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阳在黄土高原边上,风大,天阔,云像铺开的棉被,日头一露,山梁就亮了。
标题就摆在这了,人还在路上,心已经到庆阳了。
广东人出门,先看天气,再看路,最后看吃的。
庆阳在黄土高原边上,风大,天阔,云像铺开的棉被,日头一露,山梁就亮了。
火车到庆阳站,站不大,脚步快点,十来分钟就出站了。
打车师傅开口就热情,口音软里带硬,听着踏实。
住在西峰区,城区干净,路直,晚上风吹过来,带点土香,不呛鼻,像翻地后的味道。
庆阳这个名字有来头。
汉武帝“开边拓土”,在这置郡,叫北地郡,后来因地势向阳,改称庆阳。
城里那口“周祖圣祖文王陵”,说的是周文王发祥之地,姓氏故事从这片梁峁间走出来。
站在陵前,柏树粗得要合抱,风过像低声念书。
先说怎么逛。
自驾最好,路宽,红绿灯少,山梁起伏,小城到各县都靠一脚油门。
不自驾也能跑,公交便宜,出租顺手,城际有大巴,时间得掐好。
旺季别卡点,早点出门,避开本地通勤车流。
两天不够用,三天正好,四天更稳当。
第一天在西峰,熟悉节奏。
早上去周祖圣祖文王陵,九点到,人还不多。
顺手看旁边成纪文化展示,姜嫄踩大脚印,生后稷的故事就出自这块地,农耕祖先的牌面摆得明明白白。
中午回城吃一碗搅团,再来一份羊羔肉。
搅团一冲,蒜水一淋,酸香顶鼻,出汗了,舒服。
羊羔肉切片不过指头厚,铜锅一烧,肉下去,白汤翻花,捞起来蘸碟,牙齿轻轻一夹就化了。
下午去南佐新石器遗址,考古队挖出的灰坑和陶片摆在玻璃罩里,图案简单,手感粗粝,站在那就能想到几千年前的人在河边烤火做饭。
夕阳时去北石窟寺。
这地儿得重点说。
北石窟寺开凿在北魏到唐宋,石崖一层层密密麻麻,全是佛龛。
窟里佛像有的鼻子不见了,有的还留着眉眼。
非金非玉,泥骨石心,灯一打,影子往后退,心就往前走。
讲解说,北周时有匠人从长安来,在这驻扎几年,属于官方工程,技艺不低。
看完出来天快黑了,路上能看到油松像大伞,风一吹,树叶拍手。
晚饭别太复杂,锅盔夹肉,加一碗胡麻油搅团,把胃安住了。
第二天奔环县。
路上能见到风车立在梁上,像白色的大勺子在天上搅云。
环县有毛井台长城,砖块紧,缝里草根钻出来,风吹过像有人在墙头吹口哨。
站在城墙边,脚下是梁谷,远处是黄河方向的雾气,眼睛不眨,心就定了。
环县羊羔肉是招牌,招牌不能错。
清炖一锅,再来一盘烤羊肚,蘸碟一定要香菜末和辣子面。
吃完去环州古城,城门洞上面刻着字,石头磨得发亮,城里巷子像网,老人坐门口晒太阳,谁都不急。
返程路上去董志塬边缘看土塬。
黄土地一层层,刀切一样齐,雨冲过的沟像指纹。
这片塬被叫“天下黄土第一塬”,种了几千年,长了几千年,风一吹,麦浪直起伏。
第三天去宁县和庆城县,时间够宽松。
宁县的瓦窑沟彩陶遗址,图案是旋纹和曲线,像水在盆里打转。
工作人员说,这里出的彩陶能说明黄河流域的审美从很早就稳住了。
庆城县老城墙根下有个文庙,孔庙不大,石碑立着,字被风磨得发浅,一笔一划还看得清。
旁边有个小市场。
槐花已经下树,摊上摆着槐花饼,咬一口带甜,嘴里留香。
说吃的,庆阳不装腔,份量足,味道直。
搅团、羊肉、炒拨拉、荞剁面、臊子面、凉粉、驴肉黄面、锅盔、馓子、胡麻油饼,样样耐吃。
胡麻油是灵魂,凉菜上一浇,香味就站起来了。
早上早点摊,两个锅盔一夹肉,配一碗羊杂汤,身上就有劲。
晚上街边小摊,烤羊肝、烤土豆片、烤油豆角,一串接一串,手都不想停。
喝的别硬上,青稞酒有劲,二两就够,喝高了山路不安全。
说住的,西峰区选择最多。
老城区民宿热闹,夜里声音多一点,新区酒店安静,窗外是宽路和树。
旺季一定要早订,省钱就住环县或宁县的小城宾馆,干净,热水足,离景点近。
洗浴、足疗店都老实,价格明白,早点去,不然排队到半夜。
说路。
庆阳高速多,国道也顺,城里车不算挤,早晚有点峰值,十点之后基本畅通。
