在近代畫壇的崇高地位與深遠影響力。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们
拍品賞鑒
1918年,七十四歲的吳昌碩已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的畫壇穩居「開宗立派」的巔峰之位。作為「清末海派四杰」之首,他憑藉深厚的學養積澱與突破傳統的驚人膽識,打破舊有繪畫桎梏,創立獨樹一幟的「吳派」畫風。其獨特的闊筆大寫意技法,與詩、書、畫、印的完美融合,不僅深刻影響近代繪畫發展軌跡,更將二十世紀文人繪畫推向全新高峰,成為當代畫壇難以超越的藝術標桿。
創作于1918年的《菊石圖》,正是吳昌碩藝術生涯中「吳派」風格完全成熟期的典範之作,既凝結了其畢生的藝術主張與創作理念,更暗藏著亂世之中文人學者的精神坚守。
LOT 524
吳昌碩(1844-1927)菊石圖
1918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38×67cm
HK$ 1,200,000-1,500,000
向上滑动阅览
【題識】荒崖寂寞無俗情,老鞠猶得秋之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霞餐落英。戊午孟陬吳昌碩七十有五。
【鈐印】吳俊之印(白)、吳昌石(朱)、雄甲辰(朱)
【題盒】缶翁畫菊。白龍山人書。鈴印:王震大利(白)、一亭(朱)
【出版】
1.《缶墨東遊一吳昌碩生誕一八O周年記念展》,東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2024年,圖37。
2.《吳昌碩生誕一八O周年記念》,株式會社東京印社編集,2024年8月,頁57。
【展覽】
1.《吳昌碩生誕一八O周年記念及びその周辺作家の書畫作品展》,(會場)東京都美術館,(會期)2024年8月14日-21日。
2.《吳昌碩生誕一八O周年記念及びその周辺作家の書畫作品展》·(會場)京都市京セラ美術館,(會期)2024年10月1日-6日。
【說明】王一亭題盒。
此幅吳昌碩先生晚年精品圖以經典菊花題材入畫,盡顯缶翁藝術之堂奧。畫面佈局匠心獨運,頑石穩踞左下,菊叢自右上方斜出,形成對角呼應之勢。紅黃二菊錯落綻放,花瓣以篆籀筆法勾勒,墨葉濃淡相破,盡顯“亂頭粗服”之致。右側頑石以淡墨皴擦,渾厚蒼古,與花卉形成剛柔對比。左側長題與畫面渾然一體,深化“東籬傲霜”之高潔寓意。吳昌碩以石鼓文筆意入畫,開創金石寫意新風。此作筆墨老辣酣暢,色墨交融處尤見其用色之膽識——紅菊熱烈奔放,藤黃描繪的黃菊雍容典雅,完美詮釋金石美學。菊花題材因其“延年益壽”之吉祥寓意及文人高格,歷來為藏家所重,如此尺幅恢宏、品相完好的缶翁菊石作品實為佳作。
LOT 523
吳昌碩(1844-1927) 墨松
1916年作
立軸 水墨紙本
139×47cm 约5.9平尺
HK$ 300,000-400,000
向上滑动阅览
【題識】歷盡風霜耐歲寒,上撐霄漢下風湍。憐他臃腫無識,寫作新圖子細看。丙辰秋杪,吳昌碩老缶。
【鈐印】吳俊之印(白)、吳昌石(朱)、歸仁里民(白)
【木盒題字】吳昌碩先生畫松。
【背面】昭和廿六年(1951)夏八月,草翁識。
【鈐印】草露山房主人(朱)
【題簽】松,中華民國,吳昌碩,第七十四號。
【出版】《播芳六合: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暨歷任社長書畫篆作品海外藏品集》,頁50,集古齋有限公司,2023年。
【展覽】「播芳六合—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暨歷任社長書畫篆作品海外藏品展」,集古齋,2023年11月19日。
LOT 525
吳昌碩(1844-1927)芭蕉
1919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52×40.5cm 约5.5平尺
HK$ 100,000-150,000
【題識】留得芭蕉聽雨聲,己未七月既望,吳昌碩年七十有六。
【鈐印】俊卿之印(白)、吳倉石(朱)、半日邨(朱)
此幅《芭蕉圖》為海派巨擘吳昌碩先生七十六歲高齡之力作,筆勢縱橫,氣象雄渾,堪稱其晚年大寫意花卉之典範。畫中以沉雄老辣之筆,寫芭蕉數株,葉如刀劈,迎風而展。濃墨處厚重如積雲,淡墨處靈動若浮煙,筆筆生姿,神采飛動。構圖奇崛而有章法,蕉葉自右下斜出,疏密相生,虛實互映,留白處似雨聲潛流,令觀者恍然置身蕉林,耳畔似聞風雨瀟瀟。
題識“留得芭蕉聽雨聲”化詩意為畫境,寄胸臆於自然。書法以行草書出之,筆力蒼渾,氣息貫通,與蕉幹之挺拔相映成趣,墨韻書香交融無間。三方印章朱白相映,恰為整幅畫面添上節奏與韻律,使其在靜中見動,於動中蘊靜。
LOT 595
吳昌碩(1844-1927)信札一通一葉
1926年作
鏡心 花箋紙本
29.8×13.3cm 约0.4平尺
HK$ 35,000-55,000
【釋文】墨吐神飛揚,生涯比賣漿,武梁祠堂裡見蝴蝶夢中藏。春䒅東望影,雲通北極光。古來洪水患其奈太湯湯。菭影石披蓑,禪通奈百魔。比人寒至此,既壽補雲何?辱謝郊多壘,顏商酒一酡。聾聞曾記取,大敵在滹沱。
【款識】小詩敬乞電老先生教之,丙寅冬仲,吳昌碩大聾。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