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消息是 Crusoe 和 Starcloud 联合对外公布的,两家一搭一唱把这事摆上了台面。简单说,Crusoe 是做云端 AI 服务的公司,Starcloud 主打把数据中心往太空搬的创业项目。目标挺直白:把主流的高性能 GPU 拉到近地轨道上跑起来,看能
NVIDIA 的 H100 芯片会随 Starcloud-1 在 2025 年 11 月进入低轨,作为把算力搬上太空的首批实测设备。
这消息是 Crusoe 和 Starcloud 联合对外公布的,两家一搭一唱把这事摆上了台面。简单说,Crusoe 是做云端 AI 服务的公司,Starcloud 主打把数据中心往太空搬的创业项目。目标挺直白:把主流的高性能 GPU 拉到近地轨道上跑起来,看能不能在太空环境里稳定工作,散热能不能顶住,算力能不能长期输出。
按他们的节奏,Crusoe 打算把自己的 Crusoe Cloud 系统部署到 Starcloud 的卫星平台上。计划是在 2026 年底开始挂载硬件,目标是 2027 年年初对外放出第一批“太空 GPU 云服务”。这个时间表听着有点儿野心,但也有现实考量——先小步试探,再看能不能放大。
说说这颗试验星 Starcloud-1。它大约 60 公斤,定位就是近地轨道的一个测试平台,不是一次性把整座数据中心送上去。概念像是先把几块 H100 性能强但发热大的芯片放到太空里试运行,看看在真空、温差和辐射这些现实问题下,整个系统会怎么掉链子,再决定下一步扩展还是收缩。
芯片方面没法忽视:H100 基于 Hopper 架构,晶体管数量是数百亿量级,算力密度高,但伴随而来的是热量。把这种东西放到卫星上,电力和散热是两座大山。Starcloud-1 的电力来源以太阳能阵列为主,目标是做到轨道上持续供电,理论上不靠地面那种电网和备用发电机,让 GPU 有可能接近全天候运行。听起来美,但现实里卫星有昼夜交替、地球影子等情况,实际是靠太阳能加电池管理系统来平衡,能不能真做到连续运行还得看电池和能量调度策略。
说到散热,地面常见的液冷系统在微重力和真空里不好用,流体循环受限,带水上天也麻烦。Starcloud 和英伟达这次主推的是把热量通过高导热材料传导到卫星外壳,再靠红外辐射把热散出去的方案,叫“真空散热架构”。简单理解就是把芯片当成热源,把热量一路导向外壳,然后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靠辐射把热量放走。这个办法省去了液体冷却的复杂性和水重,但要做好材料选择和热传导路径设计,尤其要应对白天和夜晚、阳面与背面温差巨大的问题。
耐久性也是重点。太空里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常见的就是位翻转(SEU)或更严重的功能损伤。对付这个,工程上通常要做两手准备——一是物理屏蔽,二是在硬件或软件层做纠错与冗余,比如加入更多的校验机制、错误纠正码,或者在系统架构上做重试和容错。简单地把地面服务器搬到天上,是不够的,得做太空级改造。
发射成本是不能绕开的现实。把几十公斤送上去成本看着不算太高,但要把真正有意义的吉瓦级算力放到轨道上,所需的运载能力就非同小可,现在这块的关键是单位重量的发射成本能不能降下来。市场上把希望放在可回收火箭和下一代大型运载器上,比如 SpaceX 的那类重型火箭。如果像今天这样每公斤还很贵,商业化规模化就很难做成,那就只能是小打小闹的试验性质。
通信延迟这块得提前算清楚。近地轨道的往返时延通常落在 10 到 50 毫秒左右,比地球同步轨道好很多,但对于超低延迟场景还是有差距。为缩短链路延迟和提升带宽,业界在研究激光通信、卫星间激光中继这些技术。光链路能提供更高带宽和更低延时,像现在一些卫星互联网项目在试的就是这个方向。总体上把算力放到太空,更适合那种对延迟不那么挑剔的任务:比如夜间或离峰时段的模型训练、批处理推理、或者作为边缘计算和地面云的补充节点去做一些分布式负载。像自动驾驶、远程手术这种对毫秒级甚至更低延迟有刚性需求的场景,短期内还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太空链路上。
如果 Starcloud-1 的实测顺了,市场反应可能会比较快。大公司对这种可以拓展算力边界的新机会往往不会放过,云巨头可能会把太空算力视作补充资源,纳入整体算力池里。不过这里面不只是发星和装芯片那么简单,还牵涉到整个上下游生态:卫星制造商、对芯片做太空级封装的厂商、地面站网络的布置、频段和发射窗口的国际协调、还有保险和长期运维计划。每一环都得经得起算账和时间考验。
工程上还有不少细节值得关注。比如卫星的热循环对接插件需要抗辐照,芯片周边的封装材料要耐高低温,地面运维要考虑如何远程诊断和重置出现问题的算力单元。商业层面需要弄清楚定价模型、服务等级协议、以及当链路中断时的应急预案。说白了,把算力搬到太空不是一夜之间能解决的事,像盖房子一样得一点点夯实地基。
行业展会也开始把这个话题摆上日程。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展览会,以及同期的绿色能源大会和智算中心全栈技术大会,定在 2026 年 6 月 3 到 5 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组织方把技术发布、产品展示和行业交流都列在议程里,目标是推动数据中心向低碳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搜“IDCE数据中心展”了解更详细的安排。
来源:山谷觅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