去北石窟寺的路有一段弯,限速严,导航语音别关。
油站分布密,县城到县城不用担心。
偶尔有修路,见到跳车提示就降速,黄土路面刹车距离长,留点余地。
拍照要点。
北石窟寺带广角,阴天更出片,人物和佛像同框,别开闪光,尊重规则,不摸不碰。
毛井台长城日落最美,太阳贴着梁边沉下去,城墙像火柴盒的影子,一条线拉到天边。
董志塬无人机能飞,但要问清禁飞范围,风大,电量掉得快,别贪高度。
带娃的家庭把节奏放慢。
上午看一处,下午玩一处,带零食,带水,带薄外套。
高原日照强,帽子和防晒霜常备,晚上风凉,孩子脖子容易着凉,围巾派上用场。
长辈来,安排文庙、博物馆、古城墙,台阶少,坡度缓,厕所隔段就有,安心。
预算这块,庆阳厚道。
人均一百来块就能吃饱吃好,羊肉贵一点,但不坑人。
门票多是几十块,学生证、老年证都有减免。
打车起步价不高,短途不必讲价,打表更省心。
买特产,奔胡麻油、苦荞面、杂粮、红枣、胡麻酱、羊羔肉真空包。
别着急下手,先尝,先问日期,先看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摊主会寒暄几句,抬头一笑,买卖就成了。
说几个小坑。
景区门口的速成“窑洞照相”不必拍,布景味重,回去看着尴尬。
农家乐有的说是柴火羊,锅底却是燃气,问清锅底,看清羊肉部位,带骨不等于好,白汤清亮,油花细才是正经。
导航别只看最短时间,选“避免土路”,雨后黄土打滑,小车难受,底盘容易蹭。
再说历史脉络,走路带点故事,脚下更有劲。
庆阳古称“上郡”“北地”,是农耕与游牧交界。
周族起家在岐周一带,向西北拓展,文王曾在这片梁峁之间养民畜,修德政,后人建祠纪念,这才有文王陵。
北魏时佛教北传,依山凿窟,北石窟寺就是那一波里的要紧一座,石匠把中原的衣纹、北地的风骨揉在一起,才有今天这些眉眼。
明清修边防,砖包夯土,毛井台一线把河套与塬区隔开,烽火一明,整条线都能看见,所有的“守”“望”两个字,在这片风里就能听懂。
这些旧事不玄乎,手能摸,眼能看,吃一口羊肉,嘴里有油香,耳边是风声,人就信了。
很多人问,网上说庆阳风沙大,吃不习惯,景点分散,值不值。
实话说,风会有,春天大一点,夏天小一点,口罩和润唇膏备着。
吃的偏咸一点,胡麻油香,羊肉重,早餐清汤就行,慢慢就顺口。
景点是分散,自驾就解决了,走走停停,黄土高原的美本来就该在路上看。
再说一句人情味。
街边小店,老板娘递纸的时候手心是暖的。
打车师傅会在红灯前把收音机关掉,怕吵到乘客。
老爷爷卖胡麻酱,讲起自家石磨,眼睛亮得像新磨出来的油。
这些小事,软,不脆,不花哨,回头想起就想笑。
最佳时间给到手上。
四月五月,槐花开,风不燥,天蓝。
九月十月,秋高,塬上收麦,光线好,人少。
工作日来更划算,房价低一截,景点不挤,拍照不用排队。
行李清单也摆清。
外套一件,抓绒或薄冲锋。
运动鞋一双,底子要软,爬台阶不费脚。
润唇膏、防晒霜、太阳镜、水壶、小零食、纸巾、湿巾,安检不卡,孩子能用,老人也用得上。
电源插头够用,县城咖啡馆不多,移动电源顶大用。
最后说一句心里话。
庆阳没有海,没有摩天楼,没有花里胡哨的灯光秀。
有的是土,有的是风,有的是一锅羊汤和一碗搅团,有的是佛像眉眼里的沉静。
网上给它贴过标签,有人说荒,有人说远。
走一遭就明白,远让人慢下来,荒让人看见本来。
广东人来这儿,胃先安,眼再安,心最后也安了。
庆阳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不是靠夸,是靠路上的每一次停顿,靠碗里那口热气,靠墙上那道旧影子。
脚一迈,风就来,车一拐,塬就开。
人到了,心也就稳了。
来源:那一刻旧时光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