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五普法收官在即,法治宝鸡亮出五年答卷!全市各级单位创新机制、多元融合,让法治精神浸润陈仓大地。即日起,本公众号推出“八五普法成果展”专题系列,全景展现普法实践与显著成效,共绘法治新图景!
编者按:八五普法收官在即,法治宝鸡亮出五年答卷!全市各级单位创新机制、多元融合,让法治精神浸润陈仓大地。即日起,本公众号推出“八五普法成果展”专题系列,全景展现普法实践与显著成效,共绘法治新图景!
初秋的麟游,天高云淡。田间地头,乡音土话将晦涩的法条化为家常俆话,悄然流入百姓心田;校园课堂内,法治副校长们正为青春年华系好第一颗“法治纽扣”;社区村组,“法律明白人”用情理法理,巧妙化解着家长里短的千千结……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一幅以法治为底色、以民心为导向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凝聚起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高擎思想之炬,绘就普法蓝图
法治建设,思想先行。麟游县将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灵魂主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重点学习计划。一支支县级宣讲团穿梭于镇村之间,将宏大的法治思想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一场场深入浅出的宣讲,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县上下尊法学法的热情。累计300余场的宣讲活动,实现了从机关到乡村、从企业到校园的全覆盖,筑牢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法治思想根基。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县委、县政府高位部署,成立由县委领导挂帅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麟游县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实施方案》《麟游县“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将普法责任压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单位。定期开展的检查督导与跟踪问效,确保了“八五”普法的各项任务不悬空、能落地、见实效。
精准滴灌施策,提升法治素养
普法工作,贵在精准。麟游县紧盯重点群体,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抓住“关键少数”,方能引领“绝大多数”。创新实施的“1+3+X”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配以“年度计划+季度重点+月度提示”机制,将学法用法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委(组)书记带头讲法治课蔚然成风,已达40余场。新提任干部法律知识测试100%的通过率,彰显了“领头雁”们日益深厚的法治功底。
守护“青春年华”,就是守护未来。全县13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他们履职尽责,围绕“五个一”要求,将法治种子播撒进校园。一场场“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一次次生动的“以案释法”、累计15000多人次受教育的规模、2.5万册赠阅的普法书籍、5000多份发放的宣传品、36场次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数字背后,是全社会为青少年撑起的法治晴空。
培育“法律明白人”,激活神经末梢。他们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发精准培育信息平台,确保每个村都有15名以上群众身边的“法治带头人”。如今,1.8万名“法律明白人”、104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如繁星点点,散布基层,其中4人更获评省级优秀。他们人熟、地熟、事熟,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解法律、调解纠纷,成为了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法治力量。
创新载体品牌,营造浓厚氛围
普法工作,活力在创新。麟游县坚持“五化”引领,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普法品牌。
——宣传活动常态化。秉持“月月有活动”理念,以“法律九进”为载体,聚焦“4月法治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法律赶大集”“法治灯谜大竞猜”“普法宣传惠农”等系列活动轮番登场,法律知识竞赛、普法征文、新媒体普法异彩纷呈,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法治文化普及化。投资百余万元建成的青莲山广场等三处大型全彩LED屏、40多个法治文化广场和街道、30多处法治文化长廊,构成了遍布城乡的法治文化景观。法治文艺宣传队28场次的巡回演出,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领略法治文化的魅力。
——宣传载体智能化。顺应数字化浪潮,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普法”。“智慧司法”载体不断完善,普法集群网络和新媒体矩阵日益壮大,“需求—研判—反馈—供给”的普法服务新模式应运而生。普法微视频、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推送信息2000多条,《法治视角》栏目32期、《“八五”普法巡礼》专栏11期的录制播放,使县镇村三级普法矩阵跃然“掌”上。
——法治礼包通俗化。编印的《宪法》《民法典》等32类7万余册宣传资料,与普法手提袋、法治纸杯、法治围裙等实用宣传品一同“打包”,送入千家万户,让法律以更亲切、更实用的姿态走进群众生活。
——法治讲堂经常化。讲堂不拘一格,镇村、机关、企业、学校、田间、院落皆是课堂。48场专题讲座、100多场法律法规培训,使“法治讲堂”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主阵地。
深耕基层治理,服务民生福祉
普法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律师进村”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通过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34名法律工作者扎根70个村(社区)法律服务站,“八五”普法以来提供咨询7800余人次。投资50多万元配备的法律服务终端,连同建成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同打通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多元调解”促进社会“大和谐”。积极推广“调解+普法”模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发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协同配合。在定分止争的同时,注重向当事人普法,引导其依法维权。2021年以来化解的1612起矛盾纠纷中,98%以上通过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示范创建”引领基层治理“民主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6个示范村(社区),以及一批学法用法示范单位、社区、校园、企业的涌现,标志着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健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麟游县的“八五”普法工作,以法治润泽民心,用法治护航发展,先后荣获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等称号;连续六年获评“省级平安县”2024年被授予“平安金鼎”;县人社局获评“全国法治人社创建先进单位”;镇头小学被团省委、省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等6个单位命名为省级“红领巾法学院”。县公安局等3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两亭镇河滩村、九成宫初级中学被评为市级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5名同志被评为市级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宝鸡电视台法治追踪栏目对我县“法律明白人”培养,法律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这些成绩,是过往答卷的注脚,更是迈向更高水平法治麟游的新起点。法治的精神,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必将为麟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磅礴而持久的力量。(刘雪 王三周)
来源:丝路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