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为什么会上瘾?“身不由己”的家族遗传因素了解一下(济南哪里有正规戒酒的医疗机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0:40 1

摘要:“同样是喝酒,为啥我爸喝了一辈子都没瘾,我喝了半年就控制不住?” 很多人疑惑,酒精成瘾难道也会 “挑人”?其实,除了后天环境,藏在基因里的 “家族遗传密码”,早已悄悄决定了有些人更容易陷入 “喝了还想喝” 的陷阱。

“同样是喝酒,为啥我爸喝了一辈子都没瘾,我喝了半年就控制不住?” 很多人疑惑,酒精成瘾难道也会 “挑人”?其实,除了后天环境,藏在基因里的 “家族遗传密码”,早已悄悄决定了有些人更容易陷入 “喝了还想喝” 的陷阱。


酒精成瘾的核心,是大脑的 “快乐机制” 被悄悄篡改 —— 而遗传基因,正是这场 “篡改” 的 “幕后推手”。

1. 多巴胺受体:天生的 “快乐阈值” 不同

大脑里的 “多巴胺受体” 就像 “快乐接收器”,负责感知和传递愉悦感。有些人天生携带 “敏感型基因”,比如 DRD2 基因变异,他们的多巴胺受体对酒精的反应格外强烈:喝一口酒,大脑就会涌来远超常人的快感,像瞬间被 “奖励” 了一样。

这种强烈的愉悦感会让大脑牢牢记住 “喝酒 = 快乐”,下次再想追求这种感觉时,就会不自觉想喝酒。而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喝再多酒,快乐感也很平淡,自然不容易上瘾。

2. 代谢酶差异:有人 “喝了更舒服”,有人 “喝了遭罪”

身体里有两种代谢酒精的关键酶: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有些家族遗传了 “高效 ADH + 低效 ALDH” 的组合:

高效 ADH 能快速把酒精变成乙醛(酒精的有毒代谢物);但低效 ALDH 却没法及时分解乙醛,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让人喝酒后脸红、头痛、恶心 —— 这种 “难受反应” 会让人本能地不想多喝,成瘾风险低。

反之,若家族遗传的是 “低效 ADH + 高效 ALDH”,酒精能被快速代谢成无害物质,喝起来 “不上头、不难受”,甚至越喝越兴奋,不知不觉就喝多了,成瘾风险自然大大升高。

二、家族遗传的 3 个 “风险信号”,别忽视

如果家里有这些情况,说明你可能携带 “酒精成瘾易感基因”,更要警惕:

1. 直系亲属有酒精成瘾史

比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长期酗酒,控制不住饮酒量,甚至因喝酒影响工作、家庭 —— 研究显示,若父母一方是酒精成瘾者,子女成瘾的概率是普通人的 4-7 倍;若父母双方都成瘾,概率会飙升到 10 倍以上。

2. 自己喝酒 “自带天赋”

第一次喝酒就不觉得难喝,甚至觉得 “很舒服”;喝同龄人量的酒,别人已经醉了,你却没什么感觉;喝酒后很少脸红、头痛,总觉得 “还能再喝”—— 这些 “天赋” 其实是基因给的 “危险信号”。

3. 短时间内就 “离不开酒”

刚开始只是偶尔喝,没过几个月就变成 “每天都想喝”;不喝酒时会心慌、手抖、烦躁,喝一口就缓解 —— 这种快速形成的 “依赖”,往往和遗传的 “易感体质” 有关。

三、遗传不是 “宿命”,这样做能降低风险

很多人觉得 “家里有人酗酒,我肯定也会成瘾”,其实不然 —— 遗传是 “易感因素”,不是 “决定因素”,做好这 3 点就能避开陷阱:

1. 别碰 “第一口”,尤其年轻时

18 岁前接触酒精的人,成瘾概率是成年后接触者的 5 倍。若家族有酒精成瘾史,最好避免过早喝酒,不给基因 “被激活” 的机会。

2. 控制饮酒频率和量

若不得不喝,也别 “空腹喝”“混着喝”,每次饮酒量控制在 “啤酒不超过 1 瓶,白酒不超过 2 两”,且每周喝酒不超过 2 次 —— 减少酒精对大脑的刺激,避免 “快乐机制” 被篡改。

3. 出现 “依赖信号” 立刻停

如果发现自己 “不喝就难受”“总想找机会喝”,哪怕只是轻微的依赖感,也要立刻停止饮酒,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 早期干预能快速切断成瘾进程,避免越陷越深。

记住,喝酒上瘾从来不是 “意志力差” 那么简单,家族遗传的基因确实会让有些人 “身不由己”。但了解这份 “遗传密码” 不是为了焦虑,而是为了更清醒地保护自己 —— 知道自己的 “软肋” 在哪里,才能提前避开陷阱,不被酒精牵着走。

来源:济南远大戒瘾医院

相关推荐