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希望生活中过得更好,工作中表现更优秀,性格就是最好的杠杆,而且它也是你一辈子最好的杠杆。——坤鹏论
当你希望生活中过得更好,工作中表现更优秀,性格就是最好的杠杆,而且它也是你一辈子最好的杠杆。
——坤鹏论
第十三卷第八章(3)
原文:
又,1与未定之2均不能使数发生质别,
因为1本无质而未定之2只有量性;
这一实是只具有使事物成为多的性能。
解释:
亚里士多德这一段话犹如一把利剑,
直接切断了理型数论试图解释“数为什么不同”的最后两条退路,
它也是对理型数论核心部分的直接批判。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直接指出:
理型论体系中最根本的基石——1和未定之2,
它们其实都无法解释不同理型数为什么有本质区别,
因为它们一个完全没有性质,另一个只关系数量。
前面已经论证了单位(1)本身不能在性质上相异,
再让我们看看理型论中两个基本原理——1和未定之2,
它们同样也不能造成数在本质上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1和未定之2理解为建筑理型论大厦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砖瓦,
亚里士多德说,这两个建筑材料,根本就造不出你们理型论者想要的大厦。
因为:
1本身没有任何性质,
而未定之2则只具有数量的特性。
为什么说“1本无质”?
因为1是一个纯粹、抽象、空白的单位,
就像一个没有任何内在性质特征的砖,没有颜色、没有好坏……
“未定之2只有量性”又是什么意思?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在理型论中,未定之2是一个产生多或不等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则说,未定之2依然不过是一个数量原则。
它唯一的功能就是从一个变成两个,
但这仍然是量的范畴,与事物内在本质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未定之2就像一个复印机,放进去一个1,就帮你产出另一个1或很多个1,
即:它全部的功能就是制造数量上的多,
而无法赋予这些复制品任何新的、本质上的区别。
让我们再换个说法理解一下:
理型论是想用两种基本材料来创造理型世界中各种独特本质的理型数,
它们分别是:
纯粹的1:无色、无属性、无限可塑的基本材料;
倍增之力:未定之2,它能够将一份纯粹的1复制成两份,而它只能赋予数量,却不能赋予任何其他性质。
比如用倍增之力对纯粹的1进行作用,生成两个1,就是2的理型,生成三个1,就是3的理型……
理型论者说,这些理型数在本质上完全不同,
而亚里士多德直接质问:
你只用啥性质都没有的材料和一台复印机,
怎么可能制造出本质截然不同的各种理型呢?
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论证,从根本上否定了理型数论的基础,
因为这两个根本的理型材料在逻辑上完全没有能力生成出性质彼此不同的理型数,
那么,理型论的大厦也就根本建筑不起来。
原文:
假如事实诚不若是,
他们该早在论题开始时就有说明,
并决定何以单位的差异必须存在,
他们既未能先为说明,则他们所谓差异究将何所指呢?
解释:
在这段话中亚里士多德又从学术方法论角度,对理型论者提出了极为犀利的批评,
他指出,整个理型论的构建犯了根本性的程序错误,
退一步说,如果事实真的不像我们所认为的单位没有差异,
而是你们柏拉图学派说的单位有差异,
你们早就应该在展开理论的时候,就明确地声明这一点,
并且还要论证为什么单位的差异是必须存在的,
这才是负责任的学者必须做到的,
也就是一开始就清楚地说明这个假设,并解释为什么必须这样,
这是学术义务!
既然你们没有事先说明和论证,你们一直说的差异到底指的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开始上纲上线了,直接批评柏拉图学派的学术操守和思维严谨性,
最后一句“则他们所谓差异究将何所指呢?”
直接揭露了理型数论在根基上的模糊与脆弱。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来源:坤鹏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